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内曼和科尔施太特 (Neyman & Kelstedt) 的向性调查表,是用来评定内倾和外倾的。共计50道题。被试回答方式是二择一式,即在“是”或“不是”上选一个。
(4)陈会昌的气质调查表,是根据粘液质、多血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编制的量表,每种气质类型有15 道题,共计60道题。记分时,很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比较符合的记1分;介于符合不符合之间的记0分;比较不符合的记负1分;完全不符合的记负2分。根据得分确定气质类型,该量表的信、效度均较高。
3.作业测验法
作业测验法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让被试完成某种简单作业,从被试完成作业的质和量方面来评定气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有:第一,被试难以了解测验的意图,难以作假;第二,可以进行团体测试,高效又经济;第三,结果评定机械性,简便易行。常用的气质作业测验法有:
(1)内田—克列别林测算法 这种方法就是要求被试在下图6-4中把相邻的一位数字连续相加,一分钟移动一行,按照计算15分钟—休息5分钟—再计算10分钟的顺序进行。算出被试的作业量和休息前后的作业量,作出图示并与常模相对照,就可以评定出被试的气质类型。
图6-4 内田—克列别林精神作业表的一部分
(2)检查表法 这种方法就是要求被试在30分钟(作业5分钟,休息5分钟)的时间内在图6-5中会自左至右逐行逐个地划去规定的符号。然后计算被试划去符号的总数和漏、错百分率,最后根据标准评定气质类型。这个测量表是从安费莫夫表发展的,但比安费莫夫表优越,因为后者用的是俄文字母,易受经验影响。
图6-5 气质测查的一部分
3.实验法
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所写:“现代研究气质的方法是:在标准化的情境下测量人的情绪反应,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法正是根据人的气质特征和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的关系,通过实验来了解人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强度、灵活性、平衡性和动力性等),从而有助于了解人的气质特征的气质类型。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特性。被试都是青少年运动员。在敲击实验中,被试用优势手持金属棒连续迅速地轮换敲击两块金属板。记录被试每分钟敲击金属板的次数,并比较被试在开始时和结束时敲击速度的变化。在选择反应时的实验中要求被试对不同刺激作出不同反应,记录每次的反应时,并且比较实验过程中反应时的变化。完成作业的高效率作为测定高级神经活动强度的指标。该项研究表明,被试55人中,测定结果与教练员平时观察相符合的达到75%,并且与运动的成绩相关,强型的人比弱型的人成绩要好。 (四)气质与管理
1.依据气质特点安排员工工作
就一般职业来说,对于个体的气质特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一些特殊工种对气质的要求具有绝对性,不具备所要求气质类型的人就不能从事该种职业。如飞行员、宇航员、矿厂救护员等职业需要经受高度的身心紧张,具有抑郁质的人恐怕就难以适应,因此就需要通过气质测验进行人员筛选。
不同气质的人在进行一些工作时,他们的工作效率会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也会有差
别。一名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气质特点,力争将员工安排在最有利于发挥他的气质特长的工作岗位上。如商业谈判、公关等工作对多血质的人比较适合,而持久细致的工作如统计数据,观察试验过程等对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较为适合。美国曾做过研究,胆汁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是:操作动作有力干脆,开车速度较快。严格要求自己的愿望很强烈,但这种愿望往往被自己的一时冲动所破坏,在一些车辆的恶性事故中,这类驾驶员比较多。
2.气质与人际关系的协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群体的士气和工作效率。人际关系离不开一定的人际行为,而人际行为受气质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如具有胆汁质气质特点的人在与人交往中热情、直率、开朗。但脾气暴躁、自制力差,往往在与人交往中不讲究方式,忽略别人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他人;而具有多血质气质特点的人,不善于掩饰个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在与人交往中心直口快、坦率、能在很短时间内与人产生亲近感,但在与人交往中往往感情不专,缺乏深沉,常因无知心朋友而苦恼;具有粘液质气质特点的人在与人交往中善于忍让、克制,能体谅人,不轻易发脾气,尽量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与人交往一般不动真情,一旦建立感情,则比较深厚持久,但不太喜欢与人交往,与人交往比较拘谨、沉闷,往往冷场;具有抑郁质气质特点的人外表温柔、腼腆、重感情,感情不容易外露,喜欢独处,从不主动与人交往,对外人总是不轻易信赖,与人交往容易自卑,缺乏自信且固执、敏感、多疑。
这些气质类型与特征往往影响人际交往的质量。作为管理者应让每个员工了解个人气质在人际交往中的优势与不足,在人际交往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个体气质上不同的优势,协调人际关系,建立和谐信赖的人际关系,保证员工身心健康,合作愉快,另一方面要让员工认识到个人气质上存在的不足,并设法改变以往的人际行为模式,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家指出,改善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体察对方的需要的感情。不管任何气质类型的人,只有体察了对方的需要和感情,才有可能满足对方的需要,才能彼此体贴、关心,达到有效合作,这对维护单位内部团结,搞好协作,保障员工身心健康有着积极作用,
3.根据不同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首先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同,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承受挫折的容忍力较大,可以接受较严厉的批评,并且批评有利于他们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抑郁质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较小,所以要特别注意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而对于粘液质的人可以进行说理教育,但要注意以理服人。其次,在安排工作中。特别要多关心抑郁质和粘液质的员工,因为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比较慢,又有比较强的情绪易感性,应此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鼓励。
4.气质与人员的合理搭配
人员的合理搭配也应考虑人的气质差异,即应考虑不同气质特点的人的相容性。侧重于多血质气质的人在群体中有积极作用,因为他们善于交际,有进取心,有干劲,有号召力,但其缺乏持久和坚持性,做事易于半途而废而影响士气和工作任务的完成。侧重于胆汁质气质的人富有生机,敢于变革、创新,但急躁、粗心、好发脾气、无计划性、争强好胜等等,不利于群体的和谐与团队协作。侧重于粘液质与抑郁质的人,对工作认真负责、计划性强、有耐心、持久、办事稳妥;但缺乏变革精神、固执,工作上不善于打开局面,创新意识不够。因此在人员搭配上应根据工作性质,充分利用气质互补的特征,对这一个群体中每个成员充分发挥优势,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有积极作用。 总之,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员工个体气质的特点与差异性,把握住气质与工作匹配,不同的气质采用不同管理策略等方式,才能使效率达到最大化。
第三节 人格与管理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赋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二)人格的理论
人格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特质论和类型论。
1.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
也是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G. W. Allport, 1897-1967)认为,人格特质可以分为两类: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和个体特质(individual traits)。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体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性格特质。个人特质又可以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s)是一个人最核心、最独特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如,足智多谋可以说是诸葛亮的首要特质。中心特质 (central traits) 是仅次于首要特质,也能代表个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每个人大概有5~10个。如,诸葛亮的勤奋、忠心、果敢、聪明、敏锐、胆识等都属于他的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secondary traits) 是个体身上不太重要的特质,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会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R.B. Cattell,1905— )受元素周期表的启发,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他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分析,提出了人格特质的理论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独有特质和共同特质,某个人具有的特质称为独有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具有的特质叫做共同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而根源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体质特质主要是由遗传确定的,而环境特质是由外界的和周围的环境以及个人的经验所决定着的。(4)动力特质、气质特质和动力特质,动力特质是指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从而制定了普遍应用的人格测验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即16PF。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这16中特质,只是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程度有所差异,可以对人格进行量化分析。
(3)现代特质理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管理中的个体差异性(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