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增加3倍 ② 减少3倍 ③ 减少1/3 ④ 不变 29、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零,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是( )。
① 算术平均数 ② 调和平均数 ③ 中位数 ④ 众数
30、一班和二班《统计学》平均考试成绩分别为78.6分和83.3分,成绩的标准差分别为9.5分和11.9分,可以判断( )。
① 一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② 二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③ 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代表性 ④ 无法判断
31、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 )。
① 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② 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③ 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④ 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32、若两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大小时,应采用( )。
① 全距 ② 平均差 ③ 标准差 ④ 标准差系数 33、由总体中两个极端数值大小决定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
① 极差 ② 平均差 ③ 标准差 ④ 方差 34、平均差和标准差属于( )。
① 平均指标 ② 比较相对指标 ③ 总量指标 ④ 强度相对指标 35、标准差系数( )。
① 将各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抽象掉了 ② 将不同平均水平和计量单位抽象掉了 ③ 反映绝对差异程度
④ 一般在平均水平相同的条件下使用 36、是非标志的方差,其最大值是( )。
① 1 ② 1/2 ③ 1/3 ④ 1/4
五、计算题
1、宏发公司下属三个子公司,2005年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计划产值(万元) 实际产值(万元)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4500 5000 4650 5000 第一子公司 5500 6200 6000 6880 第二子公司 9800 10000 9500 9500 第三子公司 根据资料计算相对数指标,并对该公司计划完成情况做出分析。 2、某车间四个生产小组生产同种产品,其日产量资料如下: 组别 工人数(人) 日产量(件) 1 20 300 2 25 280 3 30 310 4 25 320 (1)计算平均每个小组的日产量; (2)计算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
3、某乡所属25个行政村的农户年收入资料如下表: 按农户年收入分组(元) 行政村数(个) 各组农户占农户总数(%) 2000以下 2000~4000 4000~6000 6000~8000 8000~10000 2 3 6 6 9 8 10 15 30 25 10000以上 4 12 30 100 合 计 计算该乡农户的年平均收入。 4、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上季度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一级品率资料如下: 企业 计划产量(件) 计划完成(%) 实际一级品率(%) 500 103 96 甲 340 101 98 乙 250 98 95 丙 根据资料计算:(1)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 (2)平均一级品率。
5、某企业本月分三批购进某种原材料,已知每批购进的价格及总金额如下: 购进批次 价格(元/吨) 总金额(元) 200 16000 一 190 19000 二 205 28700 三 计算该种原材料的平均购进价格。 6、投资银行某笔投资的年利率是按复利计算的。25年的年利率分配是:有2年为5%,有5年为6.5%,有6年为8%,有8年为10%,有4年为14%。求平均年利率。 7、某企业生产工人本月完成生产定额的资料如下: 生产定额完成程度(%) 工人数(人) 80~90 10 90~100 22 100~110 28 110~120 54 120~130 40 130~140 28 140~150 18 根据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8、已知甲班的概率论期末考试成绩,见下表: 按考试成绩分组(分) 人数(人)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4 15 30 27 10 合 计 86 又知乙班概率论平均考试成绩为78分,标准差为12分。试比较甲乙两班概率论 平均考试成绩的代表性高低。
第五章 时间数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③、2③、3②、4④、5②、6②、7①、8④、9②、10③、11③、12④、13④、 14①、15③、16④、17①、18②、19③、20②、21②、22 ③
1、时间数列是( ) ①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②将同类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③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
④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排列起来而形成 2、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
①某地历年工业增加值 ②某地历年工业劳动生产率 ③某地历年工业企业职工人数 ④某地历年工业产品进出口总额 3、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①绝对数时间数列 ②时期数列
③时点数列 ④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 4、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
①只能是绝对数 ②只能是相对数
③只能是平均数 ④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5、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
①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②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③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④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6、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同比发展速度是因为( ) ①资料易于取得 ②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③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 ④方便计算
7、某地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比2000年增长53.5%,2004年比2000年增长40.2%,则2005年比2004年增长( )
①9.5% ②13.3% ③33.08% ④无法确定
8、某企业第一季度三个月份的实际产量分别为500件、612件和832件,分别超计划0%、2%和4%,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为( )
①102% ②2% ③2.3% ④102.3%
9、某网站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份平均员工人数分别为84人、72人、84人、96人,则第二季度该网站的月平均员工人数为( )
①84 人 ②80人 ③82 人 ④83人 10、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 )
①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②只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 ③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④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 11、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的实质( )
①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增长量增长,经过n期正好达到第n期的实际水平 ②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n期正好达到第n期的实际水平
③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各期的实际水平之和 ④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最末期的实际水平
12、已知某地1996—2000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2001—200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8%,则这10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
1010①0.1?0.08 ②1.1?08?1 10③
?0.1?5??0.08?5 ④
10?1.1?5??1.08?5?1
??a?bx中,a和b的意义是( ) 13、直线趋势方程y①a表示直线的截距,b表示x?0时的趋势值 ②a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速度 ③a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水平
④a是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是直线的斜率,表示平均增长量 14、若动态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 ④二次曲线方程
15、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发展,为描述现象变动的趋势,借以进行预测,应拟合的方程是( )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 ④二次曲线方程 16、若动态数列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 ④二次曲线方程 17、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是( )
①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 ②削弱长期的基本因素引起的波动 ③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④预测未来
18、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①100% ②400% ③120% ④1200%
19、已知时间数列有30年的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原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若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 )的数据?
①30年 ②28年 ③25年 ④26年
20、序时平均数中的“首尾折半法”适用于计算( )
①时期数列的资料 ②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
③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 ④由两个时期数列构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资料 21、下列动态数列分析指标中,不取负值的是( ) ①增长量 ②发展速度 ③增长速度 ④平均增长速度 22、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总速度的指标是( ) ①环比发展速度 ②平均发展速度 ③定基发展速度 ④定基增长速度
五、计算题
1、我国历年汽车产量如下表:(单位:万辆) 年 份 汽车产量 1996 1997 1998 163.0 1999 183.2 2000 207.0 2001 234.2 2002 325.1 2003 444.4 2004 507.4 147.5 158.3 试计算汽车产量的: ①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 ②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2、我国1989~2004年年末人口资料如下:(单位:万人)、 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计算1990年~2004年年均人口数。 3、我国历年发电量及人口数资料如下:
年份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1995 —— 1996 10813 1997 11356 1998 11670 1999 12393 2000 13556 2001 14808 2002 16540 2003 19106 2004 21870 计算1996年~2004年人均发电量。
4、向阳企业2005年各季度产品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如下:
季 度 计划销售额(万元) 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第一季度 850 130 第二季度 900 120 第三季度 900 125 第四季度 1000 134 年末人口数(万人)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761 125786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年底总人数(万人)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761 125786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统计学基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