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勒谐”(劳动歌)

在藏族民间,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歌能解除日常劳作的疲劳与寂寞”、“一唱起歌来,干活就不觉劳累”等的俗语。可以说,在藏族人民诸如农业、牧业、建房等场合,你都能听到诸如犁地歌、青稞歌(即打麦歌),放牧歌、挤奶歌,挖土歌、打墙歌、打阿嘎(藏语称“阿谐”)等歌曲。形式有独唱、齐唱或一领众合等。此类民歌有的节奏鲜明、有的节奏自由,有的旋律短小,有的旋律悠长。

音响2——《阿嘎谐》

4.习俗歌

在藏族民间最为流行的风俗歌大致有:婚礼歌、酒歌、情茶歌、告别歌、猜歌等。它们分别在其特定的民俗活动中演唱。

音响3——《婚礼歌》

“充谐”(婚礼歌),主要流传在西藏以及四川(甘孜州部分地区)、甘肃(甘南州迭部县一带)等地。其中西藏的“充谐”是一种较多吸收了“果谐”(圆

圈歌舞)、“百谐”(战歌)、“谐钦”(大歌舞)、“夏”(赞词朗诵)等民间歌舞艺术形式而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迭部县一带的婚礼歌则包括接亲歌、离家歌、途中歌、迎亲歌等以系列歌曲。总的看,各地的“充谐”音乐风格各异,具有浓郁的区域性特色。

音响4——《酒歌》

酒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藏族民间的歌曲形式。一般均在年节、喜庆或亲友欢聚互相敬酒时演唱(各方言区的曲调与风格不尽相同)。酒歌在西藏称为“羌谐”,甘肃为“则柔”或“格尔”。此类歌曲通常是敬酒者只唱不舞或简单舞蹈的演唱形式,借以表达敬酒者的热情与诚意。

酒歌的歌词热情、真挚,大多为即兴编唱的赞美之词,也有部分传统的唱词。旋律(常用宫、羽、徵等调式)一般轻快、凝重,与当地民间歌舞音乐较为近似,具有浓郁、朴素的乡土气息。

(二)民间器乐

藏族的乐器种类繁多,可分为吹管、弓弦、弹拨、打击几大类。其中有骨笛、竖笛、铜笛、竹笛、泥笛、海螺、唢呐、口弦、大号,热玛琴、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札木聂、扬琴,热巴鼓、巴郎鼓、达玛鼓、大鼓、串铃、锣、镲等。其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有鹰骨笛、牛角胡、札木聂、热巴鼓等。

音响5——“比旺”独奏

“比旺”(牛角胡),流行于康方言区的(西藏)

芒康、(四川)巴塘、云南(德钦)一带。主要为康谐(弦子)、热巴谐、折嘎伴奏。藏语另有“比羊”、“比庸”或“甲杂果果”、“日阿杂”、“日阿果”、“子子”、“扎尼”等俗称。“比旺”的形制与汉族地区流行的二胡基本相同,琴筒分为骨制(牛角)、木制、竹制三种,多以羊皮、少以蟒皮蒙面,通常用马尾做成短小的弓子(弯度为半圆形)。定弦通常为c1—g1。“比旺”的头、杆、琴筒上均绘有色彩鲜艳的图案或雕饰。“比旺”的演奏为立姿(亦有坐姿),通常一弓一拍,因而节奏明晰,富于韵律。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是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

音响6——“札木聂”独奏

“札木聂”(六弦琴),藏族传统的弹拨乐器。主要流传于拉萨、山南、阿里、拉孜(巴谐)、萨迦 、昂仁、定日等地。藏语可译意为“美妙悦耳的声音”,据传已有600-700年历史(关于扎木年的起源至今尚无定论:一为“古代印度传入说”、一为“西

藏本土起源说”。),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札木聂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亦可用

于日常生活中的自娱自乐。

“札木聂”琴身为木制,琴长100—120厘米,由半圆形、雕成鹿头或龙头的琴头、琴杆、葫芦形琴箱(多蒙羊皮,少为蟒皮)等构成。琴张6弦(每两弦为一组),音高为:ls re sol、ls re mi等。一般采用坐姿或立姿演奏。立姿演奏时,乐手可以边奏、边舞、边唱。坐姿演奏时,乐手将琴箱斜置于右腿上。

(三)舞蹈音乐

藏族的传统歌舞具有着独特的民族个性与地域特征,在民间有着广泛的流布形式与传承。其所表述内容涉及宗教信仰、祝福祈祥、歌颂日月、星辰、山川、大地、河流,以及赞颂、思念等。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果谐、堆谐、康谐、果卓、热巴卓、囊玛,以及雄冲、嘎巴、多底、宣、噶尔(民间的)、吉达吉姆(抗灾歌舞)等。

音响7——(果谐)《雅垄谐拉日久》

果谐,藏语亦称为“索”、“波”等(意为圆圈歌舞),较多在民间传统的节日喜庆、

宗教仪式或闲暇之日,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演绎。通常,人民相互牵拉或扶肩,边唱边舞,无需乐器伴奏。果谐旋律简练、朴素热情,乐曲一般由“降谐”(慢歌段)和“觉谐”(快歌段)两部分组成,并且以口(发“去去”)声、脚步声作为乐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声。

音响8——堆谐《阿玛林几》

堆谐,藏语意为“堆”地方的歌舞(“堆”通常指代日喀则以西至整个阿里地区)。此种歌舞早期只用札木聂伴奏,后期则发展为小型乐队为之伴奏。堆谐的结构由前奏—慢歌段(优美)—间奏—快歌段(欢快)—结尾几部分构成,其中前奏、间奏与结尾的曲调基本固定,但慢、快歌段的旋律各不相同。较多采用宫调式,亦有羽、商调式,曲中常出现宫、羽调式交替,结尾处由主调向下属调转调成为堆谐特有的终止式。

音响9——康谐《江玛给萨落卓》

康谐,主要流行于康、卫藏方言区。亦称“页”、“伊”或“弦子”(藏语意为“康地区的歌舞”)。康谐因发源于四川巴塘,且歌舞时男子均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俗称“巴谐”(即巴塘弦子)。康谐通常以曲调优美、曲

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同时,此种歌舞也是康方言区青年节日喜庆或日常娱乐时最为喜爱的歌舞形式之一。结构简练,调式多为羽(其次为徵、商),乐曲中常出现调式交替。歌曲通常以6个音节为一句,以4句为一首。多数传统曲调可即兴填唱新词。

音响10——囊玛《阿妈列洪》

囊玛,主要流行于拉萨、日喀则等地。是一种由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的古典歌舞艺术形式,但其实是拉萨的回族、藏族和汉族民间艺人集体创作的结晶(20世纪50年代前,民间艺人常使用已译成藏文的工尺谱)。其音乐结构大致有:引子(中速)——歌曲(慢板)——舞曲(快板,多为商调式);引子(中速)——歌曲(慢板)——舞曲(快板)——歌曲(慢板);引子(中速)——歌曲(慢板)三种。伴奏形式与堆谐相同。囊玛乐曲总数约有数十首(详见田联韬:《藏族传统音乐》,载田联韬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第637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有关囊玛的历史渊源,至今尚未权威性的定论。囊玛的唱词有赞美家乡与寺院、颂扬佛祖、祈祝吉祥以及社会生活、男女爱情等多方面的内容。

(四)说唱音乐

藏族传统的说唱音乐有“仲谐”(故事歌)、“折嘎”、“喇嘛玛尼”等数种。一般由民间艺人和僧人演唱。

音响11——(仲谐)《格萨尔》“赞帽”

仲谐,是藏族民间最为流流行的说唱形式,内容通常为民间故事、叙事诗和民间传记,例如《格萨尔》(主要流布于康方言和安多方言牧区),《米拉热巴传》等。仲谐唱腔大多由具有朗诵性质的上下句组成其乐段(或变化重复)结构。

(五)戏剧音乐

藏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她也是一种综合戏

剧、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藏戏主要包括西藏藏戏(藏名“阿吉拉姆”,意即“仙女”)、安多藏戏(藏名“南木特儿”,意即“唱腔”)两大剧种,另有在局部地区流传的较小剧种,例如德格藏戏、昌都藏戏、木雅藏戏、嘉戎藏戏(四川阿坝州南部)等。各剧种

的唱腔音乐、剧目、表演、服饰等有不同特色,但传统的表演方式都采用广场表演形式,演出剧目也有许多是共同的。”(主要参考、转引自田联韬:《藏族传统音乐》,载田联韬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第657-664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

音响12——(唱段)《苏几尼玛》

传统的藏戏结构分为:“顿”——开场白;“堆”——正戏;“扎西”——结尾歌舞三大部分。唱腔均为节奏自由散板,其中又可分为:“达仁”(长调)、“达通”(短调),均以人物命名唱腔;“挡鲁”(反调)、“觉鲁”(悲调)、“谐木朗达”(民歌型唱腔)较多采用七字、九字句式结构段落唱腔。此外,藏戏中还可以视情节的需要穿插民歌、舞曲若干。藏戏音乐均属曲牌体曲式结构。较多使用五声、六声(含fa)音阶,其中最常使用的调式为羽、宫。有的唱腔旋律出现高音区的降si音,使调式音阶扩充为一种较特殊的七声音阶,使音乐有更丰富的表现力。

三、 宗教音乐赏析

我国藏区历史上普遍信奉本教(称 Bon),俗称黑教。本教产生于藏族原始社会时期,其发展曾经历笃本、伽本、觉本三个历史阶段。本教以崇拜“三界”(天上、地上、地下)山川、湖泊以及重鬼、巫为其特征。其重要经典统称“五宝库”,即基础宝库、高山宝库、纯洁宝库、总宝库、行宝库。主要著作有《十万龙经》(分花、黑、白三部分)以及三经、五部大论等;公元7世纪后,我国境内的藏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喇嘛教有显(重理解)、密(重修持)之分,较大的有宁玛、

萨迦、噶举、格鲁四大教派,较小的有觉宇、觉囊、希解、郭扎、夏鲁等教派。喇嘛教音乐即传承、流行于上述教派中的音乐,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诵经音乐

诵经是喇嘛教必修的功课,也是寺院日常的、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诵经音乐指喇嘛诵念经文时吟诵、唱诵经文的音乐(其中也包括同步进行的伴奏、段落与段落间的间奏)。

音响13——(诵经音乐)

A.诵经音乐——通常为有节奏的吟诵、唱诵或念白,其节奏均匀、音域较窄,较多采用2/4拍、3/4拍,有时也会有一些相对自由的节拍。领诵经文的经师常采用超低音的唱法(音域可低达大字组C音或更低),音色低沉、肃穆、庄严浓厚。诵经音乐多由领经师(即普通喇嘛中擅长诵经、发音较好者)带领众喇嘛集体吟诵、唱诵相关的经文。吟诵、唱诵的重要经文有“五大愿”:即《贤行愿》、《慈氏愿》、《趣入菩萨行论回向品》、《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简称“对莫”)、《初终中愿》(简称“同他巴”)等。

B.伴奏——吟诵、唱诵经文时的伴奏。常用乐器有长柄鼓、大钹、小镲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5)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531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