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不仅是佛教各宗各派所说的道理,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行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手拈来,随处都能够切身体会的一个道理,这样一个真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都可以体会到因果的道理,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而已。我们举个例子来讲,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因为我们肚子饿了。肚子饿的原因,那就是要进食。进食就是因,通过进食,肚子能饱。这就是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肚子饱是一种果,那么进食吃饭就是因。才获得肚子饱的果。天气转冷了,我们就要穿衣服来保暖,穿衣是因,那么我们得到暖和的感受就是结果了。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行住坐卧,都离不开因果。
我们同样是人类,有些人哪,他出生在优厚的家庭,住在繁华的都市里面,可以享受文明的生活,文明的教育。我们大家都能够住在北京,都能够享受这种生活。可是呢,有的人出生在穷山恶水,条件非常恶劣的穷乡僻壤当中。尽其一生,辛辛苦苦地在荒山野地晨开垦,种地干活,可是呢,日日困苦,月月(穷恼)。这按照我们佛教来讲,这不是命运的不公平,而是因缘果报的不同。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人富贵,有人贫穷,为什么有人生来就聪明健康,有人生下就愚痴多病,这都是我们自作自受的因果关系不同。并不是命运和世道对我们的不公平。有什么样的因地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果证福报。因果,是相生相承的,是这样的缘起的关系。
关于因果的话题,我们继续往下谈,刚才讲的是因果的基本内含。下面我们谈到的问题是三世因果的基本内容。因果话题,我们看起来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呢,不被一般人所理解,不被一般人所坚信。我们佛教谈因果谈了2000多年,我们世间谈因果也很多。但是就是不被一般人所理解所坚信,有的人对因果将信将疑,有的人是干粹不信。我们虽然天天听因果,天天谈因果,但是,坚信因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某某人,整年吃素修行;某某人天天诵经礼佛,某人天天做好事,做了不少功德。但是呢,这些人当中呢,就是生活不顺利,一生当中呢多灾多难,似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这好像老天爷没长眼睛似的,这么善良的人,却遭受到这样恶劣的命运。哪里还有什么报应。我们经常遇到,心很善良,就是没有好的报应。也有呢,有的人,无恶不做,什么坏事都做尽。按理说,应该得到天遣才对,应该得到很坏的报应才对,但是人家又富贵又风光,又幸福又快乐,好像老天特别照顾他似的,这哪里有因果报应。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看到这种情况。对于这些问题,不仅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产生迷惑,有时候连那些信仰虔诚但是对于因果道理理解不透不深的人也会产生迷惑。其实这些现象从佛教的因果道理来讲,都是正常理解。因为,因果报应从时间上来讲,有过去和现在,有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所以也就是说,有三世因果的关系。佛经上有\三时报\的说法。就是现报,生报和后报。所谓的现报,就是现世报。就是今生,不管你做什么善事或者什么恶事,你今生就得到报应。比如你犯罪了,你就受到法律的制裁,审判。这就叫做现时报。借钱就要还债。这就叫现时报,意思就是我们今生所作的事情,今生就能得到报应。现时报就好象我们春天耕种,秋天收获。我们今年春天东西种下去了,秋天就能收获。就是在今年一年之内,通过播种,就可以有所收获,这就是现世报的一种譬喻。现世报的情况就是跟这种播种差不多。第二种是生报,就是我们这一生所做的善事或者恶事,善业或者恶业,要到来生才能得到报应。今生做的事情,要到下一生才能得到报应。这就是今生造业,来生得到报应,果报。这叫作生报,就是隔一生才能报应。这就好比我们今年播种,明年收获。我们是不是有这种植物是这样的,今年播种明年收获。第三个是后报,我们今生所作的善恶种种业,没有现世报,也不会在来生得到报应。需要经过多生之后,才能招感果报。就说我们今生造的业,今生得不到报应,来生也得不到报应,来生之后,要经过好多生之后才能得到报应。好比今年播种,要等到几年,甚至数十
年以后才能得到结果收获。就好像我们种果树一样,有的果树,今年种今年是不行(得不到收获的),今年种了要不断培植等到多年后才能开花结果。相当于后报。
但是还有一种业(的情况),你造了业之后,不一定受报。虽然你造了恶业,不一定会得到报。佛教中还有这种业。比如说,我们过去造了很多恶业,由于我们后天的善行,我们后来善的行为,就可以改变或者消除过去的业障。这种业就得不到报。有的做了坏事就得不到报。比如佛教中的忏悔,就可以铲除或者消除过去的业障。就如我们佛教中经常讲的一句话,\念佛一句,罪灭沙河。\念一句佛,就可以罪灭河沙。可以通过念佛的法门,可以消除业障。就如净土法门当中,有一种带业往生。我们在娑婆世界造了业,只要我们念佛,一心不乱,往生到极乐世界,可以带业往生。所以你造的业不一定会在娑婆世界得到报应。那么造了恶业,你要不想得到报应,你必须要在之后的善行中才能得到减轻消除。不要认为,造了恶业可以不得到果报,它是有前提的。是要在信仰佛教的情况下,念佛、忏悔,做好事,过去的业障就会慢慢减轻或者消除。
三世因果报应的道理,我们可以用栽种植物的譬喻来理解。我刚才讲的,有的植物是春天栽种秋天就可以获得果实。有的今年栽种,明年可以开花结果,等到来年才能够收获,相当于生报;有的现在栽种,过了很多年后才能开花结果,才能收获。这个相当于后报。佛教中有个偈子叫:\行藏虚实自家知,福祸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佛教的恶业不要说没有报应,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那么从时间上看,因果只是早晚的分别问题。因因果果,丝毫不爽。我们前面讲到某某人做了很多功德,吃素拜佛,可是呢一直没有得到好的报应,这是因为他过去所造的业因所欠下的因果债务太多了,过去生的业障还没有清还完毕。今生虽然做了很多好事,但因为过去的因果债务还没还清啊。今生不能补啊,因此他所遭受的苦难是免不了的。必须等到他过去的业障都清偿完毕,今生所做的功德他才能得到好的报应。这就是我们看到今生做好事的人得不到好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过去生所作的业障,因果债务还没有还清,今生必须要把它还清。这种业债还清以后,就会感受到他今生善因所得到的好的果报。所以这个果报的还债还是有前后的。至于那些为非作歹的人,认为他过得很幸福,过得很好,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过去的岁月中所种的福田,所做的善业所得的好报还没有用完。一旦用完之后,他自然会招感苦难恶报。所以,不要认为坏人做坏事得到好的果报,也不是好人做好事得到坏的果报。这是因为因果是多生的问题,在现实当中,以我们凡夫的眼光是体会不到的。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只看到现时的问题,前生和以后的果报我们凡夫的眼睛凡夫的智慧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要深信因果的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三世因果的问题。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过去有个老和尚,为了修建一座寺庙,就到处化缘。化缘知道吗?过去化缘跟我们(现在的)化缘,社会背景经济背景不太一样。在过去这样比较艰苦的年代,要建一座寺庙非常不容易,得到处化缘。拿着引磬拿着经书,到大街小巷去给人家诵经,向人家化缘。可是,这个老和尚,天天化缘,所得到的效应很小,化了好多天,没有化到什么钱。所以盖一座寺庙非常困难。老和尚天天在大街上走来走去。这时有一个卖烧饼的小孩子,很小的小孩子,看到老和尚天天这么辛苦,这么可怜的化缘。化不到的话,确实很可怜。这个小孩子也不懂什么因果道理,也没什么因果观念。只是出于一种对老人家的尊重,一种恻隐之心,就把他当天卖烧饼的钱,捐给老和尚去盖庙。那么由于这个小孩子的一念善举,周围的老百姓就开始响应,觉得这个小孩子不错啊,把自己的钱捐给老和尚盖庙,我们也捐一点吧。于是这个捐一点,那个凑一点,这样呢,就把钱越凑越多了。最终就把这个寺庙盖起来了。可是这个小孩子不是自己做老板的,是替人家卖烧饼的,把当天卖烧饼的钱捐给老和尚后,回去没法给老板交差了。老板就生气
了,今天卖烧饼做生意的钱怎么没了,他不管你这是善心不善心。(对小孩子说)你没有钱交回来就不行,你不能在我这儿干了,你给我滚蛋。就把小孩子给开除了。开除以后,小孩子就找不到工作,无依无靠,慢慢就开始流落街头,生活就非常不幸。后来呢,身体开始多病,头上就烂起来,后来眼睛又瞎了。众人就想,本来这个小孩子卖烧饼卖得好好的,因为把卖烧饼的钱捐给老和尚去盖庙,工作丢了,现在流落到这种地步。你说这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所以很多人就对这个因果产生了怀疑。当时老和尚曾经对小孩子讲,等你以后遇到生活困难的时候,你有需要我帮助的时候,你来某某寺院找我。小孩子在这种时候病苦交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想起老和尚给他讲过,有困难的时候找他。于是他就去打听这个寺庙在哪里。这个小孩子不但身体多病,头上烂了,眼睛又瞎了。悲惨到这种程度。他就慢慢打听慢慢问,往寺院去。这个老和尚是有神通的,在这个小孩子要去的前一天,他就召集这个寺庙的所有知事开会。说,明天我们寺庙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非常大的大施主,你们这些知客当家,要作好接待。所以这些知事当家就按照老和尚的要求,将寺庙打扫干净,然后派人在山门守候。看看有没有大的居士来。等了一天,都没有什么大居士大护法来,只看到一个乞丐,身上臭哄哄的,头上烂顶,又瞎了,只有这一个人来。于是知客师和其他的一些法师就跟小乞丐说了,你不要在这里了,我们寺庙要接待客人,你赶快走,给你点钱,你去买点烧饼或者其他吃的,不要再呆在这里了,影响我们接待,影响寺容。就这样把他给哄走了。等到傍晚天要黑的时候,这些知事就回到寺院去了。这个(老和尚)方丈就问这些知事,今天看什么大施主来了没有。(知事回答说)没有啊,等了一天没有等到啊。(方丈问)那看到什么人哪。(知事答)就看到一个小乞丐,身体臭哄哄的,头上烂了,眼睛瞎了,我们怕他影响我们接待工作,就把他赶下山去了。老和尚说,哎呀,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接待的大施主。就是由于他最早的捐款,大家响应,我们寺庙才能盖得这么好。你们啊,赶快把他接回来。几个师父急急忙忙赶到山下去,把这个小孩子接到山上来。接到了寺庙之后,这些师父对他非常照顾,非常关心,因为他对寺庙非常有贡献啊。可是,祸不单行,(好景不长)。这个小孩子在寺庙里吃啊,住啊,都没问题。过去的寺庙的厕所茅坑,跟我们现在的卫生间不一样。我小时候出家的时候,住过那些古老的丛林。厕所非常大,厕所的茅坑非常深,好像小游泳池的。上面用两块板一横,又非常深,搞不好掉下去就麻烦了。这个小孩子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把生活安顿得不错了。但是由于他眼睛瞎了,有时候行动不方便。有一次在夜里,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掉到茅坑里,溺死了,就是淹死了。小孩子淹死之后,引起了周围很多人对因果的怀疑。过去小孩子虽然生活苦一点,但是还是不错,还是可以经过卖烧饼维持生活。但是他捐建寺庙之后,灾难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到他头上,你说这因果怎么让人相信呢。我相信现实中人们都会这么想。那么这个老和尚是有神通的,后来召集大家,说,虽然这个小孩子由于捐款得到种种不幸,但是这是由于他过去所造的业太深太重,那么这种业,这种恶果,如果不是今生偿还的话,他会在来生,几生中都要经历,多生多劫受苦。由于他的一念善心,捐建寺院,在这一生当中,他把所有的业障全部消除干净了。现在他已经升天了。老和尚这么讲的时候,天空中就出现小孩子升天的这种景象。这时候大家才相信因果的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在看因果问题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要看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关系。这因果是非常不可思议。
佛教里有这样一句话:\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乃自受。\这是说,作善也好,作恶也好,为善为恶的种子,不管经历了多少个岁月,仍然会埋在泥土中滋长,一旦因缘集聚,时机成熟了,就会立刻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自作自受。所以我们不要把三世的时间隔开,不要把因果简单看成以前的事情。
有人还对因果有各种错误的认识。在我们信仰的历程当中,有很多对因果不正当的要求。比
如说有些信徒经常对于信仰佛教得不到现实的利益,就会对信仰产生怀疑。就抱怨,佛祖不灵验。会说,我今天拜佛,怎么佛祖不灵验哪。不给我利益呢?比如有的人信仰以后,生活的经历会越来越差。就怪佛祖不保佑自己。我吃素有什么用,我念佛有什么用。这就是在信仰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惑。这些都说明对因果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为这些人他吃素,拜佛的原因,不是从修行,了脱生死出发,想要通过吃素,拜佛,求得佛菩萨的保佑,他的健康。他是为了个人利益。所以这种信仰不是很健康,信仰佛教就是要信仰佛陀讲的因果道理。还有一些人说我天天念佛有什么用呢,我念佛家里被偷了,我生机亏本了,我的股票跌了,念佛有什么用。这些人不是通过念佛来增长智慧,了脱生死,想通过念佛来保护他个人的利益,象这些信仰这些思想都是不能深信因果的原因。我们真正相信因果的信佛不是这样的,遇到什么问题,会按佛教的因果去理解,会自然迎刃而解。我们要知道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财富有财富的因果。不是说跟神明一祈祷,跟佛一祈祷,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想身体健康的话,就必须要调心,要修善,要通过适当运动,来保健。心安才能体泰。这才是因果关系。你要想财源广进,就必须多结善缘,广行布施,给人家结缘,给人家布施,要广种福田,要吃苦耐劳,要讲信用,讲道德,自然会财源广进。只要自己多行善举,多行善行,佛菩萨就会自然保佑你。如果你不做好事,不按照因果去做事,佛菩萨怎么保佑你。象我们南方有这样的事情,有人做了坏事之后,就到寺院去给佛磕几头,保佑我坏事做成,这佛能保佑你吗?有人想做坏事,想要自己的坏事做成,他就买几根香蕉,提几个苹果,买一桶油,带几张金银纸,去寺院往那儿一放,磕几个头,求佛保佑我这个事能做成,佛菩萨能保佑你吗,这是做坏事啊,不是做好事。这是不可能的。在南方这种情况比较多,有很多赌博的人,赌六合彩。有人想要赌博赢钱的话呢,比如我们两人要赌博,先是我去求佛菩萨保佑。买几个水果去求佛,如果你保佑我赢的话,我就给你捐款,捐一千捐两千,事后肯定捐,你得保佑我。过一会儿呢,他(另一个赌博人)又来了,求佛啊,你保佑我啊,保佑我赢钱,赢钱以后,我就供养你。这就是赌博去求佛保佑的现象。那么这种求佛保佑因果是不对的。这是没有智慧的。如果佛菩萨就因为你几根香蕉几个水果,几张银纸,就保佑你做坏事。这是我们伟大的佛陀吗?佛陀是有智慧的,功德圆满哪。他不会因为你的几根香蕉就保佑你做坏事。如果佛真是这样的庆,那就是什么啊,那就跟现在的贪官污吏一样了。给我点好处,我就保佑你,贪官污吏就这样。所以说,我们信佛,不能没有智慧地信仰,那是没有智慧的信仰。我们要有智慧的信仰,应该怎么样呢,要依佛的教导,要用因果的道理去改变自己的恶习,去做自己的善行,去利益众生。我们的福报才能大一蹼。佛才能自然感应我们,保佑我们。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都皈依佛了。我们皈依了的,就是佛的弟子。佛的弟子就是听佛的话啊,我叫你做什么,你做什么。你不听话的话,作为父母会揍你的,会打你的。佛是我们慈悲的父母,象父母一样喜欢听话的孩子,不听话的孩子,佛菩萨不高兴的。当然我们这是开玩笑讲的,是譬喻的。佛是无分别心的,是众生平等的。佛是慈悲平等的,没有喜怒心的。作为凡夫来讲,应该怎么样,应该要听佛的话,要相信因果道理。如果真有神因为你的几根香蕉,几个水果,几张金银纸收到,就去保佑你的话,你也不要去信他。因为这样的神明是靠不住的,我们也不会信仰的。我们求佛菩萨保佑,首先要自己心存善念,我们要听佛的教导,这样才能得到佛菩萨的加被,加持。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那么,佛教里面谈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我们刚才前面讲到的,意思是说,过去种什么因,现在受什么果报,现在造什么因,将来就会结什么果。在佛教出现之前,各种哲学,各种思想,各种宗教,对因果思想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在佛出世之前,有很多外道,很多宗教,都有谈到因果问题。但是都没有象佛教这样,把三世因果说得圆满透彻。虽然佛教说三世因果,但是更加重视现世的因果。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未来的还没到来。在三世因果中,要我们重视现时的当下的因果。过去的恶因恶果,可以通过今生的善行去改变他。我们过去虽然做过很多恶业很多坏事,但是可以根据今生的善行善事减少甚至消除过去的罪业业障。甚至于未来的美好生活,也可以通过依靠今天的修持来获得。我们将来的好的果报也可以根据今天的修持来获得它。因此我们大家要趁着现在的时光现在这种难得的时间,行善积德,播下未来的伞荫,为将来结下美好果实去准备丰富的福德资粮。想要未来好,就五个字:从当下开始。虽然佛教讲三世因果,但是最重要是的从现在实践,非常重要。现在可以改变过去的恶因恶果,现在也可以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佛教虽然谈三世因果,但是我们更加要注重,现时的这个时间。这是我们谈到的因果的三世问题。
下面再谈一个问题。因果和命运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生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当中最重大的莫过于命运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谁的命好谁的命不好。命运问题,我们一般都比较重视。对于命运的看法,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在生活中遭遇折磨痛苦,往往会怨恨自己的命不好。有的人对自己的遭遇,只知道认命,认为自己人生的一切,祸福贫富,都是由命运来安排的。有的人对生活的贫苦困顿,而能够安贫守洁。有的人对自己的遭遇,抱持乐天知命的态度,能够不挠不屈。人在自己的命运面前就会出现各种不同态度,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思想,会产生不同的生活效果。人对生活命运的看法很重要。有的人是什么态度呢?\哎呀,我的命运就这样了,再努力也没用了,就这样过吧。\还有的人怎么想呢,怨天尤人:\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对生活产生了悲观。而有的人呢,态度会积极一点。人对命运的思想,会对人的生活影响很大。(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呢?)不管命运的风云汇聚,不可一世,都一定要听天由命。佛教教育我们,要培养洗心革面的精神,来创造自己的人生。
佛教虽然也讲命运,但是呢,又区别于一般机械定性的宿命论。佛教讲命运,讲我们的满业跟过去的生活有关系,这就是佛教讲的命运,但是佛教讲的命运,跟一般宿命论讲的命运是有区别的,是不一样的。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空无自性,因此命运也是因缘所生法,也是没有自性的。坏的命运可以借种种善因善缘加以改变。你虽然今生命比较苦,过去遭厄运,但是可以通过后生的善根培养,后生的福德筹集来转变自己的命运。这里还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一个小和尚的故事。这也是一个佛教里面改变命运的故事。
过去有个寺庙,里面有个小沙弥,十多岁,非常活泼活跃,在寺院里面出家。寺里有个老和尚,修得一点神通。看到这个小和尚无忧无虑,蹦蹦跳跳,非常高兴,不懂世事的样子,觉得这个小和尚挺可爱的。但是他(通过神通)仔细看到,这个小和尚七天之内必定死亡。七天之内啊,这命运必定夭折,十多岁的小沙弥。老和尚看到这个小沙弥,想到他就要夭折的厄运,产生了怜悯心,同情慈悲心。就说道,小沙弥,你过来。给你放几天假好不好。你回去一个礼拜,回去五天,五天之后赶快回来。回去看看父母,兄弟姐妹,跟家人聚一聚。五天之内必须赶回寺庙。小和尚在寺院里住得时间也长了,现在让他回家去见父母兄弟姐妹,他当然高兴了,就准备回去了。他当然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怎么样。回去的时候,经过路上,将要下雨的时候,要下雨的时候,开始刮风。一个小溪边上,一窝在树上的蚂蚁被风一吹就掉到河里去了。这窝蚂蚁要是没有营救的话,被水一冲,冲到下游去,肯定就死了。这个小和尚看到了,生起慈悲心,一方面也是觉得好玩,就从路旁找了一根芦苇杆,放在水中蚂蚁边上,这群蚂蚁就顺着这根小芦苇杆都爬到河岸边来了。那么就是由于他这根小芦苇杆,营救了这一窝成千上万的蚂蚁生命。这个小和尚做完后,也没在意,他自己做的这是件好事,就回到父母家玩了。跟家里的小孩子一起玩了几天,想起要听从师父的教诲,五天之后必须赶回寺庙。于是五天之后,他就从父母身边回到师父那里去了,继续做他的小沙弥去了。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佛教的因果观(2)(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