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医学是什么?
医学:源于人的本能:
医学一词,是指人自己或借助于他人以解除痛苦,或修补由外伤或疾病所致的损伤,那么,医学首先起源于人的本能,正如痛苦最初的表现也来自本能一样。 ——【意】卡斯蒂廖尼
母爱,如保护幼儿的动作,帮助孕妇或分娩的妇女,可代表最早时代的一种医学救助形式。
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
”仁“字核心,是最高层次的, ”仁“字可以统摄与“义”、“礼” 、“智” 、“信”。
《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
“仁”是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标准,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在特定的语境中,孔子视“圣”与“仁”为同一境界。
二、医学伦理学是什么?
(一)道德、职业道德、医学道德: 1.什么是道德?
道:道路——必然性、法则、原则—外在规律 德:得道于己——德——人之内在要求
道德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总是在与别人的相互联系中生存和发展的。 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道德其实是一种生存与发展的智慧和能力 简言之,道德就是做人的道理和规矩。 2.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必须遵守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应的行为规范总和。 3.医学道德
定义:医学道德——医德,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品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
如果说道德其实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智慧和能力,那么,医学道德就是你在医疗界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物的智慧和能力。
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死扶伤被视为功德无量之事业
医者素质:崇高精神境界;勤奋敬业品格;无私职业良心;深厚人文功底。 医学伦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 (二)医学道德的特点 1.全人类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有阶级性的。
医德是超阶级的道德,医学是人道的产物,医德具有全人类性,体现人道主义。 2.继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具有永恒共性,同时具有时代特点。 3.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医学道德原则和规范来源于实践,有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三、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医学道德现象 医学道德现象包括:
医德意识现象:指医学道德的观念、思想和理论,这是医德关系的主观方面。 医德活动现象:指医学道德的行为、评价、教育和修养,这是医德关系的客观方面。
医德意识现象和医德活动现象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从关系来看,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有:
1.医患关系2.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3.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关系 4.医务人员与医学科学发展的关系
四、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
(一)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1.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医德的理论基础及演变;
医德的本质、发生、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
研究医德与医学科学、医学模式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体系 阐述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应遵循的道德基本原则、规范;
指出医务人员在这些关系中应承担的道德责任;
研究和揭示原则和规范在医疗、医学研究和预防医学等不同领域和医学中不同学科的特殊表现和要求。
3.医学伦理学的教育、评价和修养 阐述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
研究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实践中进行医德教育和修养的经验; 指出医德教育和医德品质形成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二)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医学伦理学是一般伦理学原理在医务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关于医德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
它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 现代伦理学主要朝两个趋势发展:
一是理论伦理学,它主体是元伦理学。这是特别强调研究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一个分支学科;
一是实践伦理学,它强调研究道德活动即道德实践的伦理学理论,主张以伦理学原理为依据,着重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实践伦理学包括: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科技伦理学,经济伦
理学
三)医学伦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多学科关系密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医学伦理学与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疾病中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疾病病理影响过程的影响,并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手段,为心理疾病提供诊疗和预防的方法。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
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熟练的诊疗技能
有很强的与病人沟通的能力,以良好的态度和行为影响病人。 良好的医德修养是成功的心理治疗的基础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
联系:都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以行为规范的形式调节医药卫生部门的人与人的关系。
区别:不同意识形式,各自实施手段、调节范围和作用。 道德问题讨论后成为法律条文,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作用。 医学伦理学与医学社会学:
医学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医学的社会性问题。从总体上把握医药卫生人员与社会的关系。
医学伦理学以伦理学的一般原理,着重研究医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和行为规范,揭示医学道德意识现象和活动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性,协调各种医学道德关系。 研究对象相同:医学人际关系问题
有共同使命:通过对医学人际关系的研究,建立医学领域的正常秩序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研究手段不同:理论 方法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演化
医学伦理学发展历史进程经历三个阶段:
医德学(传统医学阶段) 医学伦理学(实验医学阶段) 生命伦理学(现代医学阶段)
一、医德学----医学道德起源于医学职业的行为准则 (一)医德学的特点 1.形式简单
没有专门的医学伦理学著作,医学道德思想散见于医学著作中,不系统,不成体系。
2.涉及范围有限
受医学发展的限制,医德涉及范围有限,主要在医疗职业范围内,医学道德规范主要用来调节医患关系,医患关系主要体现为医生个体与病人个体之间的关系。 3.理论体系不完备
古代医德学涉及理论为美德论和义务论,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 我国古代医学道德思想丰富而优秀,远远胜于西方国家。 (二)中西方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1.西方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1)注重医生的美德和优良品质(2)倡导医生得体审慎的言谈举止(3)要求医生严谨诚实的医疗态度 2.中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1)济世救人的仁爱精神(2)不为名利的道德品质(3)认真求实的医疗态度 4)精勤不倦的治学精神(5)和蔼端庄的仪表风度 二、近现代医学伦理学
(一)近现代医学伦理学概况
20世纪中叶以后,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规范体系都比较完善,其标志是:《日内瓦宣言》(1948年) 《国际医德守则》 (1949年) 《日内瓦宣言》核心理论:
生命神圣论、人道主义义务论,明确医学的目的是为了病人的利益、增进病人的健康,这构成了医学伦理学的一个永恒内容。 《国际医德守则》:
促进了医学伦理学在规范体系方面的成熟和完善。 (二)中西方近现代医学伦理思想 1.中国近现代医学伦理思想的发展 (1)继承发扬传统医德思想
“医乃仁术”思想 为医四戒;一戒势力,二戒骄矜,三戒嫉妒,四戒欺诈。 (2)吸收借鉴西方医学伦理准则
《美国医学道德主义条例》 《希波克拉底实誓言》 (3)初步探讨医学伦理学理论----《医业伦理学》 2.欧洲近现代医学伦理思想
(1)美德论和行医规范的复兴(2)政府医学责任和医生社会义务的强化 (3)规则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系统化(4)健康权利思想的萌发 三、生命伦理学
(一)生命伦理学产生的背景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
产生原因:①迅猛发展的生物医学技术:引起伦理冲突
②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思想多元化、个人主义、权利意识突出。 具体问题:肾透析、器官移植、死亡标准讨论、流产、避孕药、产前诊断、ICU使用、人工呼吸、人体实验.
(二)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代表著作 《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中生命伦理学定义:
“根据道德价值和原则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内的人类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生物医学伦理学原理》中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 自主性原则 不伤害原则 行善原则 公正原则 近30年主要著作:
《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 《生物医学伦理学》
《医学实践的哲学基础》 《生物医学伦理学原理》 (三)生命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内容
主要问题:病人权利和知情同意,生育控制,安乐死与脑死亡,卫生资源分配 研究内容:
医疗卫生专业中的伦理学问题,如医患关系道德;
生物医学和行为研究,如人体试验、行为控制伦理问题; 广泛的社会问题,如公共卫生事业、人口控制的道德问题; 人类生命以外的动、植物生命如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医学模式转变的伦理价值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该模式认为:
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与躯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该模式强调:
生物、心理、社会三因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时,既要考虑生物学因素,又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新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是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人的生物生存状态,而且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从人的本质属性理解人的生命,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寻找疾病现象的机理和诊断治疗方法,这是对人的尊重,是人性的复归,也是医学伦理精神的复归。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德的要求
(1)不仅要关心人的躯体,而且要关心人的心理,要给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 (2)不仅要关心病人的个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家属、关心病人的后代、关心社会。
(3)不仅要治病,而且要沟通。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对医学及医德的影响 正面影响:市场化 自我积累 自我发展 科学经营 讲究效益 良好医德医风 高超技术 一流服务 激发积极性创造性 提高法制观念
负面影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唯利是图,个人主义,追求个人利益。
二、医德对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具有制约作用 (一)利益与医德的关系
1.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2.医德是利益特殊的调节器 (二) “医乃仁术”,医德拒绝医学谋利 救死扶伤,济世救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
(一)学好医学伦理学,是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医学人才的需要 (二)学好医学伦理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的要求、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
(三)学好医学伦理学,是认识和研究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中的医德难题、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案例分析
范琦说,医界是封闭且阶层观念深厚的环境,这项调查所显示的现象,应普遍存在各国的医疗环境中。台北医科大学人文所副教授侯文咏便以自己担任麻醉科住院医师的经验为例,当时很怕替呼吸窘迫症的新生儿插管,但总医师却教他:“不要把小婴儿当成生命”,果真让他变“坚强”;但这种理性主义往往让医师失去用其他角度思考、反省的能力,和社会价值出现落差,以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纠纷不断。在场的阳明大学医学系五年级的林同学说,学校虽安排了医学伦理课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医学伦理学课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