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防止错误。
③在诊疗过程中,应查对造影剂及物药的名称、剂量、浓度、用法;查造影剂及药物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查患者有无碘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查使用药物有无配伍禁忌。使用大剂量造影剂或危重病例前,应查安全急救措施是否完备,并注意术后反应。
(4)透视检查规则
①透视检查前,值班医师应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并调节好X线机所使用的透视电流、电压。
②透视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检查完毕,应认真书写诊断书报告。
③透视中,检查要细心,诊断要慎重,发现疑难问题或微小病变观察不清时,应确定部位,再进一步摄片检查。
④急诊、重危病例随诊。对年迈、体弱、病重患者进行透视时,应有陪同人员协助扶持。
⑤对已知法定传染病的患者透视后,应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5)造影检查制度
①检查医师必须正确掌握造影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②使用离子型碘剂造影前,必须进行碘过敏试验,并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③造影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并按照各项造影操作常规进行检查。
④造影时,应备有急救药品和抢救需用器械,并熟悉急救方法。一旦发生严惩过敏反应,应迅速对患者进行抢救处理,并请有关科室协助抢救。
⑤造影后,就妥善交待注意事项。
4
(6)DSA,CT,MRI及介入放射诊疗工作规章制度
①各室医技人员必须具有从事普通X线诊断、技术操作工作经验,并经过专业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各专业诊疗或技术操作工作。
②各室应配有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定机、定岗监护操作,并与专职技术人员一道认真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修等工作。
③各室制定的工作制度,除专业特点外,一般日常工作中预约登记、急诊、查对、集体读片及评片、报告书写及复核会审、安全保卫等制度均符合放射科总的要求。
④各室应认真执行医学资料管理制度。 ⑤各项诊疗应严格遵循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⑥介入放射诊疗机房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清洁卫生制度。从严控制参观,学习的进室的人数,防止交叉感染。
⑦各室机房凡要求达净化室标准者,应保证达到恒温、恒湿、无尘要求。
⑧非本室医技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设备控制室。
⑨MRI室医师应严格掌握使用MRI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成像全过程中,患者及允许陪同者均不能携带任何含铁的物品以及起搏器、手表、相机、各类磁卡、金属饰物等进入内。同时应详细查询体内有否金属植入物或器官金属修补物,防止进入磁场后发生危险。
⑩各项诊疗工作均需预约进行。CT机每日开机后应边疆使用,为减少机器耗损,工作完毕关机后,一般不再开。急诊除外。
(7)读片及报告书写制度
①每日集体读片,应由当班医师选出疑难病例和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和示数,以便集思广益,提高诊疗质量。
②读片应密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资料进行充
5
分讨论,遇有疑难问题时,可协同超声、核医学和各有关科室会诊解决。
③诊疗报告必须逐项填写,字迹清楚,描述和分析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做出诊断或提出参与意见。报告医师应签全名,并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复审。
④诊疗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发现,遇有特殊情况,应向患者说明原因。
(8)评片制度
①评片目的是运用质量监测的手段对差片和废片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加强照片质量控制(QC),不断改进技术工作,提高优片率,减少重摄片,降低患者X线辐射剂量。
②应定期在主任技师主持下,由各级技术人员参加,对照片质量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将废片和重摄片登记在案,并对差片提出改进意见。
③评片标准详见质量管理(QA)。
④定期统计公布评片质量结果,对优片率高者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差片率高者应令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⑤洗片室操作必须符合放射技术质量控制(QC)标准,做到条理化、规格化。科学化。工作中应细心谨慎,严格技术操作规程。
⑥洗片室是冲洗加工照片的场所,应严密防光。室内白灯应有安全控制电路,保证不发生人为曝光事故。非值岗人员严禁入内。
⑦洗片室“安全”红灯必须经过严格测试,证实安全可靠(未感光胶片红灯照射5分钟后灰雾△Do<0.05)后可启用。
⑧洗片室工作台,显像设备(洗片机),显、定影及漂洗池等布局要合理。干、湿工作环境应严格分开,以方便工作、保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为原则。
⑨暗匣、片盒均应放在固定地点,要放置有序,取用方便。不同
6
类型(感光速率不同)的暗匣均应有明显标记和固定放置地点,按尺寸大小依序排列,避免错误。
⑩未照胶片应放在防光、防辐射片箱内,严防漏光。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不同感光度的胶片,必须经过密度测试,按密度比调整设照条件。
?使用胶片应按先近期的原则,防止超过使用有效期。 ?所拍照片应及时冲洗,下班前暗匣内未照胶片应取出,防止增感屏粘连毁损。
?每日开始显影工作前,应做好常规准备。工作完毕后,应整洁工作台面,整理器械;切断流动水源。
?自动洗片机有专人保管,定期清洗、维修、保养。
医学资料管理制度 (1)登记制度
①任何诊疗申请单位必须办妥手续,如批价、缴费、登记后,方可进行检查。初诊疗参考。
②各项特殊造影检查发给预给单,向患者交待诊疗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住院患者优先预约。
③照片入档前,要核对检查部位、照片张数与登记数是否相符,发现缺份及时查找。同时应做好患者姓名及病名索引。
④及时送发诊疗报告,并有签收手续。 ⑤按月做好各项工作量的统计工作。
⑥非本室人员不得进入登记室或片库自行取片。
(2)借片制度
①本院医师借片:应向资料管理员办理借片手续,用毕应按时归还。还片时要查对份数。定期检查借片手续单据,院内各科医师借片
7
逾期不还者,应及时催还,情节严重者可暂停借片权。
②外院借片:各级医院放射科应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保证借出之片及时归还。
③照片在冲洗手续未完成和未书写报告前,一律不予外借,急诊和手术需要者例外。
④科内因教学需要借片时,应办妥手续后方可借片。管理员抽片后,应于片袋上加盖印记,注明抽片张数、借片日期及借片者签名。
⑤教学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凡借教学片须经科主任准许后方可借出。
(3)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A.医疗设备管理
①在计划购买设备前,科主任及仪器设备的主管人员应充分考虑科室医疗的发展需要,做好调研、论证工作。
②全科室(X线、介入放射、CT、MRI)医疗设备,仪器手术器械等均由科主任委派专人负责统一请领、报损、销账事务及保管总账册和分户账册。
③科内仪器设备应统一建立分户帐卡,做到(院设备科、器材科与放射科帐)、帐物、卡,做到相符。
④大型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从仪器到货、安装、调试以及验收等过程,都应安排专人到场,协助设备管理部门工作,熟悉仪器的安装过程及操作规程。建立《机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本,要有详细的使用、故障、修理更换元件品种及数量、线路改动等情况记录,参阅本科室管理中心的有关章节。操作使用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
⑤大型设备的帐卡和档案资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保管人员变动时,要认真办理清点移交,做到帐卡与物核对无误,帐卡不得涂改或
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