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市场失灵指的是
A、 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B、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准私人物品 C、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D、市场不能进行资源有效配置 2、下列哪个特征不是第三部门具有
A、民间性 B、组织性 C、营利性 D、自治性 3、我国公共事业立法缺失不包括 A、单行法的缺失 B、权威性缺失 C、实体法缺失 D、单行法规的缺失 4、社会团体
A、宗旨是非营利性质 B、不能进行任何收费活动 C、财产营利部分可以分配给会员 D、宗旨是满足社会需求 5、基金会
A、实行三重管理体制 B、实行两层管理体制 C、不是社会团体 D、中国人民银行是基金会的归口管理部门 6、公共事业组织改革途径不包括
A、转变观念 B、政事分开 C、人员分流 D、恢复公共事业组织的行政级别 7、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相同的是
A、管理范围 B、管理的学科层次 C、管理重点 D、都有社会公共事业组织参与 8、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的相同之处是
A、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B、工作方式 C、与大众传媒关系 D、效绩评估 9、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不包括
A、非营利性 B、沟通性 C、低成本 D、业余性 10、改革前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A、非经济化 B、非效率化 C、非行政化 D、非法制化
二、 判断题(选A为正确,选B为错误,C、D为无效选项,每题1.5 分共15分) 1、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激励、控制 效率与其它管理完全不同 A、B、C、D、 2、对于“顾客支持型”公共事业组织顾客不是主要资金来源 A、B、C、D、 3、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表现为志愿失灵 A、B、C、D、
4、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权利不包括职务权利 A、B、C、D、
5、我国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立法不鼓励竞争 A、B、C、D、 6、所有的社会公益型事业都应由政府主办 A、B、C、D、 7、今后对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要加强登记限制 A、B、C、D
8、对于公共事业组织的员工来说组织标准和协会标准不完全一致 A、B、C、D、 9、我国公共事业监督中存在的“角色冲突”问题是由组织缺位引起的 A、B、C、D、 10、基金会资助项目的负责人必须有工作单位 A、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10分)
1. 第三部门
2.民办非企业单位
3. 准公共事务
4.事业单位
四.简述题(1、2小题7分,3、4小题8分,共30分)
(一)、简述我国公共事业立法的特点。
(二)、简述我国对社团行政处罚的内容
(三)、试分析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特点。
(四)、简述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条件和程序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试述现代事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二)、试述我国社团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六、案例分析(10分)
试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说明下面63个国家级社团“集体下课”的原因。
63个国家级社团“集体下课”
近日,民政部宣布取消中国辽金及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中国谱牒学研究会、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学会、中国金瓶梅学会、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等63个社会团体开展活动的资格。
在正式的官方文件中,违反规定未重新登记是这些社团被取缔的主要原因。 民政部6月6日发布第41号公告,称此63个社会团体违反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决定不予重新登记;自公告之日起,任何人不得再以这些社团的名义开展活动,否则,将按“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严肃处理。
新条例颁布后至今年,民政部曾多次通过媒体,或直接与社团联系,提醒他们重新登记,但没有得到这63家社团的答复。
除了在规定重新登记的期限内没有提出申请这一原因外,民政部称,也有部分是实施诈
骗遭投诉而被取缔。民政部官员认为,多数社团是以学术研究、行业发展为目的的,立足于社会服务;但也不排除个别人利用社团名义谋取私利,甚至进行不法活动。
据了解,违法违规经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社团随便评奖排名,召开展销会,开办学习班、沙龙、论坛、俱乐部等,甚至无原则地为企业或产品做广告来误导大众。
其二、一些人利用社团名义招摇撞骗,从事违法活动。 消息来源:《时代潮》 2003年 第二十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A 、2C、3D、4A、5A、6D、7D、8A、9 D、10C。
二、判断题(选A为正确,选B为错误,C、D为无效选项,每题1.5 分共15分) 1B、2B、3A、4B、5 A、6B、7B、8 A、9B、10 A。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10分)
1.第三部门
凡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的组织可被视为第三部门。
组织性:组织性意味着有内部规章制度,有负责人,有经常性活动。 民间性:公共事业组织必须是非政府性质的。
非营利性:非营利性意味着组织的利润不能分配给所有者和管理者。 自治性:自治性意味着各个组织自己管理自己。
志愿性:志愿性意味着参与这些组织的活动是以志愿为基础的。 2.民办非企业单位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有这样一些主要的法律特征: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公益为目的、业务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
举办者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 3. 准公共事务
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即准公共事务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它性”和中介性。特别是公益性中介性、公共事务的公益性。
4.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根据这个定义,事业单位有这样一些法律上的特征:是以公益为目的的组织、业务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活动、利用国有资产举办。
四.简述题(1、2小题7分,3、4小题7分,共30分)
(一)简述我国公共事业立法的特点。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公益机构要同时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各级民政部门为其登记管理机关,党政机关及得到其委托的单位为业务主管部门。
(2)分级管理体制。公共事业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机关的管辖范围,必须与公共事业单位的活动范围相一致。
(3)限制竞争原则。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允许成立相同或相似的公益性公共事业单位。
(4)年度检查制度。年检的内容主要包括:执行法律、法规情况;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开展经营活动情况;财务管理和经费收支情况;机构设置情况;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情况;办公地点情况等。
(5)财务监督。具体有: 非营利性的约束、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财务公开制度。。 (6) 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二)简述我国对社团进行行政处罚的内容
《条例》第32、33条规定了在社会团体或者社会团体的有关 人员进行下列违法行为的情况下,登记管理机关所可以进行行政处罚:
(1)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
(2)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未开展活动的。 (3)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
(4)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拒不接受或者不按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5)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6)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这里应当解释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不符合法律要求,而不是禁止营利性活动本身。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的。
对于第1、2种行为,登记管理机关可以撤销登记。对于第 3一6种情况,登记管理机关可以给予警告、责令改正、限期停止活动、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负责人员、没收违法所得或违法经营额、罚款、撤销登记等行政处罚。
(三).试分析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特点。 1.不存在利润指标
公共事业管理组织通常缺少利润这样的一个整体指标,这就严重地妨碍了管理的系统性。
2.对目标与战略有更大的制约
许多公共事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不是由董事会或高层管理人员所决定的,而是要受到外界的引导。
3.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公共事业组织机构则不是完全依靠市场来维持生存和发展。有些公共事业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销售收入,这些非营利机构通常被称为“顾客支持型组织”。 其它公共事业组织收人的主要来源则不是服务收费,它们被称为“公众支持型组织”。在这种情况下,顾客所接受的服务与其向组织提供资源的多少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共事业管理学(第三版) 娄成武 司晓悦 郑文范 综合试卷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