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六课 滑轮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 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 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11

教学后记:

滑轮组这一课的科学概念看似不难,通过学习,孩子们都能建构起“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和“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不考虑绳子摩擦力)”的科学概念,但是每每让孩子在图中画线组装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时候,孩子们总是频频出错。有老师解释为孩子的空间观念还不够,不能把实物转化为平面图。真是这样吗?难道真要用灌输法无数遍地示范怎么画组装图然后让孩子在不断地练习中记住怎样画组装图?回顾课堂拍下的一张张孩子们动手操作的照片,我有些怀疑上述解释。孩子们在合作组装实物时,是四人小组合作,而且还要研究省力与否,有几个孩子关注到了绳子的绕法?又有几个孩子能及时将组装好的滑轮组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课堂给足孩子探究的空间了吗?我们似乎在用探究的“外衣”来掩盖灌输式教学的“内核”?

基于上述思考,我临时为这个主题增加了一个课时。我跟孩子们说:“这节课我们用一节课时间来研究滑轮组(多组)的组装方法,每个同学都要会组装,而且要对照组装好的滑轮组来完成组装图。”在巡视指导过程中,我特别强调孩子们要关注绳子的绕法,让会的同学去教不会的同学,让会的小组去教不会的小组。在一声声的欢呼声中,孩子们基本上都学会了组装多组定滑轮,也顺利地把实物绳迁移到“画线”。孩子们画线的准确率大大增高,孩子们的回答也更自信了。

也许,有些孩子还会忘记怎样用线画组装图。但我想,这个动手实践后的遗忘率肯定会大大减低。实践出真知,在课堂上还沉浸在观看中的孩子请伸出你的手,将你的智慧表现在你的手指上!

12

第七课 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

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 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 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

2、 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 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4、 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实验要求:

1) 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

2)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 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 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斜面的状况 提升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A B C D 直接提升物体的 力 沿斜面提升物体 的力 5、 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

13

实验目的 预测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坡度越大,用力越( ) 坡度越小,用力越( )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直接提升物体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我们的发现 的力 1 2 3 4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三、巩固与拓展

1、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螺丝、大桥??) 用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

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斜面还是有一定认识的。本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通过数据,使学生了解斜面的作用,了解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有何区别。

在引入教学时,除了看图看录像片断认识盘山路之外,学习他人的做法,让学生体验直接搬一桶装水到讲台上,和沿着斜面运到讲台上,所花力气大小的区别,使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认识到“斜面应该有省力的作用”。本课的两组实验,没有太大的难度。因为有了前几课实验方法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就能制订出实验方案,教师应引导学生,严格安照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得出结论。对于所测量的物体,尽量让学生选择相对较重的物体,这样实验数据才能有较明显的区别,如果提升一支笔之类的物体,实验数据的差别不大而影响学生的分析判断。

实验后,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讨论、思考、发现,找找生活中各种斜面的应用。

14

第八课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自带一辆自行车(最好能变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 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 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观察内容 记录数据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 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 转几圈?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 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自行车部件 简单机械类型 所起到的作用 3、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四、本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正确定义。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3)在线全文阅读。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4646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