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概念:血瘀指血液运行迟缓,流行不畅,甚则血液停滞的病理状态;瘀血指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病理产物。
(2)关系:血瘀是血行不畅所致,为病机概念,血瘀日久,易形成瘀血内生;瘀血是血瘀所致的病理产物,形成后又成为血瘀的原因,并加重血瘀的状态,为病因概念。
4.(1)概念: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以动摇不定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理状态。又可称“肝风内动”。
(2)机理:阳气亢逆变动,升动无制。
(3)证型分类: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 5.气滞血瘀——气的运行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气虚血瘀——因气对血的推动无力而致血行不畅,甚则瘀阻不行;气不摄血——因气虚,统摄血液的功能减弱,血不循经,逸出脉外,而致出血;气随血脱——在大出血的同时,气无所附而随之急剧散脱,形成气血并脱;气血两虚——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
第九章 防治原则
【习题训练】 一、填空题
1.治则在临床上的运用,体现了高度的 性和 性。
2.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 而治的,同属于 的范畴。 3.《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逆者 ,从者 ”两种治则。 4.反治法有 、 、 、 。 5.扶正适用于 或 的病症。
6.扶正祛邪治则在运用时应注意扶正 ,祛邪 。
7.三因制宜包括 、 和 。 8.根据因时制宜原则,春夏不宜过用 药 ,秋冬当慎用 药。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医养生学认为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是( ) A.肾中精气盛衰 B.心肺功能状态
C.肝肾功能状态 D.肾中精气盛衰和脾的功能状态 2.下列哪项不属于顺时养生的是( )
A.用寒远寒 B.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C.春日饮食宜用辛甘微温之品 D.秋日宜保持安宁心境,使神气收敛 3.下列哪项不是中医饮食养生所倡导的( )
A.药膳保健 B.注意饮食卫生 C.提倡饮食有节 D.强调高营养饮食
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原则属于( )
A.标本同治 B.扶正祛邪 C.既病防变 D.调整阴阳
5.中医治病的主导思想是( )
A.扶正祛邪 B.调理气血关系 C.治病求本 D.三因制宜 6.“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属于( )
A.因时制宜 B.因人制宜 C.因病制宜 D.因地制宜 7.疾病的标本,反映了疾病的( )
A.虚与实 B.重与轻 C.本质与现象 D.表与里
31
8.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症( )
A.脾虚泄泻 B.肾虚泄泻 C.食积泄泻 D.气虚泄泻 9.“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属于( )
A.反治 B.逆治 C.从治 D.以上都不是 10.属于从治法的是( )
A.通因通用 B.热者寒之 C.用寒远寒 D.攻补兼施 11.下述标本概念哪项说法不确切( )
A.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B.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C.外感病为本,内伤病为标 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12.符合“用热远热”观点的是( )
A.阳盛慎用热药 B.虚热慎用热药 C.春夏慎用热药 D.假热慎用热药
13.下列哪个病证宜采用治其标的方法( )
A.脾虚泄泻 B.大吐血 C.阴虚内热 D.食积泄泻、 14.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属( )
A.治标 B.治本 C.三因制宜 D.标本兼治 15.“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三、多项选择题
1.动形养生可达到( )
A.促进血液流畅 B.舒筋活络 C.调节情志变化 D.怡神、静神 E.协调脏腑功能活动
2.克服饮食偏嗜包括( )
A.防止饮食不洁 B.食能以时 C.克服饮食偏热偏寒 D.药食结合 E.避免五味偏嗜
3.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 ) A.肝 B.脾 C.心 D.肺 E.肾 4.“通因通用”适用于( )
A.膀胱湿热 B.食滞泄泻 C.夜尿多 D.尿余沥 E.津枯便秘 5.药膳的主要特点及运用要求是( )
A.以药为主 B.以食为主 C.药食结合 D.因时制宜 E.辨证施膳 6.下列宜先治其标的病症是( )
A.抽搐 B.大出血不止者 C.慢性病又伴有外感高热 D.食积所致泄泻者 E.尿闭
7.“寒因寒用”适用于( )
A.寒热错杂证 B.真热假寒证 C.阳偏盛的实热证 D.真寒假热证 E.热厥证
8.“热因热用”适用于( )
A.真寒假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真热假寒证 D.格阳证 E.阴偏胜之实寒证
9.“塞因塞用”适用于( )
A.阳明腑实证 B.气郁腹胀 C.阴虚便秘 D.血枯经闭 E.食滞腹胀
四、是非判断
32
1.补气时,以调补心肝为重点。( ) 2.补血时,以调补心肝为重点。( )
3.气虚致血虚者,应以补气为主,辅以补血。( )
4.血病在先,应以理血为主,所以气随血脱者,应先补血,病势缓后再进补气之剂。( ) 5.气闭者宜行气,气脱者宜升提固脱。( ) 6.骨与髓之病,多从肾论治。( ) 7.脑之病常从肝、脾和心论治。( )
8.脾之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侧重于脾阳与脾气虚衰。( )
9.脏病不可以治腑,而腑病可以治脏,例如膀胱虚寒证,温补肾阳则虚寒自除。( ) 10.三因制宜是针对不同病因而治疗的法则。( ) 五、简答题
1.治病求本 2.因时制宜 3.治则与治法有何区别 六、论述题
1.试述正治与反治的含义、适用范围、临床运用?两者有何异同? 2.标与本的含义?治标与治本的临床应用 3.试述扶正祛邪含义与临床应用。 4.何谓“三因制宜”?有何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则性;普遍性 2.本质;治病求本 3.正治;反治
4.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5.虚证;真虚假实 6.不留邪;不伤正
7.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8.辛温发散;寒凉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C 5.C 6.A 7.C 8.C 9.B 10.A 11.C 12.C 13.B 14.D 15.C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 2.CE 3.BE 4.AB 5.CDE 6.ABCE
7.BE 8.AD 9.CD 四、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或名词解释)(答题要点)
1.治病求本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
2.因时制宜指根据不同季节的天时气候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和方药等的治疗原则。 3.治则与治法的区别:治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总的法则。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针对具体证候所制定的具体治疗方法。治法较具体,灵活多样。但治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两者是中医治疗学中不同层次的概念。 七、论述题(答题要点)
33
1. 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正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吻合的病证,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正治与反治的异同点
⑴相同点: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同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⑵不同点:正治适用于病变本质与其外在表现相一致的病证;而反治则适用于病变本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
2. 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医学中用来概括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治标与治本的临床应用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3.扶正,既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祛邪,既是去除病邪,消解病邪的侵袭和损害、抑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 扶正祛邪的运用:(1)单独运用(2)同时运用(3)分先后运用
4.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在临床运用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附: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填入本题题
干后的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行的基本概念,下列哪一项最确切?( )
A.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B. 木、火、土、金、水五种材料 C. 东、西、南、北、中五种方位 D. 木、火、土、金、水五种特性 E.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下列哪一项具有濡养、化神的功能 ( )
A.气 B.津 C.液 D.阴液 E.血 3、肝所藏的是( )
A.气 B.精 C.血 D.津液 E.神 4、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五液”( )
A.尿 B.涎 C.涕 D.唾 E.泪 5、胃的经脉名称是下列中哪一项( )
A.足太阳 B.手太阳 C.足阳明 D.手阳明 E.足少阳 6、下列哪一项是心经在四肢的循行部位( )
A.上肢内侧前缘 B.下肢内侧前缘 C.上肢内侧中线 D.下肢内侧中线 E.上肢内侧后缘
34
7、下列哪一项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
A.气 B.血 C.津 D.精 E.液 8、下列哪一项既属于致病因素,又属于病理产物?( )
A.七情 B.六淫 C.瘀血 D.气郁 E.外伤 9、下列哪一项是痰饮中的形质清稀者?( )
A.水 B.湿 C.痰 D.饮 E.液 10、下列哪一项属于“五行相乘”的理论( )
A.母病其气有余,乘其子 B.子病其气有余,乘其母 C.其气有余而乘已所不胜 D.其气有余而乘已所胜 E.其气不及,则已所不胜,轻而侮之。
11、下列可用来解释从冬至夏气候变化的是( )
A.阴消阳长 B.阳消阴长 C.阴阳交感 D.阴阳转化 E.阴阳消长 12、下列哪一项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
A.先天精气 B.后天精气 C.水谷精气 D.自然清气 E.先天和后天精气
13、下列哪一项是血在气的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
A.提供水谷精微 B.营养脏腑,促进气的生成
C.提供水谷精微和营养脏腑组织 D.化生精气 E.化生津液 14、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 )
A.肾阴为五脏阴液之本 B.肾精可化而为血 C.先天生后天 D.脾阳根于肾阳 E.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本 15、下列哪一项是直接推动血液循行的气( )
A.卫气 B.肺气 C.宗气 D.元气 E.心气 16、下列哪一项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 )
A.气化运动 B.气机升降 C.气血充盈 D.脏腑功能正常 E.经络功能正常
17、参与津液生成的主要脏腑是下列哪一组( )
A.脾胃、大小肠 B.脾胃、小肠、三焦 C.脾胃、肝、肾 D.肺、脾胃、肾 E.脾胃、肺、三焦 18、痰的生成与贮存与哪两脏有关( )
A.肺与肝 B.心包与三焦 C.脾与胃 D.脾与肾 E.肺与脾 19、促进肺的滋润、宁静与内守作用的称( )
A.肺气 B.肺血 C.肺阳 D.肺阴 E.脾阴 20、人体情志发生之处和主宰者是( )
A.心 B.肝 C.肾 D.脑 E.胆 21、下列关于血的论述中哪一项欠妥( )
A.脾能裹血 B.肺能生血 C.心能行血 D.精能化血 E.肝能藏血
22、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足阳经交接于下列中哪一项( )
A.手指端 B.足趾 C.头面部 D.胸中 E.腹部 23、下列不属于督脉循行部位的是哪一项( )
A.胞中 B.脊柱 C.季肋 D.脑 E.肾 24、将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径的医家是谁?( )
A.张景岳 B.张仲景 C.陈无择 D.张从正 E.巢元方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4年江西专升本中基复习题(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