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入适量品红溶液 【继续探究】 猜想二:CaCl2和CaCO3和Ca(OH)2。 Ca(OH)2+CO2===CaCO3↓+H2O
溶液红色不褪去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失效。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冒气泡,说明含有CaCO3;(水足量,滤渣即是CaCO3)。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或通入CO2,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没有Ca(OH)2。猜想一成立。 石景山区
32.(5分)向一只盛有一定量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烧杯中,依次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和过量的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加入澄清石灰水时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⑵加入过量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有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⑶最终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为 ▲ 。
33.(8分)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A B C D E
澄清 氢氧化 氯化钯 石灰水 钠溶液 溶液
⑴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
称取9.0 g氧化铁和1.2 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
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 ▲ 气体;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 ▲ 。 ⑵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1:只含有铁; 猜想2:含有铁和木炭; 猜想3:含有 ▲ ;
猜想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 g,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 ▲ ,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及质量分别为 ▲ 。
32.(5分)⑴ Na2CO3 + Ca(OH)2 2NaOH + CaCO3↓ ⑵ 溶液中产生气泡,沉淀消失,红色褪去
CaCO3+2HCl CaCl2+H2O+CO2 ↑ ,NaOH+HCl NaCl+H2O (2分) ⑶ NaCl CaCl2 HCl 33.(8分)⑴ CO和CO2 处理尾气 Ca(OH)2 + CO2 CaCO3 ↓+ H2O
排净装置内空气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或CO2而干扰实验结果
⑵ 铁和氧化铁 2和4 Fe为5.6 g ,Fe2O3 为1 g (2分)
门头沟区
32.(5分)老师用右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中装有体积比约为3:1的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B装置中盛有足量铁粉;C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当将A装置中胶头滴管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可以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 ;A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立即打开活塞K,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 。 (3)C装置的作用是 (填字母)。
a.提供药品 b.控制气体总量 c.调节装置内的压强 d.可用来储存气体
33.(8分)中考前复习,小芳打算把厨房中盛有淀粉、NaCl、Na2CO3、NaHCO3的调料盒贴上标签。中考结束帮妈妈做家务。请你帮助小芳完成如下探究过程: 实验准备工作:将四种调料盒编号为A、B、C、D
(1)取四种白色固体各少量于试管中,加适量水充分振荡。通过实验将B盒贴上写有 的标签
(2)取A、C、D各少量于试管中,实验记录如下,填齐下表:
编号A的调料盒为 (3)查阅资料:
资料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
NaHCO3 H 2 O 、 CO 2 Na2CO3
资料2:
温度 盐 溶解度 Na2CO3 10℃ 12.5g 8.1g 20℃ 21.5g 9.6g 30℃ 39.7g 11.1g 40℃ 49.0g 12.7g NaHCO3
(4)依据资料,帮助小芳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来区别NaHCO3和Na2CO3:
实验方案1:小芳拟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若洁净试管中的物质为碳酸氢钠,小芳观察到的现象
有 。
实验方案2:取两种待检测样品制成20oC的饱和溶液,取两种饱和溶液适量分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写出实验现象和对应结论)。 实验方案3:设计下列实验请填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两个试管各加足量且相等的稀盐酸,试管上系的气球里各装入106克 两种白色粉末,同时倒入盐酸中。 32.(5分)(1) 气球鼓起 ; 2NaOH+CO2= Na2CO3+H2O 。
(2) 先:溶液从导管吸出,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放出;后: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3) acd (填字母)。 33.(8分)(1) 淀粉,(2)稀硫酸或稀盐酸,有气泡,NaCl (4)实验方案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实验方案2:一个试管无现象,一个试管变浑浊,变浑浊的盛放碳酸钠溶液 。 实验方案3:(从反应快慢上区分也可以)
实验现象 气球鼓起,气球鼓的一大一小 密云县
结论 鼓的大的是 NaHCO3,鼓的小的是Na2CO3
32.(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如右图装置来验证某气体的化学性质。
(1)请你协助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仪器名称 分液漏斗 广口瓶中
装置内的药品
可观察到的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关性质
(2)同学们又设计以下实验(如右图)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甲 乙 丙
组成。
① 第一组:取三支试管,在其容积的二分之一 处做标记。分别充满气体(甲为CO2,乙为A 气体,丙为CO2和A的混合气)后倒扣在NaOH
溶液中。最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 据此推测:气体A的化学性质有 分液漏斗 。 止水夹 ② 第二组:同学们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丙的集气瓶中注入 10 ml 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
200 mL水
温,打开止水夹。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50 mL
33.(6分)做完“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
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
右表:
(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
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
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 ;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变
为 ,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32.(1) 仪器名称 装置内的药品 可观察到的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关性质 分液漏斗 H2O/NaOH溶液/石灰水 与上述药品相对应 与上述药品相对应 广口瓶中 CO2 (2)①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或不与氢氧化钠、水反应) 。
②有115ml的水倒吸进集气瓶中(或水到吸进集气瓶,量筒内还剩余85ml水) 33.【实验探究】 稀盐酸或稀硫酸 , 有气泡冒出 。 【理论探究】1535~1538 【拓展延伸】(1) 在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 。
高温
(2) 6Fe2O3 4Fe3O4 +O2 ↑ 。(此空2分)
(3) 显红色或红棕色 。 延庆县
32.(6分)学了炼铁原理后,小明想用此原理测定某一生锈铁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于是他取m1 g生锈的铁粉样品,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友情提示:带孔玻璃 球泡可以使液体和 气体充分接触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B中的最佳试剂是_____(填序号),实验时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① 澄清石灰水 ② 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 稀盐酸 ④ 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① 实验开始时,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 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年北京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实验题汇编(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