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调查失业率”。“调查失业率”是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占城镇调查从业人数与城镇调查失业人数之和的比。这将有利于更加准确贴合实际反映当前中国失业问题。

表(1) 1990-2013年中国失业人口统计数据

年份 1990 1995 2000 2010 2013 登记失业人数(万人) 383.5 519.6 595 908 926 失业率(%) 2.5 2.9 3.1 4.1 4.0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中国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由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90至2013年间,登记的失业人数从1990年的383.5万人逐年增加,到了2013年已有926万人之多;失业率从1990年的2.5%逐年递增,到了2013年已经超过4%。

况且国家统计局目前所公布的失业率和失业人数,并不包括农村的失业人员,也不包括城镇的下岗人员和隐形失业人员。但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就已经反映出我国失业人口上升的趋势,说明中国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

(三)失业人口偏高导致的社会问题

1、产出损失。失业意味着能够而且愿意工作的人被逐出生产领域,转向分配领域,这部分劳动力资源没有被用以进行国民生产,但却仍然要消费国民财富。1962年,阿瑟·奥肯在针对美国战后经济状况说:“失业率在4%以上每超过一个百分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约3%”。

2、加剧贫困。经济转型国家失业造成的最令人瞩目的后果是贫困加剧。在过去20多年,城市贫困并没有因为经济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相反还变现出日益加重的迹象。2004年我国城市人口贫困发生率为6% ~8%,高于同期农村贫困

5

4

人口发生率。更严重的是,失业导致的教育匮乏等,使得失业者及其家庭陷入“贫

困恶性循环”。

3、降低社会福利。失业对劳动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其收入减少,从而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个人效用降低,加上失业下岗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不快情绪,这种情绪大量积聚,必定会引发不良后果。

4、导致分配不公。对于劳动者个人而言,劳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并且无法恢复。在劳动力失业期间,不但丧失了参与国民收入正常分配的机会。且在失业期间,由于缺乏工作机会,脱离岗位,无法累计工作经验,因此丧失在未来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导致分配不公。

二、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一种高素质、高智力结构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国家大学生的拥有量、质量和结构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采取何种方式,关系着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随着社会经济体质、政治体制的改革稳步推进,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到目前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过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先后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指导性计划分配向双向选择过度阶段(1977-1988年),主要是“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改革。1981年2月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局《关于改进198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对学校所在地区需要的毕业生,给予适当留成;中央其他部门下属的院校主要为本系统内分配;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的院校毕业生,地方自行分配。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变

4

李晓莉,城市贫困:发展隐忧与出路抉择[N],西安日报,2006-03-08。

6

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统包的方法。这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拉开了序幕。

其次,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落实阶段(1989-2000年),主要是“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改革。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明确指出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选择、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就业制度。1993年2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要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最后,全面落实“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阶段(2001年至今),主要是“面向基层”的就业制度改革。2002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的改革。2005年6月,按照中央的要求,中央组织部、人事部等有关部门组成了联合调研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建议。经中央同意,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表(2) 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就业率统计

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20082009201020112012688772.289.690.2559611631660680699727毕业生人数(万人)就业率(%)71.9201387.962014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年统计数据

7

总结我国高校毕业生改革的三大阶段性政策,人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更多是要反思就业制度改革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现有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导致了自主权的无限扩大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历年来高校毕业生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是起伏不定。详见表(2)。出现了如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落后;就业市场尚未真正发挥渠道作用等等。这就要求就业制度的改革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不断更新发展。

(二)政府阶段性经济增速放缓

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有效需求不足、投资下降、企业经营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这对劳动就业产生了直接影响。如何把握当前和今后时期的经济走势,采取有效稳固的措施,积极做好稳定就业工作。这对于国家经济稳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历经了30年的高速增长详见图(1)。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高达14.2%。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当年我国GDP增速下降至9.6%。随后这几年经济增长呈现高低起伏、震荡徘徊的态势。这种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对劳动就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图(1) 中国历年生产总值与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8

1、企业用工需求放缓

受到国家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影响,全国企业用工需求增速明显下降,呈现疲软之势。2014年,全国企业用工需求增长3.6%,比较上一年度回落3个百分点,保持波动增长趋势。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用工需求同比分别下降8.2%、2.8%、3.9%,三大行业用工需求占市场份额将近五成。 2、民工提前返乡情况严重

在2012年,受经济增长放缓、工业生产“冷冻”等影响,我国多地出现在春节前才有的农工返乡现象,而上一轮类似的农工提前返乡的情况是发生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期。据调查,部分企业因经济放缓,导致订单量锐减,订单利润大幅下滑,导致企业纷纷缩减用工规模,大量农工提前返乡。 3、跨国公司及国内大企业裁员

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压缩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推高生产运营成本,跨国公司的利润空间不断减少,导致跨国公司裁员持续增长,且这用态势已经蔓延到了中国区企业,例如富士康、松下、三星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跨国公司与国内大企业纷纷裁员的大环境下,不少劳动力加速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智联招聘2014年应届毕业生调查中显示,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城市已经不集中于北上广等大城市,而是转向成都、厦门、深圳等二线城市。

(三)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差异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非常突出。这种失业与其他类型失业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上即有空缺职位有存在失业,而失业者没有合适的技能,因此无法填补现有职位的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可以预见,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段长时间里,结构性失业作为社会失业的主要类型,必将长期存在。所以,要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国家政府应从政策经济等多方面出发,努力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8986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