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营养 中营养 (轻度)富营养 (中度)富营养 (重度)富营养 0<TLI(∑)≤30 30<TLI(∑)≤50 50<TLI(∑)≤60 60<TLI(∑)≤70 70<TLI(∑)≤100 优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2)评价结果
A.新丰江水库
2005年河源市饮用水源(新丰江水库)28个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GB3838-2002)Ⅰ类标准或(GB5749-85)中饮用水源标准。水质状况良好。所测28项中只有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等10项检出,而且所监测结果比较低,其余项目均未检出。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全年水质变化不大,水库水质状况为优。
2001-2005年河源市饮用水源(新丰江水库)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有以下特点,见下表:
①水质达标情况
2001-2005年新丰江水库水质均达国家(GB3838-2002)Ⅰ类标准或(GB5749-85)中饮用水源标准,水质状况为优,所监测项目中只有pH值、悬浮物、总硬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溶解性铁、锰、化学需氧量等项目检出,其余项目均未检出。
②主要污染物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新丰江水库3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2001-2005年新丰江水库水质综合评价见下表。
由表可知,新丰江水库主要污染物依次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在0.95可信度水平上,氨氮、硝酸盐氮呈显著下降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总体来说,新丰江水库水质优良程度有所上升。
表3- 6 2001-2005年新丰江水库各污染项目污染指数及趋势分析
高锰酸盐指数 年 度 Pi 2001 2002 0.355 0.360 名次 2 1 Pi 0.320 0.300 名次 1 2 Pi 0.026 0.024 名次 1 2 Pi 0.701 0.684 名次 1 2 氨 氮 硝酸盐氮 综合污染指数均值 14
2003 2004 2005 年平均 Rs 结论 0.325 0.288 0.323 0.330 -0.8 3 5 4 0.180 0.114 0.128 0.208 -0.9 3 5 4 0.020 0.010 0.011 0.018 -0.9 3 5 4 0.525 0.412 0.462 0.557 -0.9 3 5 4 不显著下降 显著下降 显著下降 显著下降 根据营养状态评价方法,对新丰江营养状态进行评价。2001-2005年的TLI值分别为15.21、14.35、13.60、11.92、12.91,表明新丰江水库处于贫营养状态,属于优等级。
15
(3)规划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河源市供水工程规划,除了对现有水厂规模进行扩建之外,还需要新
建几个水厂和引水工程。其中河源市区规划新建城南水厂和新市区水厂取水水源来自于新丰江水库,新丰江水库水质常年维持在地表水Ⅰ类标准,可以作为饮用水源。
3.1.3 饮用水安全状况评价
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保证人民喝上干净水,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河源市共有集中式供水单位2间。
2005年监督市县集中式供水单位6次。2005年全市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监测12次,合格12次。
经过加强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准入管理,加强饮用水及其水源水质的日常监督监测工作,加强生活饮用水吸水点保护区的监督检查,河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及其水源保护有了长足的发展,水源水质都维持再国家地表水一类、二类标准,全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大幅提高,这几年出厂水合格率都保持在91%以上(主要不合格指标是游离性余氯不足),建市以来未发生饮用水水源被污染事件,也未发生饮用水污染事故。在1995、1997、1998年全国、全省卫生城市卫生大检查中,河源市被评为省卫生先进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及国家卫生先进城市,这表明河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及水源保护总体情况较好。 3.1.4 区域生态调查与评价
主要针对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指标调查。结果表明,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自然湿地得到维护,有效地进行了水源的保护。同时部分山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需要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减少地质灾害。
河源市处于东江中上游,林业用地面积1919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8%,有林地面积165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7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2.8%,是典型的山区市。全市自然湿地主要是东江、韩江、新丰江等流域湿地,面积没有进
16
行统计。其他湿地主要是库塘湿地,目前已经建有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有龙川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河源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河源桂山大鲵市级自然保护区、河源石坪金钱龟市级自然保护区、河源鼋、黄沙鲂市级自然保护区。 3.1.5 环境管理状况评价
“十五”期间,河源市城区开展了饮用水源监测及污染源监测。
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河源市历来都十分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先后多部地方性法规加强对河源市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广东省颁布的《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成为一部单独针对东江水资源保护的法规,旨在保护好这一关系到粤港两地4000多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通过颁布《广东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制定《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从全省的战略角度来保护好河源市的饮用水源。与此同时,河源市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在进行河源市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之前,对新丰江水库集水区域单独进行了规划,编制了《新丰江水库区域和谐社会建设与环境可持续保护规划》(集水区域规划报告)、(热点区域规划报告),以保证新丰江水库这一战略水源地。在当前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河源市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
目前,河源市各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是由当地城管、建设、环保和水利等部门和自来水公司按各自的职责共同进行管理,尚未成立专门的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机构。总体而言,河源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得到严格控制,环境管理措施基本得到落实,在预警系统建设及环境信息发布上尚存在不足。
3.2污染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3.2.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水污染源调查包括污染源类型、污染来源及时空分布。污染源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其中,面污染源及内污染源调查主要针对湖库型水源地。
17
3.2.2. 点源污染调查
主要调查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的污染排放情况,包括工业企业、居民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污水排放口。此外,还应关注其他可能造成污染的固定点源,如垃圾转运站、垃圾填埋场、油库等违章建筑物或建设项目。其中,水源地违章建筑和建设项目的确定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为依据。河源市各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口调查和分布见附图。
1.工业污染源
(1)新丰江饮用水源保护区
根据河源市2005年的环境统计,获得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参照《新丰江水库区域和谐社会建设与环境可持续保护规划》(集水区域规划报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河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006),新丰江水库水源保护区主要包括东源、连平和和平三县,其中东源县内工业企业排入东江,和平县新丰江集水区域境内无工业污染源。
2.城镇生活污染源
参照《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城镇生活污染源的计算方式主要是利用生活污水平均浓度与排水量的乘积,得到城镇生活污染源的污染物量。采用人均产污系数法计算河源市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见下表。
表3- 7 河源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城镇生活污染负荷
保护区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万
m3/a)
新丰江
1744.89
COD排放量
(t/a) 4362.22
氨氮排放量 (t/a) 523.47
*龙川县现状水源地由于位于城区,生活污染采用县城人口数进行计算。 3.农村生活污染源
根据河源市农村生活人均用水量为,利用系数法计算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农村生活污染源强采用《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中推荐的参数,即农村人均COD产生量为40g/天、人均氨氮产生量为4g/天。河源市各饮用水源保护
1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河源市饮用水源地规划(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