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考点:函数的奇偶性 14. 在命题甲:
中,
、
、,且
是偶函数,即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
的对边长分别为a、b、c.
. 命题乙:
是正三角形.
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 )条件
A. 充要 B. 充分不必要 C. 必要不充分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A
【解析】考查充分性:若
,则, ,
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有:即整理可得:据此可知
,
,
,求解三角方程可得:
是等边三角形,即充分性成立;
是等边三角形,则,且
,
考查必要性:若此时有
,
,即必要性成立,
综上可得: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要条件.
15. 若不等式组( )
解为坐标的点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三角形,且其面积为,则实数的值为
A. B. 1 C. 或1 D. 3或
【答案】B
【解析】做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三角形,
由可得:,即.
下方,
满足题意时,点即:
位于直线
,解得:,据此可排除ACD选项.
本题选择B选项.
16. 已知函数 ,,若函数在区间内没有零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行列式的定义可得:
,
,
当即当则:
时,,
不合题意,据此可排除BC选项; 时,
,取
在区间
,函数的零点满足:
,
,
可得函数两个连续的零点为:
此时函数内没有零点,排除A选项;
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重视三角函数的“三变”:“三变”是指“变角、变名、变式”;变角:对角的分拆要尽可能化成同名、同角、特殊角;变名:尽可能减少函数名称;变式:对式子变形一般要尽可能有理化、整式化、降低次数等.在解决求值、化简、证明问题时,一般是观察角度、函数名、所求(或所证明)问题的整体形式中的差异,再选择适当的三角公式恒等变形.
三. 解答题
17. 已知(1)当
,且
(
).
的解集为
,求函数
的解析式;
(2)若关于x的不等式【答案】(1)
【解析】试题分析:
(2)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由的解集为 ;
可知:且,结合可得函数的解析式为
(2)原问题可转化为当
的解集为R,分类讨论有:
,则
.
时,满足题意;否则:二次函数开口向上且判别式小于零,据此可得
试题解析: (1)由
当(2)当当综上
的解集为
可知:
且
的解集为R
时,满足题意; 时,由
点睛: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统称“三个二次”,它们常结合在一起,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数形结合,密切联系图象是探求解题思路的有效方法.一般从: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位置;③判别式;④端点函数值符号四个方面分析.
18. 设
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为数列
,且是时,令或
的等差中项,求数列
的前项和.
(1)已知(2)当【答案】(1)
的通项公式;
是等差数列.
,求证:数列(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由题意得到关于首项、公比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可得为
或
.
,则当
或,则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题意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列的定义可知数列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时,因为,利用等差数
试题解析: (1)由题意
,
所以
或
或
(2)由题意得
时,因为所以数列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长度的最小值称为“点到线段
1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及线段,在线段上任取一点,线段的距离”,记为(1)设点
.
,线段
,求;
(2)设,,,,线段,线段,若点满足,求关
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该函数的值域.
【答案】(1)(2),其值域为
【解析】试题分析:
(1)由题意结合的定义有; 时,
. ;当
时,
;当
时,
;结合分段
(2)由题意分类讨论可得:当
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函数的值域为试题解析: (1)在线段
任取一点
则所以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2)数形结合可知: 当当
时,
;
时,点P的轨迹是以点B为焦点,直线为准线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段,从而;
当时,点P的轨迹是线段BD的中垂线的一部分射线,从而;
综上: ,其值域为
点睛:“新定义”主要是指即时定义新概念、新公式、新定理、新法则、新运算五种,然后根据此新定义去解决问题,有时还需要用类比的方法去理解新的定义,这样有助于对新定义的透彻理解。对于此题中的新概念,对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它们考查的还是基础数学知识,所以说“新题”不一定是“难题”,掌握好三基,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制胜法宝。
2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x轴正半轴上的任一点,且(1)若点(2)若点
,当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
的值;
,点B在射线ON上运动.
,求点A关于射线的对称点P的坐标;
(3)若,C为线段AB的中点,若Q为点C关于射线ON的对称点,求点的轨迹方程,并指出x、
y的取值范围.
【答案】(1)若中
,则
;若
,则
(2)(-1,).(3)
其
【解析】试题分析:
(1)结合题意分类讨论有:若,则;若,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上海市十二校2018届高三联考数学试题(解(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