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实录
一、 知识铺垫 出示:
1题:60厘米的彩带,每20厘米分一段。
师:请同学们看这里,这是一根全长60米的彩带,每20厘米分一段。 师:你能求出什么? 生:段数。 师:怎样列式? 生:60÷20=3(段) 师:为什么用60÷20?
生:60里面包含几个20就有几段。 师:谁再起来说一遍
生:60里面包含几个20就有几段。 师:表达清晰,真好。
师:老师手中的这根泡沫条是20厘米,相当于彩带一段的长度。我们用画一画、数一数,看看60里面包含几个20。 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画一画、数一数。 师:真不错,接着看。 出示:
2题:80厘米的绳子,每20厘米分一段。 师:这是一根80厘米的绳子,每20厘米分一段。 师:你能求出什么?
生:段数。 师:怎样列式? 生:80÷20
师:为什么用80÷20?谁来说? 生:80里面包含几个20就有几段。 师:谁再起来说一说?
生:80里面包含几个20就有几段。 师:说得多好,我就喜欢这样的学生。 师:会说了吗?同桌两个互相说一遍。 生:
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画一画、数一数,看看80里面包含几个20。 师:再出题,你会自己说了吗? 出示:
3题:100米的绳子,每10米分一段。 师:你能求出什么?
生:我能求出段数,用100÷10=10(段),100里面包含几个10就有几段。
师:全班一起说一遍。 生:全班说。
师:再来一个问题,全班一块说,能不能做到整齐划一? 出示:
4题:1000米的绳子,每100米分一段。
师:你能求出什么?
生:我能求出段数,用1000÷100=10(段),1000里面包含几个100就有几段。
二、过渡“翻译条件”
师:真棒!不愧是聪明的孩子。佩服佩服。不知下面的这道题你还会这样轻松吗?
出示: 15米 3米
5题:在全长15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3米种一棵。 师:你能求出什么?
生:棵树、段数(不知道能求出什么)
师:好,看看能不能求出棵树?(板书棵树),我们一起来分析条件。 师:在全长15米长的小路的一边种树,这里的15和前面的60、80、100、1000是不是表示的都是全长? 师:同意吗? (同意)
师:“每隔3米种一棵”是什么意思? 生:树与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种树,小路变成一段一段的了,是谁把小路分成一段一段的了?
师:小路成一段一段的了。每几米分一段? 生:每3米分一段。
师:好,谁能把“每隔3米种一棵”改变一种说法?
生:在全长15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3米分一段。(课件加括号变说话)
师:谁再来说一遍? 生:
师:我们一块说一遍。
师:通过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什么? 生:我能求出段数 师:怎样列式? 生:15÷3=5段
师:看小路是不是被分成了5段? 课件展示:
师:好,坐端正,听好,听仔细。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本领。 把条件中的“每隔3米种一棵树”改成我们见过的“每3米分一段”。这叫“翻译条件”(板书)
师:大声说一遍,这叫什么?(翻译条件)加下划线 师:如果再遇到这样的题,你会翻译条件了吗? 生:
师:这么有底气,敢不敢挑战下一题?
师:就得有这种霸气。好,请看下一题。 三、 发现规律
①首先解决两端都种的情况 出示例题: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种了几棵?
师:你会翻译“每隔5米种一棵”吗?(红线标注条件) 生: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5米分一段(两端都种) 师:真棒,真会!
你能求出什么? 生:段数。
师:怎样列式? (20÷5=4段) (板书)
师:但这里求的是棵树啊?怎样通过段数求出棵树呢?发挥小组的力量,想不想试着种种树?
师:想,要坐端正,先听要求:(课件展示操作要求)
我们把20米长的小路缩小100倍变成20厘米;(举起模具) 直尺、彩笔用来分段
每5米分一段,在模具上是几厘米分一段?(5厘米,展示分段) 把牙签当做树。
种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种的? 听清楚了吗?(清楚了) 开始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实录 -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