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政策是指( A)。
A.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B.企业在会计确认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C.企业在会计计量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D.企业在会计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解析】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2.某上市公司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C )。 A.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由6年延长至9年
B.期末对原按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的外币长期借款余额按期末市场汇率进行调整 C.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 D.对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解析】固定资产改变预计使用年限属于会计估计变更;期末对原按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的外币长期借款余额按期末市场汇率进行调整不属于会计变更。对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3.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A )。
A.企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的恶化,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B.企业执行新准则,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 C.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D.为了提高报表利润,企业将厂房总的折旧年限由20年延长至30年
【解析】B、C项属于会计政策变更;D项属于滥用会计估计变更,应作为会计差错处理。 4.关于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B.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C.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既可以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D.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既不能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也不能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解析】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5.对本期发生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C)。 A.不作任何调整 B.调整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C.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D.直接计入当期净损益项目 【解析】企业对于发现属于当期的会计差错,应当调整当期相关项目。 6.下列有关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中,不符合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的有( B )。 A.对于当期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当期相关项目的金额
19~1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B.对于发现的以前年度影响损益的非重大差错,应当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 C.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差错,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及其他相关项目
D.对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发现的报告年度的重大差错,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
【解析】对于发现的以前年度影响损益的非重大差错,应当调整发现当期的相关项目。 7.采用追溯调整法计算出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当( B )。 A.重新编制以前年度会计报表
B.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一并调整
C.调整或反映为变更当期及未来各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D.只需要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其累计影响
【解析】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采用追溯调整法,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一并调整。
8.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B.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上期追溯计算的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C.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本期各期追溯计算的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D.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未分配利润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解析】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9.下列关于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
B.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于当期确认
C.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在当期及以后期间确认
D.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解析】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10.在采用追溯调整法时,下列不应考虑的因素是(D )。
A.会计政策变更留存收益的变动 B.会计政策变更后的资产、负债的变化
19~2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C.会计政策变更导致损益变化而带来的所得税变动 D.会计政策变更导致损益变化而应补分的利润
【解析】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对变更会计政策所导致的对净损益的累积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利润分配及未分配利润的累积影响金额,不包括分配的利润或股利。 11.A公司所得税税率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7年10月A公司以1 000万元购入B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短期投资,期末按成本法计价。A公司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并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将上述短期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7年末该股票公允价值为800万元,该会计政策变更对A公司2008年的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为( C )万元。
A.-300 B.-50 C.-150 D.-200
【解析】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2008年的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800-1 000)×(1-25%)=-150(万元)。
12.甲企业一台从2007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设备,其原值为15 5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0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从2009年起,该企业将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改为年限平均法,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5年改为4年,设备的预计净残值由500元改为300元。该设备2009年的折旧额为(A )元。 A.3 100 B.3 000 C.3 250 D.4 000
【解析】 该事项属于会计估计变更;至2008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6 500元[15 500-(15 500-500)×5÷15-(15 500-500)×4÷15],该设备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3 100元[(6 500-300)÷2]。相关知识点教材P481。
13.A公司于2001年12月1日购入并使用一台机床。该机床入账价值为84000元,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4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2005年初由于新技术发展,将原估计使用年限改为5年,净残值改为2000元,所得税税率为33%,则该估计变更对2005年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是(B )元。
A.-10720 B.-16000 C.10720 D.16000
【解析】已计提的折旧额=(84000-4000)÷8×3=30000(元),变更当年按照原估计计算的折旧额=(84000-4000)÷8=10000(元),变更后计算的折旧额=(84000-30000-2000)÷(5-3)=26000(元),故影响金额=10000-26000=-16000(元)。
14.甲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该公司2008年发生和发现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会影响其年初未分配利润的是( A )。 A.发现2007年少计财务费用300万元
B.为2007年售出的设备提供售后服务发生支出50万元 C.发现2007年少提折旧费用0.10万元
D.因客户资信状况明显改善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由20%改为5%
19~3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解析】选项“A”属于本期发现前期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发现当期会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选项B” 属于2008年发生的业务,应直接调整发现当期相关项目;“选项C” 属于本期发现前期非重大会计差错;“选项D”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按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不应调整会计报表年初数和上年数。
15.甲公司发出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2002年1月1日将发出存货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2002年初存货账面余额等于账面价值为56000元,40公斤,2002年4月、9月分别购入材料500公斤、3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别为800元、1000元,9月10日领用400公斤,用未来适用法处理该项会计政策的变更,则2002年度末该存货的账面余额为( A )元。 A.396000 B.436000 C.356000 D.306000
【解析】平均单位成本=(56000+500×800+300×1000)/(40+500+300)=900,存货的账面余额=756000-900×400=396000(元)
16. 甲公司发出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2002年1月1日将发出存货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2002年初存货账面余额等于账面价值为56000元,40公斤,2002年4月、9月分别购入材料500公斤、3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别为800元、1000元,9月10日领用400公斤,假设该存货没有继续增减,若期末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400000元,用未来适用法处理该项会计政策的变更,由于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金额是( C )元。 A.94000 B.36000 C.12000 D.4000
【解析】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756000-56000-360×800=412000(元),计提准备12000元,加权平均法计提准备0元。
17.甲公司所得税税率25%,采用债务法核算,盈余公积计提比例10%,2007年12月以500万元购入乙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短期股票投资,期末市价600万元,2008年1月1日首次执行新准则,将其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该企业2008年会计政策变更时的累积影响数是( D )。
A、增加留存收益100万元 B、减少留存收益100万元 C、对留存收益没有影响 D、增加留存收益75万元 【解析】变更时的会计处理是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600 贷:短期投资 5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5 盈余公积 7.5
19~4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8.A企业在2005年1月1日投资B企业500万元,占B企业5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10%,采用成本法核算,2007年1月1日增资后占B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25%,对B的投资改为权益法核算,B企业资产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2005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净利润800万元,2006年分配现金股利600万元,B企业没有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假设A与B的所得税率相同,则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 C )万元 A.160 B.80 C.100 D.0
【解析】A企业与B企业的所得税率相同无所得税影响,成本法转换权益法以成本法的500万元投资作为权益法的初始成本,然后按照权益法确认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和计入“留存收益”的金额=(800+800-600)×10%=100(万元)
19.甲公司2005年12月发现2003年12月收到的乙公司支付的2004年、2005年两年度无形资产使用费30万元(每年15万元),登记为“预收账款”后未作其他处理,假如该项业务无其他成本,营业税税率5%,所得税税率25%,则上述前期重大差错更正影响2005年期初留存收益的金额是( B )。
A.49500 B.106875 C.285000 D.190950 【解析】150000×95%×75%=106875元.
20.某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购进并投入使用一台设备,原价为5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该公司按8年的期限计提折旧,而税法规定按10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均选用平均年限法。2008年末,公司首次对该设备计提了50000元的减值准备,并预计该设备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5000元,2009年起仍选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则该设备2009年度账面计提的折旧额与按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之间的差额为( A )元。 A.1875 B.2500 C.11875 D.12500
【解析】该设备2009年初账面价值=500000-500000×(1-5%)÷8×3-50000=271875(元),2009年度账面计提的折旧额=(271875-25000)÷5=49375(元);按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额=500000×(1-5%)÷10=47500(元)。二者之间的差额=49375-47500=1875(元)。 21.甲公司2001年12月投入使用的生产设备账面原值为50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公司董事会确定折旧方法为双倍余额递减法,会计核算为与税收一致采用了平均年限法,2004年发现了这一前期重大差错并更正,2004年甲公司应计提的折旧金额是( C )万元。
A.800 B.1000 C.640 D.500
【解析】2002年折旧应计提的金额=5000×20%=1000(万元),2003年折旧应计提的金额=(5000-1000)×20%=800(万元)
2004年折旧应计提的金额=(5000-1000-800)×20%=640(万元)
22. 甲公司2001年12月投入使用的生产设备账面原值为50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公司董事会确定折旧方法为双倍余额递减法,会计核算为与税收一致采用了平
19~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级财务会计〉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