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诗诵读(校本课程)教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猜一物)——荷花 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请问这两句是歌咏什么花?你能再吟咏此花的古诗句吗?——梅花

7、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猜一自然现象)——风

8、千形万象竟还空,映山藏水片复垂。 无限旱苗枯欲死,悠悠闲处作奇峰。 (猜一自然现象)——云 9、听歌曲,猜诗句。

请猜一猜这首歌词是依据哪首古诗创作的,请朗诵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张继《枫桥夜泊》 (三) 锦上添花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到第三个环节,这一轮全部为抢答题,答对1题加5分,请同学们根据我用散文语言描述的内容背出相关诗句,用古诗词给我用散文语言描述的内容锦上添花,答对1题加5分。

1、老师,您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几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顶上的银丝,又有哪几丝是为我而白? (请把我描述的情景概括为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晚上,我绞尽脑汁,思考着一道难题,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焦虑之际,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拔,我豁然开朗,这真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有篇写父亲的记叙文,全文一千字左右, 而开头部分用近四百字逐一介绍家庭成员,

之后才着意刻画父亲,请你用两句古诗作个旁批:(提示,白居易的《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同学们,人只要有一次失足,就会造成无穷的遗恨,即使再回过头来,许多大好时光都已经白白溜走了,切莫因一时糊涂而犯下抱憾终身的错误啊!请让我们用两句古诗来时时警惕自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5、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尽情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尽情拔节,花呀草呀也在湿润的空气里欢笑。这是什么季节?可以用哪些诗句形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对对子

主持人:刚才一场“实力大比拼”,让好多同学诗情大发,出尽风头。下面我们再来对对子,感受一下古代文墨客“衔觞赋诗“,气象万千的诗情画意。我读出上句,请抢答下句,答对一句加5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结束曲:1、评出优胜组、擂主,教师颁发奖品 2、教师小结

“古诗词诵读活动课”教学案例设计

一、设计说明

1、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诵读优秀古代诗文80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古诗文的诵读在语文学习中是何等地重要。

2、古诗文的教学一向比较保守。通常教师采用的教法是:先让学生在某一时间内把古诗词背诵下来,然后是默写,最后由教师讲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及分析写作特色。这样势必造成学生有口无心,过后就忘;一知半解,时常出错;不会独立思考,不会拓展延伸等不良后果。

3、这节古诗词诵读课,试图还学生自主体验学习的自由,让学生把单纯的古诗文诵记化作多角度的自主、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研读古诗词,才能真正得到精神的体验。 二、教学过程 1、把准备用于诵读竞赛的40余首古诗词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仔细阅读,看谁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几分钟后,一连串问题出现了:

(1)讲义上“洛阳亲友如相送”一句中的“送”字,怎么是“问”字? (2)我的这两本书上,一本上写的是“千锤万凿出深山”,另本上写的却是“千锤万击出深山”,究竟该信哪一个?

(3)女词人李清照是生活在宋朝还是元朝? (4)李白为什么被人们称为诗仙?

(5)很多诗人、文学家为什么总是遭贬谪? ……

2、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2——3人学习小组。

3、请同学们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类,形成有针对性的四个主攻目标,分工查证。

(1)查字典,纠正讲义中的错别字及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2)查不同版本的古诗词书籍,通过对比选择版本。

(3)查资料文献,了解作者写此诗时的背景,理解诗的主题。 (4)背诵古诗词,总结出背诵规律。

4、归纳各小组查到的信息资料之后,相互交流共享。学生自己解决了诸多问题。如:

(1)查证后发现是讲义中写了错别字。 (2)把“凿”、“击”意义进行比较,同学们认为两个都可以,但因前面是“锤”字,所以后面用“凿”更确切。 (3)关于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菩萨蛮》、《蝶恋花》、《永遇乐》、《如梦令》等。 (4)对“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同学们各抒己见: 因为李白的诗写得好,就像神仙所作,一般人不能比; 因为李白的诗很有浪漫气势,读他的诗,有如神游仙境; 因为李白的个性气质像仙人,不拘一格,豪迈气魄; 因为??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同学们还了解到了有关李白的更多信息。如,李白的出生,所受的教育,李白一生中的坎坷经历,李白的生活、性格,李白诗歌创作的成就等等。同时又联想到了“诗圣”、“诗痴”??

(5)很多诗人、文学家都在作品中表达出了遭到封建统治者的贬谪后的忧愤之情。如苏轼,一生经历十分曲折。他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苏轼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不容于朝廷。于是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后来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元丰二年(1079年),他被诬陷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才算躲过一劫。出狱后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1084年),赴汝州就任。途中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哲宗即位,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不久升翰林学士知制诰。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再度自求外调。

如白居易??

经过查找资料,共享资源,同学们对许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更多的诗人、文学家有了心理的体验,促进了对作者诗歌创作意义的理解。 5、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首诗,体会“一诗一画”的意境。 (1)如何选择?先朗读,后闭目想象,展现画面。 (2)如何作画?对照诗句,想象情境,勾画大意。 6、小组内评论交流,修改补充。 7、小组之间交流欣赏,互相评论。

8、请同学们小结一下今天学习古诗词的感受。

案例分析:

1、还学生自主体验的权力

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古诗词,别担心学生会敷衍了事,他们的做法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更切实。学习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所以课堂的主动者是学生而非教师。

(1)通常,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在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学习的伙伴。自由组合还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便于取长补短,有利于迅速解决问题,更有利于深入讨论问题,使对问题的看法更全面,更深刻。这节古诗词诵读活动课,学生体验了正确诵读、准确理解、灵活背诵等学习能力。

(2)四个主攻目标,其实都源于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目标、方法的设定,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习的需要来确定的,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古诗词,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字典、古诗词集等),查证、比较、选择、思考。不难发现,其认真仔细的态度,你追我赶的劲头,与教师命令他们时相比,判若两人。

(3)归纳、交流、共享,使学生的学习从“自主”走向“合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学习古诗词,经交流,在有限的时段内获得了来自不同角度的解读信息,不仅是知识容量的扩充,更重要的是能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度。 2、胜于传统教法的几点优势

(1)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局面,一扫以往枯燥单调的重复记忆,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态度积极。

(2)学生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古诗词,从不同角度理解诗词意义,甚至敢于质疑名人名诗名句。

(3)教师不再过多占用时间,除协助组织小组讨论,维持讨论秩序,适当点拨外,课堂时间基本上是学生自主学习,或查阅,或比较,或讨论,或交流,学习的主角是学生。

(4)学生所掌握的诗词量明显增加,学习的面也不断延伸扩展,不限于单纯的诗句记忆,而是联系到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相关人文等。

从学生的提问到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学习的效果来自于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又来自于学生自觉体验。不管是古诗词诵读还是其它内容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走近古诗,走进意境》教案

教学内容:鉴赏古诗,体味意境 课型: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

1、积累、整理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 2、训练理解古诗、联想意境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古诗,鉴赏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联想意境 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学程序:

一、 激情导入

教师语: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许,当你登上高峰沉醉于青山峻岭而浮想联翩时,耳边已有人在大声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许,当清幽的月光洒落窗前勾起你无限思家之情时,耳边也已传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吟哦??羡慕他人的才华之余,你或许会想——此时此地此景为什么千百年前的古人会与我们心心相通?为什么那些流传千古的字字句句至今依然震撼心扉?

这也就是中国古诗词的最大魅力所在。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古诗,走进意境。

(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 开展活动

过渡语:古诗可诵可歌,可入画可言传,都是你已经感悟诗人内心情绪的体现。 活动一:朗诵古诗

1、点同学朗诵自己最喜欢的诗。

2、全班评价:谁读得最有感情,最能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活动二:歌唱古诗

1、共同收集、演唱以古诗为词的歌曲。 2、欣赏《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多媒体展示) 活动三:观赏诗画

1、教师出示图画(多媒体展示)

2、学生说说画的是哪句诗的意境,根据画中哪些事物知道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活动四:言传诗意

1、就一句诗说说意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诗诵读(校本课程)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古诗诵读(校本课程)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4456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