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关于月亮的诗歌
1、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忆秦娥(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5、峨嵋山月歌(唐?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7、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9、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0、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1、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2、春夕(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3、无题(唐?李商隐)[朗诵时可配相关流行歌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4、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5、虞美人(南唐?李煜)[朗诵时可配相关流行歌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6、生查子(宋?欧阳修或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7、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8、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9、一剪梅(宋?李清照)[朗诵时可配相关流行歌曲]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0、太常引(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1、临江仙(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2、小重山(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23、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朗诵时可配相关流行歌曲]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古诗复习课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几段优美的音乐,你发现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歌词都是古诗词)你们真是有心人。是的,这些歌词都是千古传颂的诗句。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和智慧。古诗,就是中华文化中一块绚丽斑斓的瑰宝。老师相信,六年的小学生活,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能随意吟诵一首吗? 二、新授
(一)走近诗人。
1、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都是古代诗人才华的见证。你了解我国古代的哪些诗人呢?
2、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诗人。 (二)感受诗篇。
感谢这些诗人带给我们的精神熏陶。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几幅画,从这几幅图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古诗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1、出示图,(叶绍翁《游园不值》)看到此图,你想起了哪首古诗? (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首词描绘了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尤其是一枝红杏”,更是“满园春色”的集中表现,真让人陶醉其中,你还知道哪些写春景的诗词? 学生朗诵。 预设:《春雨》《春晓》、《绝句》《江南春》、《春日偶成》、《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咏柳》、《春夜喜雨》、《清明》、《大林寺桃花》、《晚春》、《江畔独步寻花》、《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3)一年四季,季季如画,你还知道有关其他季节的诗词吗? 学生朗诵。 预设:夏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如梦令》、《所见》、《池上》、 秋季:《山行》、《枫桥夜泊》、《峨眉山月歌》、《望洞庭》、《天净沙秋思》、《暮江
吟》 冬季:《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元日》
(4)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春雨的绵绵,骄阳的炽热,秋风的瑟瑟,冬雪的皑皑,构成了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自然世界。大自然的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令人回味无穷,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舞墨,你还知道哪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鹿柴》、《望岳》)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第一幅图,居然由一幅画联想到了这么多有关联的诗词,同学们真了不起啊!老师真佩服!其它三幅图啊,老师想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按照我们刚才联想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复习,并把你们联想到的古诗题目写下来,同时交流一下古诗内容。如果有时间也可以一起复习几幅图哦! 2、学生按小组复习,老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3、全班交流。 (1)出示图,《石灰吟》插图,看到此图,你想起了—— A、从此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B、这一类的诗篇诗人都借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我们称它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那你知道类似的诗篇吗?《青松》《墨梅》 (2)出示图,(《游子吟》背景图)看到景,你想起了—— A、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从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类似的表达情意的诗词还有很多,谁来说说?
C、还有送别诗,也是抒发情意的,它们有的幽怨有的豪放有的深情,你还知道有哪些? (3)、出示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书中插图)看到此图,你仿佛想起了—— A、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B、看到祖国统一竟喜极而涕,这是多么浓郁的爱国热情啊!真不愧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啊!像杜甫这样爱国的诗人数不胜数,它们也写下许多杰出的爱国诗篇,你还知道哪些? (《过零丁洋》、《春望》、《秋夜将晓出净慈寺迎凉有感》、《十月二十四日风雨大作》《示儿》)
过渡:刚才这么多首爱国诗,所作最多的是陆游,其实陆游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负责的父亲,还记得他教育小儿子读书的诗篇吗?关于读书的诗篇还有很多,如——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赏画面,回忆古诗,并展开想象,归类整理出了学过的描写四季美景、友情送别、托物言志、热爱祖国、读书学习等相关诗句。课前布置同学们对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进行归类整理,除了这几类,你知道哪些类型呢,介绍一种类型的古诗,并说出其中的一首。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特别是对古诗中的千古名句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 (2)桃花潭水深千尺, 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 ,燕山月似钩。 (4) _____________ ,毕竟东流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诗诵读(校本课程)教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