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笔者主要对人民日报所发布微博主题类型、发布方式、配图类型进行了分析。
1.主题类型:其发布主题以新闻(47.5%)、资讯服务(32.5%)为主,其他还有评论(10.25%)、人物(3.5%)、史料(1.5%)、调查(0.5%)等(图三)。资讯服务类如如何防御疾病、如何急救、季节注意事项等,以保健常识、生活小妙招等为主。评论以“人民微评”、“微议录”、“你好、明天”等为主,针对热点事件和新闻进行评论以及与网友互动。
图三:“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主题类型
2.发布方式:
(1)原创与转发情况:在7月28日至8月3日一周时间内,人民日报微博共发布消息400条,其中原创为250条,其余150条均是对自身微博的转发,转发为对新闻事件的跟踪报道和最新进展情况的说明,对于自身微博的反复转发不仅得到了粉丝更多的评论与转发,更是让人们了解到了事件的最新进展,增加了事件的曝光率。 (2)发布形式:人民日报微博的发布形式主要以图文(90.75%)为主,其次依次为文字+图片+文章链接(6%)、文字+视频+视频链接(3.25%)(图四)。纯文字类型基本无出现。就图片类型而言以现场新闻图片(37.25%)为主,其他类型如文字组图(21.5%)、人物(14.25%)、长微博(7.75%)、漫画(5.5%)、报纸(2%)、图表(1.5%)(图五)。资讯服务类以文字组图出现较多,将文字配在图片之上具有直接可观性;长微博以评论类居多,一般摘取网友评论或是人物评论文章,人物评论文章类的长微博省去了增加链接读取原文的麻烦;而摘取网友评论的长微博与网友进行了及时的互动,不仅增加了网友的粘性,同时也表明了对事件评论的观点与立场。
图四: “人民日报”微博发布形式
图五:“人民日报”微博配图类型
另外微博基本都有小标题,不仅起到核心的作用,也利于吸引粉丝的注意。
(二)微信
自2012年微信推出公众平台后,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通过这一平台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的沟通、互动。微信公众平台拥有众多其他应用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见下图),[4]
迅速的吸引了大量的企业与个人,媒体与政府机构也逐渐的融入到微
信大军之列。其中也不乏运营的十分成功的媒体与机构。笔者选择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与央视新闻、澎湃新闻进行对比,寻找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从表三可以看出人民日报消息推送总次数是最多的,一周之内共推送消息26次,平均日推送3.7次;其次是央视新闻,共推送17次,平均日推送2.4次;澎湃新闻一日一次。就平均日消息数来看,央视新闻9.1条,人民日报7.3条,澎湃新闻4条。总阅读数及平均每条消息阅读数央视新闻第一,其次是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尽管人民日报推送总数最多,但推送的总消息数却低于央视新闻,获得的总阅读量也低于央视新闻。
消息推送总次数 总消息数 日推送次数 日消息数 总阅读数 均阅读数 26 17 7 51 64 28 3.7 2.4 1 7.3 9.1 4 2052279 3846172 954782 41883 60096 36722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 澎湃新闻 注:数据统计期间为7月28日至8月3日,最终统计时间为8月6日,总阅读量人民日报统计消息数为49条,澎湃新闻为26条。 表三: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微信具体数据 具体消息类型见图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以单图文为主,央视新闻及澎湃新闻以1X4类型为主,在相同的推送次数下,人民日报消息总数低于其他两者,单条平均阅读量也低于央视新闻。但人民日报在突发事件报道上处理的比其他两者好,在第一时间内将消息推送给用户,让用户及时了解最新事件。
图六:三者微信推送消息类型 四:人民日报新媒体运用的优势与不足
人民日报作为传统纸媒在拥抱新媒体的过程中,没有央视新闻借助《新闻联播》、《新闻半小时》等知名栏目宣传的优势,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微博上线一周时间内收获15万多粉丝,新闻客户端上线3天内下载量就超过200万。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人民日报在运营过程中所特有的优势:
1.语言风格亲民,简明。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所发布的消息中摆脱了官方纸媒严谨官方的话语,大量运用表情、网络用语等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幽默式的话语让人们忍俊不禁,。
2.评论给力,对敏感话题不避讳。对于相对比较敏感的话题,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表明态度与观点,极少避讳。对于事件的评论也是具有代表性。
3.与粉丝进行及时的互动。每天接近凌晨时都会有【微议录】就某个问题展开议论,并@粉丝,利用长微博选取出部分粉丝的评论。在客户端上也与用户进行及时的互动,用户能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评论与想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民日报——传统媒体拥抱新媒体之路(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