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由于分配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社会保障制度广泛推行,居民生活状况有了巨大变化:
首先,工人实际工资水平明显提高。
特别是在战后经济繁荣时期,这一点比较明显:
其次,消费结构明显变化。消费结构是指人们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西方经济学中,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目前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基本处于20%-30%的水平,不少国家已低于20%。如“1950年的医疗费用仅占个人消费的3.5%。到1990年,每8美元中就有1美元用于医疗开销。1950年多于1/4的钱被用于购买食物。而80年代后期,食物开支只占1/6。”(引自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上册,第1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最后,社会福利普遍增加。
美国联邦政府支出(1995年)
资料来源:刘美珣主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第240页,清
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
工人实际工资水平的明显提高
项目 社会保障 国防 净利息 收入保障 医疗 保健 其他 总计 数量 (10亿美元) 336 272 232 220 160 115 179 1514 人均数量 (美元) 1277 1035 883 837 608 436 682 5757 支出中百分比 (%) 22 18 15 14 11 8 12 100 资源来源: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第25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总之,由于战后最初二三十年西方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工人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资本主义分配中的不平等 1、分配不平等的衡量
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贫困率
·基尼系数:经济学中以洛伦茨曲线来表示经济的不平等程度。这一曲线表示由人口最穷的某一比率(如5%、10%、20%)的人口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如1%、3%等)。如果收入绝
对平等,此曲线应为一条直线,否则会是一条曲 基尼系数图 线。如图中表示的把OE直线与OCE曲线之间的面积与整个OBE直角三角形相除,就会得出对不平等程度的一个度量,这就叫基尼系数。一般若比值超过0.4即表示分配差距过大。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收入 : 20%为富裕;30%-40%比较富裕;40-50%小康;50%以上较贫困;60%以上为贫困。
·贫困率:低于全国平均收入;或一定人口的最低收入线(一般以3-4口之家的二至三倍最低食品支出计算),美国的贫困线一般以此计算。目前美国的贫困率为15%左右。
2、分配不平等的表现
·从生活资料占有上看
人类生活的四大要素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服装、食品、住房和汽车这些生活资料来
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所谓“食不果腹”、“衣不敝体”、“无家可归”和“无车可乘”的情况已不普遍,大部分居民是可以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有自己的住房和汽车。当然,人们所拥有的这些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是有着极大区别的。但总体上看在生活资料占有上的差别是最小的。
·从收入分配上看
收入分配指当年创造的流量收入:薪金、利润、利息、股息、转移收入。曼昆在“美国收入的不平等”标题下列出了下面的表格:
美国的收入分配
年份 1994 1990 1980 1970 1960 1950 1935 最低五 分之一 4.2 4.6 5.2 5.5 4.8 4.5 4.1 第二个五 分之一 10 10.8 11.5 12.2 12.2 12 9.2 中间五 第四个五 分之一 分之一 15.7 16.6 17.5 17.6 17.8 17.4 14.1 23.3 23.8 24.3 23.8 24 23.4 20.9 最高五 分之一 46.9 44.3 41.5 40.9 41.3 42.7 51.7 最高5% 20.1 17.4 15.3 15.6 15.9 17.3 26.5 资源来源:(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 第45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变化的趋势:1935-1970年分配差距趋于缩小:最低五分之一家庭收入份额由4.1%上升到5.5%,而最高的五分之一家庭收入百分数由51.7%下降到40.9%;近年来这种趋势发生了逆转:1970~ 1994年,低收入组从占5.5%下降到4.2%;高收入组从40.29%上升到46.9%。??不过值得指出的是他在列出上述数据后又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了潜在的问题:如贫困衡量的标准不科学,忽视了经济的流动性等,实际上他的意思是说贫困并没有那么严重。就算这的确都是事实,但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不平等并不仅仅表现在收入这一个方面。所以,家庭收入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从家庭财富拥有量看:
财富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耐用消费品如住宅、汽车等 ,以及为保证生活需要而建
立的后备金,如定期储蓄存款、活期存款等。另一类是资本资产如住宅以外的房地产,公司股票,债券,信托资产,非公司企业财产。显然,这较之家庭收入占有差别更大。
·从家庭资本拥有量看:
20世纪90年代,美国10%的富裕家庭拥有全部股票的89.3%,债券的90.3%,由此不难看出,在这方面的巨大差距。
四种差别的变化
10%的富户占全部的% 1963 资本占有量 81.9 财富占有量 65.1 住宅占有量 23.8 1983 88.9 71.7 34.9 1994 66.8 90%的普通户占全部的% 1963 18.1 35 76.2 1983 11.1 28.2 65.1 1994 33.2 20%的富裕户占全部的% 收入 41.3(1960) 41.5(1980) 46.9 20%低收入户占全部的% 4.8(1960) 5.2(1980) 4.2 资料来源:(美国) 杰瑞〃科伦比《日益扩大的差距-八十年代美国的阶级两极分化》《经济学译丛》
1988年第8期;1994年材料引自(美国)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
·从收入与财富两方面衡量的基尼系数
收入: 财富:
o 1960年 0.364 o 1962年 0.80 o 1980年 0.365 o 1983年 0.80 o 1995年 0.421 o 1989年 0.84
三、分配不平等取决于人的天赋能力吗?——分配不平等探源
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认为:“一个人收入取决于这个人劳动的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又取决于天赋能力,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歧视,等等。”他还进一步说,“由
于劳动收入构成美国经济中总收入的四分之三,所以,决定工资的因素也就是决定经济中总收入如何在各社会成员中分配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他们决定了谁是富人,谁是穷人。”他说得是否有道理,我们又是如何分析这个问题的呢?仅从收入差别来看,他讲的劳动(力)的供求是有道理的,但决定其供求的是什么呢? 1、资本积累与相对人口过剩
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即曼昆所讲的对劳动的供给与需求,首先取决于资本,取决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按照资本的本性,它总是在不停地扩张(资本增值的冲动,竞争的压力)。量总是在不断增加,同时,质也会不断提高,这种质的提高,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改进技术会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要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必然力求首先使用先进技术,这会引起两方面的后果:资本的不变部分相对增加,而另一方面,资本的可变部分却相对减少。这些必然影响到对劳动力的需求,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在传统工业部门会明显地出现可变资本量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减少,由此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即产业后备军。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本的影响确实是很重要的,受到过良好教育,有相当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会比普通的工人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但人力资本投资往往又与家庭经济状况相联系。据1994年统计,在美国,上层家庭孩子大学毕业的占76%,下层家庭孩子大学毕业的不到4%。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一个调查表中看家庭经济状况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
美国的阶级结构(1983年) 家庭百分阶级 比 1% 14% 资本家 名牌大学 投资者、继承人、总经理 50万以上 教育状况 职业 家庭收入 高级管理人员 、 中等实业家、专业人5万元以上中层阶级 学院毕业 员 大学毕业至少中管理人员、非专业人员 中层阶级 学 非零售销售人员、手艺人、工头 3万左右 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