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入文字]
第二组实验:进一步比较水、食盐、面粉、高锰酸钾在水中变化的实验,各组基本能完成比较记录表。
总结中孩子们很响亮地回答:沙和面粉在水中会自行沉淀,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而溶解了的高锰酸钾和食盐就不可以。
至此我认为孩子完全可以区别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主要特征了,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
我想在两组实验后应该进一步强调比较,使他们更充分地认识,溶解的物质在水中是什么状态,不溶解的物质在水中是什么状态。然后再抛出最后的问题,他们可能会更明白老师意思,真正达到灵活运用。
⒊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教材简析:
教材在学习固体溶解现象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使学生对溶解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教科书使用洗发液或胶水,密度和黏稠度差别明显,容易看清溶解的过程。
第一部分,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洗发液或胶水溶解的过程。第一个问题是它们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学生会发现洗发液或胶水一开始是沉入水底,并蜷缩在杯底。第二个问题是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学生可以清晰地发现冼发水和胶水在水中缓慢扩散的过程,这可以使他们联想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并与之进行比较。第三个问题是搅拌之后,它们溶解了吗?学生会发现洗发液或胶水可以形成稳定的水溶液。 第二部分,教科书选用家中常见的三种液体作为研究材料,让学生经历预测——验证的研究过程。先让学生预测这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然后把它们分别和水加入试管中,充分振荡后静置,再让学生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学生第一次使用试管振荡的方法,教师要做好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醋和酒精如何扩散,充分描述醋和酒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一些液体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在别的液体中。
二、教学背景:
提到溶解,学生总是先想到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而这一课,学生将制造几种液体与水的混合物,观察这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这一课选用了一些学生生活、学习中非常熟悉的液体——胶水、洗发液、醋、酒精和食用油,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并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三、教学设计: 教 31
(一) 科学概念: [键入文字]
学 目 标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科学词汇:分散 漂浮 均匀 溶解 不溶解 (二)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科学方法:观察、联想、判断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核心价值观: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 教 学重 难点 重点: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难点:把握液体间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 具 教 学学生材料学 具 说明与提醒 容器架1个,盛有1/4水试管31、学生实验过程有明确的观察点和支,滴管3支,盛水玻璃杯2个,观察角度,提醒注意老师的问题。 小匙1把,玻璃棒1支,洗发液、2、部分实验观察要等待一些时间,醋、酒精、食用油少许,记录单。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静候点滴变化。 教 学 流 程 一份,洗准 备 涤剂,课件。 1、回忆高锰酸钾、食盐溶解现象 巩固旧知 2、观察描述洗发液溶3、观察其他物质的在解现象 知识迁移 水中溶解现象 分析判断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 4、在食用油和水混合物中滴加洗涤剂 拓展延伸 个 性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食盐和高锰酸钾这些固体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它们在水里慢慢扩散,颗粒化的很小,肉眼看不见,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会沉淀,形成透明、稳定的液体。) 那么液体是否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揭题) 二、观察和描述洗发液的溶解过程 今天我们来探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先来研究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问:我们研究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要怎么做?(引导32
[键入文字]
语:请同学打开科学书本第七页,认真读文字,看图片,然后想想分几步做?注意什么?) 2、边交流边整理出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 (2)观察是怎样进入水中的。(漂浮?下沉?) (3)观察在水中是怎么扩散的。 (指导:轻轻搅拌一下怎么样?充分搅拌后怎么样?与原来相比,洗发液有什么变化?提醒学生注意从杯子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做好观察记录。) 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4、描述实验过程:学生描述,教师适当引导。 (洗发液倒入水中,沉入水底,聚在水底,不扩散。轻搅拌,洗发液小片的向水中扩散,一些浮到水面。充分搅拌,洗发液像云雾在水中翻滚,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慢慢地形成稳定的液体。) 5、讨论洗发液能否溶于水。 引导语:与食盐和高锰酸钾溶解相比,洗发液溶解有什么相同点?(充分搅拌,慢慢地扩散,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如果静置一段时间,洗发液的溶解会变化吗?(可取一杯到下课时再观察) 三、观察和描述醋、酒精、和食用油的溶解过程 过渡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洗发液的溶解过程,知道了洗发液能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也就是能溶解在水里。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三种液体,分别是醋、酒精、和食用油,它们在水中会溶解吗? 1、学生预测:这些液体在水中是怎么样的?你为什么这么想? 2、分组实验 温馨提示操作要求及注意点: (1)分别往三个试管中加入少量醋、酒精、食用油。 (2)充分振荡(教师演示“振荡”)后,静置一会再观察。 (3)注意从试管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特别是酒精与水非常相似,要格外仔细。 (4)做好观察记录。 3、学生实验后描述实验过程,教师适当引导。 (怎么进入水中,怎么扩散,是否形成了稳定的液体。) 4、讨论醋、酒精、食用油是否溶于水 (1)比较它们的溶解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A、醋、酒精与洗发液的溶解相比比较相似,都能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不同的是醋、酒精轻轻振荡就会慢慢地扩散。 33
[键入文字]
B、食用油与洗发液、醋、酒精的溶解相比,它漂浮在水面,振荡后不能均匀稳定的分布在水中。 5、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 (1)回答哪些现象说明溶解或不溶解? (2)归纳: 像洗发液等液体在水中慢慢地扩散,并能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形成稳定液体的过程称之为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像食用油一样在水中扩散后,不能均匀稳定分地布在水中,称之为液体之间的不溶解现象。 四、课外延伸 过渡语:我们对液体间的溶解或不溶解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洗发液等能溶解在水中,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那么我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几滴洗涤剂,振荡后看看会怎么样呢? 课堂上演示。学生发现:加入少量洗涤剂,食用油也被溶解了。 五、整理材料 请材料员把试管和杯子中的液体倒入边上的水桶里,然后放回原处,整理好课桌。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板 书 设 计 预测 滴入混合 搅拌后 实验结果 水+洗发液 下沉 慢慢地扩散 均匀分布 溶解 溶解 溶解 水+醋 下沉 扩散得很快 均匀分布 水+酒精 上浮 很快扩散 水+食用油 上浮 上浮 均匀分布 分离(混合物) 不溶解 水+食用油+洗涤剂 均匀分布 溶解 课 外活 动 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液体也能互相溶解。 1、洗发液的一般带有颜色,扩散现象容易观察,所以本设计选用洗发液舍胶水; 2、有教师建议把酒精换成有色酒类,但酒精更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只要生 成掌握方法和角度,实验现象还是很明显; 预 见 3、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应该在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观察。 4、洗发液和水、食用油和水的溶解实验中,产生的气泡和液滴要分散学生部分注意力。在学生实验前教师一定要强调观察目标。 课 堂评 估 学生是否理解一个液体在另一个液体里溶解的本质是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 四、教学反思: 34
[键入文字]
固体在水中是否溶解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那就是固体的颗粒由大变小到变成微粒分散在水中,这种物质是能溶于水的。但是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不存在颗粒变化的情况,这样对学生的观察产生了一定的难度。
学生已经掌握了固体在水中溶解之后,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认识,安排了解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本课着眼于对溶解现象进行有广度的研究,扩展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观察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课堂中仅观察液体与水,而真实目的在于发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意在让学生认识到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之间,让学生经历用辨析比较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进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液体溶解的特征。 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小组实验和记录所需时间较长,而且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所以把教材后边的“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放到了前面,和教材前面的“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放到了一起实验。
由此,这一节课内容较少,因此我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观察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观察,学会归纳描述,深入地生成科学概念。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我就给学生小组实验准备了烧杯,还有两根木棒用于搅拌,两个试管,力求让学生在最少的活动中达到最有效的观察效果。
实验中要求学生观察: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轻轻搅拌后有什么现象?搅拌后在水中溶解了吗?
科学最难的就是现象描述,学生往往会用自己思考出来的答案来回答现象。如胶水和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他们找不出合适的词汇来描述这两种物体是如何进入水中的,一时语塞,课堂陷入了尴尬。面对这种局面,我重新拿了黄色的胶水,进行了演示,学生很清楚地看到倒入的胶水在水中缓缓沉入水底,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在后边的其他液体的实验观察过程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词语进行表述。如酒精进入水中是“逐渐溶解”,因为“上层颜色较深,下层颜色较浅”;食用油进入水中是“漂浮在水面上”,搅拌后是“分散水中又浮在水面上”……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理顺了自己的思维,学会了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小组交流充分的认识理解了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酒精能溶解于水中,而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同时,他们的观察能和表述能力也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
实验中,我引导学生从多层次的实验和观察操作活动中进行研究,通过优化对比观察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的观察,并进行探究,寻求其中的答案。应该说,在这节课中,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学生已充分的认识理解了:酒精能溶解于水中,而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同时,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也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
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一、教材简析: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