第七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走进社会,探索时空,拥抱生活
宋诏桥中学 周亚维
一、教案设计思路: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是失败的课。这堂课的主要目的是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本着这一目的, 本课堂上的所有活动都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展开的,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同时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对感性的、直 观的内容、学生身边的事情、社会热点比较感兴趣,所以本课配备了一些图片和材 料,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人际沟 通的能力,本堂课特地组织了学生讨论,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学习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体会人是离不开社会的。
2.使学生了解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基本方法,掌握观察、分析问题的两个尺度(时间和空间的尺度)。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和社会调查能力。
4.逐步培养学习社会课的兴趣,树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实践的正确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个人是离不开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人。
难点——掌握观察事物的两个尺度(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启发教学法等。 五、学与教的过程:
师:(祝贺及导入)今天,我们为了共同的目的来到了同一个地方,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中学生,这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又一个起点,新的起点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老师是新的,同学是新的,我们要学的知识也是新的,我们手上的一本新书是?? 生:《历史与社会》。
师:同学们对这一新课肯定感到很好奇,这是怎样的一门课呢?我们该怎么学呢?今天我们要学些什么呢? 师:我们先大概来了解一下这门课,(简单介绍导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等内容)接着大家听一个小故事。
(听一听:《狼孩的故事》1920年,印度的一位牧师发现了一个与狼一块儿生活的女孩,并把她带回人类社会,给她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卡玛拉”。但她不会讲话,只会像狼一样嚎叫;不喜欢吃素的,喜欢吃生肉;15岁的她只有相当于3岁小孩 的智力水平;而且她不具有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劳动能力。) 师: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人如果离开了社会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
师: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为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我们必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师:听了老师的小故事,接着老师要听大家讲故事了。
(活动一:谁知道《鲁滨逊漂流记》?能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吗?) 生:讲《鲁滨逊漂流记》(略)
师:鲁滨逊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了这么多年,是否说明人是可以离开社会而生活的? (学生思考问题)
生:不是。因为鲁滨逊是从人类社会过去的,他不是出生在孤岛上的,如果他一生下来就在孤岛上,他也可能会变成另一个“卡玛拉”。再说鲁滨逊已经在社会中接受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本领,这些都是他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了这么多年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他带的刀等工具也不是他自己造的??
师:对。《鲁滨逊漂流记》不能说明人可以离开社会 而生活,相反更证明了人是不可能离开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人。因为鲁滨逊在孤岛上生存所需要的工具、农具、种植的技术、捕猎的经验等都是从社会上“带”去的。 师:那么大家知道我们自己吗?人是不是一直就有的呢?你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 (给出几张猿人的图画,启发学生思考)
生:我们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最初和动物一样,后来慢慢地就变成人了,所以我们说人是“高级动物”。
师:回答得非常好。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人和动物 的重要区别,人以及由人组成的社会一直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变,我们也一直在变。
(活动二:学生一起朗读诗,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启发学生思考)
(出示唐诗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这首诗告诉大家什么?
生:说明一个人是会变的。我们不能把一个人看“死“了。
师:对,人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 ,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应该学会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所以我们看事物,观察问题都不能太绝对。(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变,在进步,当然我们取得的许多成绩离不开我们周围的人。大家说对吗? 生:对。
(活动三:“说一说”: 1.从出生之日起到现在,与哪些人发生过联系,这些人在自己的成长中提供了哪些帮助? 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社会各行各业有哪些联系?)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精彩,我们要看到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也要学会去帮助别人。这也说明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和问题要学会用联系的眼光,而不能用孤立的眼光。我们不能做一个自私的人,而应该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帮助学生树立空间观念、联系的观点)
师:社会给予我们这么多,做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所能为社会做些事情,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活动四:“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近几年我们宁波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旱灾和“电荒”。1.面对旱灾和“电荒”,我们学生
分别可以做些什么?
2.(课外作业)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人、社区、政府在这两方面又做了些什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调查能力,使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生:回答(略)
师:大家讲得很对,“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想法是错误的,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爱祖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纸上谈兵”,要从实事做起。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人和社会的关系,也知道了社会的重要性,那么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活动五:你说我说: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回答(略)
师:(归纳)1.多看书,利用各种学习资源。2.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大事。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社会做贡献。
师:社会进步的年轮从来没有停止过,以后也永远不会停下来。我们绝对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做“井底之蛙”,而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放眼世界,我们学习、了解《社会与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今天、为明天服务的。最后祝愿大家在今后的三年中给自己的人生绘上彩色的一笔。 注:
历史——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②过去的事实。
社会——A: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B: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 2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姜山镇中学 陈立丰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 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能认识一些常用的图例。
3. 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了解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 功能。
4. 通过讨论、游戏、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 力。
5.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 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更爱自己的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对一些地理概念的描述:如经纬网,空间概念的初步形成。 三、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调查等方法提出问题,讨论分析总结。通过动手绘制社区平面图,掌握地图三要素,加深对社区环境的了解。 四、课前准备
收集一些社区的图片、不同类型的地图、制作一些写上各种图例和注记的小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设置情景“我现在从学校出发,要到你家去玩,可是我并不认识你的家,你要用什么办法让我知道你的家在哪里?”让每个学生画一幅“姜山镇中学──我家”的路线图。 一、社区看我家 1、我家的位置
(学生出示)每人画的一张家庭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图。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所画的地图中,谁的看起来明白,谁的看起来不明白,原因何在,由此你认为一幅地图应具备什么要素,才能使别人更容易读懂?(过渡到地图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2、地图三要素 ①分组讨论:
(1)方向 A、什么是方向?
B、一般来说,地图上辨别方向有哪几种方法? C、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2)比例尺 A、什么是比例尺? B、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3)图例和注记 A、什么是图例?什么是注记? B、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
②巩固练习:
(1) 方向
(学生游戏)让两位同学站起来,让学生描述方向。
(看图练习)让学生根据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看图说出其中的方法,并在图上说明不同地方的方向。(特别要强调: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纬指示东西方向。)
(学生活动)在练习指向标这个方法时,我设置了一个情景:如果有一个人在医院,他想到邮局(或银行)去,他向你问路,你应该如何描述? (2) 比例尺
(学生计算)A、北京离天津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B、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长是12厘米。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学生归纳)从这两道题中可以得出的公式:
(看图比较)比较宁波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
结论:在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小。 (3) 图例和注记
(小组游戏)把一些常用的图例与相对应的注记分别写在卡片上,每位学生发一张,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加深学生对图例和注记的识记。
(提问)让学生再巩固知识:地图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地图的语言) ③回到课文
(学生讨论)(1)联系明阳小区三幅平面图,你认为哪一幅图你能更容易读懂?为什么? (2)图1—3是用哪种方法来表示方向的? (3)请你居委会在杜鹃家的什么位置?
(4)在图1—3上用尺子量出量从杜鹃家到王朋家的距离,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3、什么是社区
(学生说说) (1)联系明阳小区周围的环境,每个同学说说自己家周围的情况。 (2)说说这些同学家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回答) 什么是社区。 二、在社区中生活
(看书思考)社区有哪些特点,具有哪些功能? (读图回答)根据所给的图片回答社区相对应的功能。 (看图讨论)结合你家周围环境的特点,畅谈你理想中的社区。
(学生活动)根据同学们对理想中社区的看法,假如你当上了这个社区的区长,你如何来管理这个社区呢? 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对这课内容的收获和启发。
布置作业:画自己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或学校的平面图。 最后,在《让爱住我家》的歌曲中结束。 3第二课 多种多样的社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七册历史与社会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