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5 携带式电气设备应用专用芯线接地,严禁利用其他用电设备的零线接地;零线和接地线应分别与接地装置相连接。
4.5.16
携带式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软铜绞线,其截面不小于1.5mm。
2
4.6 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 4.6.1 手车式柜的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检查防止电气误操作的“五防”装置齐全,并动作灵活可靠。 4.7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 4.7.1
电器的外部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源侧进线应接在进线端,即固定触头接线端;负荷侧出线应接在出线端,即可动触头接线端。 4.7.2
连接处不同相的母线最小电气间隙,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不同相的母线最小电气间隙
额 定 电 压(V) U≤500 500
低压断路器与熔断器配合使用时,熔断器应安装在电源侧。
4.7.4 低压断路器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裸露在箱体外部且易触及的导线端子,应加绝缘保护。
4.7.5 集中在一起安装的按钮应有编号或不同的识别标志,“紧急”按钮应有明显标志,
并设保护罩。 4.7.6
熔断器及熔体的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核对所保护电气设备的容量与熔体
容量相匹配;对后备保护、限流、自复、半导体器件保护等有专用功能的熔断器,严禁替代。 4.7.7
4.7.8
安装具有几种规格的熔断器,应在底座旁标明规格。
螺旋式熔断器的安装,其底座严禁松动,电源应接在熔芯引出的端子上。
4.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
4.8.1 在扩建与改建工程中,必须遵守生产厂安全生产(运行)规程中与施工有关的安全规定。对重要工序,必须事先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4.8.2 防爆电气设备应有“EX”标志和标明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级别、组别的标志的
5
铭牌,并在铭牌上标明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发给的防爆合格证号。
4.8.3 防爆电气设备接线盒内部接线紧固后,裸露带电部分之间及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应小于表A.0.1的规定。本质安全电路与非本质安全电路裸露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得小于表A.0.2的规定值。
4.8.4 防爆电气设备的进线口与电缆、导线应能可靠地接线和密封,多余的进线口其弹性密封垫和金属垫片应齐全,并应将压紧螺母拧紧使进线口密封。
4.8.5 事故排风机的按钮,应单独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且应有特殊标志。 4.8.6 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或电弧的隔爆型电气设备,其电气联锁装置必须可靠;当电源接通时壳盖不应打开,而壳盖打开后电源不应接通。用螺栓紧固的外壳应检查“断电后开盖”警告牌,并应完好。
4.8.7 进入通风、充气系统及电气设备内的空气或气体应清洁,不得含有爆炸性混合物及其它有害物质。
4.8.8 通风过程排出的气体,不宜排入爆炸危险环境,当排入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时,必须采取防止火花和炽热颗粒从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吹出的有效措施。
4.8.9 通风、充气系统的电气联锁装置,应按先通风后供电、先停电后停风的程序正常动作。在电气设备通电起动前,外壳内的保护气体的体积不得小于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最小换气体积与5倍的相连管道容积之和。
4.8.10 与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配套的关联电气设备的型号,必须与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铭牌中的关联电气设备的型号相同。
表A.0.1 增安型、无火花型电气设备不同电位的导电部件之间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额 定 电 压 (V) 12 24 36 60 127 220 380 660 1140 3000 6000
最小电气间隙 (mm) 2 3 4 6 6 6 8 10 18 36 60 I 2 3 4 6 6 6 8 12 24 45 85 6
最 小 爬 电 距 离(mm) II 2 3 4 6 7 8 10 16 28 60 110 III 2 3 4 6 8 10 12 20 35 75 135
10000 100 125 150 180 注:①设备的额定电压,可高于表列数值的10%。
②装入灯座中的额定电压,不大于250V的螺旋灯座灯泡,对于a级绝缘材料最小爬电距离可为3mm。 ③表中的Ⅰ、Ⅱ、Ⅲ为绝缘材料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分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通用要求》的有关规定。Ⅰ级为上釉的陶瓷、云母、玻璃;Ⅱ级为三聚腈胺石棉耐弧塑料、硅有机石棉耐弧塑料;Ⅲ级为聚四氟乙烯塑料、三聚腈胺玻璃纤维塑料、表面用耐弧漆处理的环氧玻璃布板。
表A.0.2 本质安全电路与非本质安全电路裸露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额定电压峰值 (V) 60 90 190 375 550 750 1000 1300 1550 电气间隙 (mm) 3 4 6 6 6 8 10 14 16 胶封中的间距 (mm) 1 1.3 2 2 2 2.6 3.3 4.6 5.3 爬电距离 (mm) 3 4 8 10 15 18 25 36 40 绝缘涂层下的爬电距离(mm) 1 1.3 2.6 3.3 5 6 8.3 12 13.3 4.8.11 关联电气设备中的电源变压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变压器的铁芯和绕组间的屏蔽,必须有一点可靠接地。
2) 独立供电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池型号、规格,应符合其电气设备铭牌中的
规定,严禁任意改用其他型号、规格的电池。
4.8.12 防爆安全栅应可靠接地,其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条件的要求。 4.8.13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安装后,应按产品技术要求做好保护装置的调整和试操作。 4.8.14 电气工作中性线绝缘层的额定电压,应与相线电压相同,并应在同一护套或钢管内敷设。
4.8.15 炸危险环境除本质安全电路外,采用的电缆或绝缘导线,其铜、铝线芯最小截面
应符合表4.8.18的规定。
表4.8.18 爆炸危险环境电缆和绝缘导线线芯最小截面
爆炸危险环境 1区 2区 10区 11区 电 力 2.5 1.5 2.5 1.5 线芯最小截面积( mm2) 铜 控 制 2.5 1.5 2.5 1.5 照 明 2.5 1.5 2.5 1.5 电 力 × 4 × 2.5 铝 控 制 × × × 2.5 照 明 × 2.5 × 2.5 注:表中符号“×”表示不适用。
4.8.16 电缆线路在爆炸危险环境内,电缆间不应直接连接。在非正常情况下,必须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或分线盒内连接或分路。
7
4.8.17 电缆线路穿过不同危险区域或界壁时,必须采取下列隔离密封措施:
1) 在两级区域交界处的电缆沟内,应采取充砂、填阻火堵料或加设防火隔墙。 2) 电缆通过与相邻区域共用的隔墙、楼板、地面及易受机械损伤处,均应加以保护;
留下的孔洞,应堵塞严密。
4.8.18 保护管两端的管口处,应将电缆周围用非燃性纤维堵塞严密,再填塞密封胶泥,密封胶泥填塞深度不得小于管子内径,且不得小于40mm。
4.8.19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和爆炸性粉尘环境10区的钢管配线,在下列各处应装设不同型式的隔离密封件:
1) 电气设备无密封装置的进线口。
2) 管路通过与其他任何场所相邻的隔墙时,应在隔墙的任一侧装设横向式隔离密封
件。
3) 管路通过楼板或地面引入其他场所时,均应在楼板或地面的上方装设纵向式密封
件。
4) 管径为50mm及以上的管路在距引入的接线箱450mm以内及每距15m处,应装
设一隔离密封件。
4.8.20 电气开关和正常运行产生火花或外壳表面温度较高的电气设备,应远离可燃物质的存放地点,其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m。
4.8.21 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构架、金属配线管及其配件、电缆保护管、电缆的金属护套等非带电的裸露金属部分,均应接地。
4.8.22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或爆炸性粉尘环境10区内所有的电气设备以及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内除照明灯具以外的其他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该专用接地线若与相线敷设在同一保护管内时,应具有与相线相等的绝缘。金属管线、电缆的金属外壳等,应作为辅助接地线。
4.8.23 电气设备及灯具的专用接地线或接零保护线,应单独与接地干线(网)相连,电气线路中的工作零线不得作为保护接地线用。
4.8.24 设备、机组、贮罐、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除并列管道外不得互相串连接地。
4.8.25 防静电接地线的安装,应与设备、机组、贮罐等固定接地端子或螺栓连接,连接螺栓不应小于M10,并应有防松装置和涂以电力复合脂。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和损伤管道强度。
4.8.26 引入爆炸危险环境的金属管道、配线的钢管、电缆的铠装及金属外壳,均应在危
8
险区域的进口处接地。
4.9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 4.9.1
电力变压器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2) 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
3) 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4)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5)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 6)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7)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8) 绕组连同套管的局部放电试验;
9) 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及铁芯接地线引出套管对外壳的绝缘电阻; 10) 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11) 绝缘油试验;
12) 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13) 检查相位。 4.9.2
电抗器及消弧线圈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2)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3)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 4)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5)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6) 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的绝缘电阻; 7) 绝缘油的试验; 8) 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9) 额定电压下冲击合闸试验。
4.9.3 互感器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
2) 绕组连同套管对外壳的交流耐压试验;
3) 测量35kV及以上互感器一次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电气安装工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