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
海淀区 32.(6分)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
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止水夹a和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至 时停止。 (2)当观察到烧杯中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
进行的操作是 ,关闭活塞b,轻轻振荡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红认为仅做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利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
只需将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即可。
(4)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应在实验前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验(不另加仪器),方法
为 。
33.(8分)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
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2NaOH + ==2NaAlO2 +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 。 。 羊毛线逐渐消失。 实验现象 大理石
澄清石灰水
a b NaOH溶液
c
线,加热一段时间。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①按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 实验现象 ②两套仪器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和稀盐酸;银灰色粉末和 。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
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 。
【反思】①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
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②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 。 32.(共6分)
(1)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液封) ????????????1分 (2)关闭止水夹,打开活塞b(止水夹、活塞不写给分),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a.......
溶液 ????????????????????1分 烧杯中的混浊液体从导管倒吸入集气瓶中 ????????????1分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1分 (3)水 ????????????????????1分 (4)打开止水夹(关闭活塞b和止水夹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a....
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继续加水,此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高于锥形瓶内液面,.......................放置一段时间,液面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建议同时答出取样、操作、现象和.......结论;结论必须为气密性良好) ????????1分
33.(8分)
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两套仪器相同) 。 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查阅资料】(3)① 2Al + 6HCl == 2AlCl3 + 3H2↑ ????????1分 ②2H2O ????????????????????1分 【猜想与验证】(1)①白色固体颗粒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答潮解给分) ???1分 ②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答放热给分) ???????????1分 (2)②氢氧化钠溶液 ????????????????1分 ③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声音很小(或有噗的一声) ????????????????????1分 【应用】放出大量热,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有水蒸气冒出、听到水沸腾的声音等温度.....
明显升高的现象都给分),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1分 ......
【反思】②注意防止液体喷出,防止管道通和皮肤接触,防止烫伤,不要有明火等(基
于本实验中信息的合理答案均给分) ???????1分
朝阳区
32.(5分)化学兴趣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 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变化是 , 小明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 使石蕊变色,因此他认为以上实验现象验证的 二氧化碳的性质依次是 。
(2)小刚认为此装置还可以验证以下实验结论,请将实验操作填入下表:
实验结论 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3)小红用此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来验证分子的运动。
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用无色酚酞试液润湿的试纸缠绕在小试管外壁,带孔的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试纸很快变红色,请用初中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 。
33、(8分)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因其低毒、含氮量高,俗称“蛋白精”。不法分子为了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而加入三聚氰胺,导致发生婴幼儿泌尿
实验操作
结石病例。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三聚氰胺的制取原理: 【查阅资料】
(1)化工企业常用尿素合成法制取三聚氰胺。即以尿素[化学式CO(NH2)2]为反应物,硅胶为催化剂,在380℃至400℃的温度下,沸腾反应、冷凝得到三聚氰胺,同时产生两种无色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NO是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为棕色NO2气体。 【提出问题】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是什么?
【假设猜想】根据资料及反应物判断,生成的两种气体可能是:
①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②二氧化碳和氨气(NH3) ③二氧化碳和氮气 ④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填序号) ,理由是 。
【设计实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模拟制取三聚氰胺,并验证猜想。
【实验现象和分析】
(1)A装置的作用是 。
(2)实验时观察到B中棉花变红,证明生成了 ,同时看到D中 现象,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3)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实验结论】根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用尿素分解制取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 。 32、(5分)
(1)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2) 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支管口,木条熄灭。 .....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入锥形瓶中..(或支管口)。(合理给分)
(3)氢氧化钠固体遇水放热可以加快氨水的挥发(或加快氨分子运动的速率)。 ........33、(8分)【假设猜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合理给分)
② 只有②中气体符合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实验现象与分析】(1)冷凝得到三聚氰胺
(2)氨气(或碱性气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吸收氨气
【实验结论】6CO(NH2)2 ======== C3H6N6 + 6NH3↑ + 3CO2↑ 通州区
丰台区
32.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以下实验。 (1)先打开K1,关闭K2和K3,从长颈漏斗 向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此时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打开K1的目的是——————
(2)然后关闭 K1和 K3,打开K2,将胶头
滴管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中。 稍后打开 K3,此时装置C和D中的现 象分别是——————、——————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在(2)实验过程中没有关闭K1,其它操作相同,则装置B的现象不同点是———
催化剂 380℃~400℃
———————————
33. (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产生了兴趣。同学们决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该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查阅资料】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氢气、一氧化碳均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 己略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年北京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实验题汇编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