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300mm。若设计要求有规定嵌岩深度的嵌岩桩,要按地质剖面走向选择岩层埋藏深的部位钻芯取岩芯检测嵌岩深度和嵌岩强度,如嵌岩深度已满足,岩芯显示有严重风化的应清设计和勘察单位确认。
(3) 桩体质量检验:检验数量和方法根据设计规定,若设计无规定时,可按《建
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T 106-2002)选用。若选用钻芯取样检验,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桩尖以下500mm。当设计规定按一定比例抽检时,对甲级设计等级和地质条件复杂的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验数不应少于总数20%,且不少于10根。
(4) 桩身混凝土强度:单桩混凝土灌注量小于50m3的,每桩一组试件,大于
50m3的每50m3留置一组试件,全数检查混凝土试件报告;对桩体质量检验中有缺陷的桩可用钻芯取样送检的方法检验,可以对桩身强度和桩体完整性有一个全面的评价。
(5) 承载力: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按《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T
106-2002)规定进行,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要求实施。如设计没有规定时,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方法,检验桩数不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桩总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2.3.2 一般项目
(1) 垂直度:检验时间、方法、数量见2.1.2,记录在单桩成孔班报表上。 (2) 桩径:检验方法、数量见2.2.2,记录在工程桩竣工平面图上。
(3) 泥浆相对密度(粘土或砂性土中):泥浆相对密度控制在1.15~1.20范围,
在二次清孔后全数检测,取泥浆距孔底500mm处取样,密度数据记录在灌注混凝土前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上。
(4) 泥浆面标高:应高于地下水位0.5~1.0m内,目测护筒内泥浆面的标高,从
成孔开始至灌注混凝土前全程监控,发现泥浆面标高不足时应立即补足以防坍孔。泥浆面标高数据记录在制桩不同阶段中,例如开孔通知单,成孔班报表,钢筋笼沉放下灌注导管、二次清孔后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等表式中。
(5) 沉渣厚度:端承桩≤50mm,摩擦桩≤150mm。全数检测,水下混凝土灌
注桩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记录在二次清孔后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重。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孔底不允许有沉渣,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次彻底清孔,用钢尺测量无沉渣,记录在沉放钢筋笼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中。
(6) 混凝土坍落度: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控制在160~220mm
- 12 -
范围内,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控制在10~100mm范围,每根桩至少检测一次,坍落度有变化时应重测,数据应按混凝土灌注深度记录在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或混凝土灌注记录表中。
(7) 钢筋笼安装深度:钢筋笼分节制作检验合格后,在桩孔口分节安装,桩顶
标高比场地标高低500mm以内的,按表2-1主控项目2钢筋笼长度计算方法计算钢筋笼沉放深度,偏差值控制在±100mm内;若桩顶标高比场地低500mm以上,需要焊接钢筋笼吊筋的应把吊筋计算在内,算出钢筋笼沉放深度,记录在每根桩钢筋笼沉放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中。
(8) 混凝土充盈系数:检查每根桩混凝土的实际灌注量必须大于理论计算量。 (9) 桩顶标高:应在挖土完成后,把桩顶浮浆层和劣质桩体凿除后,用水准仪
对每根桩的桩顶标高进行测量,桩顶标高偏差应控制在+30~-50mm范围内,不允许桩顶标高比比混凝土垫层面低,每根桩的桩顶标高记录在桩位竣工平面图中。
2.4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验收记录
(1) 桩设计图纸、施工说明和地质资料。 (2) 当地无成熟经验时必须提供试成孔资料。 (3) 材料合格证和到施工现场后复试试验报告。 (4) 灌注桩从开孔至混凝土灌注的各工序施工记录。 (5)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 单桩混凝土试件试压报告。 (7) 桩体完整性测试报告。 (8) 桩承载力测试报告。
(9)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记录。 (10)灌注桩平面位置和垂直度检验记录。 (11)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记录。 (12)混凝土灌注桩竣工桩位平面图。
三、相关强制性条文(链接)规定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5.1.4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5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
- 13 -
每浇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表5.1.4
序号 桩径允成 孔 方 法 许偏差(mm) ±50 ±50 -20 -20 +50 +50 垂直度允许偏差(%) <1 <1 <1 <0.5 <1 桩位允许偏差 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D/6,且不大于100 100+0.01H 70 100 70 50 100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D/4,且不大于150 150+0.01H 150 150 150 150 200 1 2 3 4 泥浆护壁钻孔桩 套管成孔灌注桩 人工 挖孔桩 D≤1000mm D>1000mm D≤500mm D>500mm 混凝土护壁 钢套管护壁 干成孔灌注桩 注: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 3、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5.1.5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应不少于2根。
四、桩基的检测要求
4.1 按《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2)要求,应作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其检测方法目前可采用:静载试验;高应变法等。其抽检数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4.2 按《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2)规定,混凝土桩身完整性抽检数量如下:
(1) 柱下三桩及以下的承台中,不得少于1根。
(2) 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抽总桩数的
30%,且≥20根。
(3) 其他桩基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 4.3 桩身完整性分类如下: (1) Ⅰ类桩:桩身完整。
(2) Ⅱ类桩:有轻微缺陷,不影响桩的承载力。
(3) Ⅲ类桩:有明显缺陷,对桩的承载力有影响,应与设计衔接认定或处理。
- 14 -
(4) Ⅳ类桩:有严重缺陷,应与设计衔接,采取补救措施。
五、安全生产监理
5.1 必须按施工现场的通用安全管理规定及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和用电安全的规定执行。
5.2 人工挖孔桩的安全措施要求:
(1) 应编制施工方案,并有具体的安全生产措施章节,向作业人员交底。 (2) 施工前应配备安全护架、爬梯、安全绳(带)、安全帽、通风机、12~24V
低压电源及气体检测设施、水泵等。
(3) 每次下井前应对气体进行检测确认,同时在井口处配有相应作业人,随时
进行联系。
(4) 护壁支护应随开挖进展按设计规定及时支护,护壁混凝土中宜加早强剂,
以保证支护强度。
(5) 相距较近的孔开挖时,应按规定进行跳挖。孔井四周2m以内不得堆放弃
土或其他物品。当孔井不施工时,应及时予以遮盖,并设警示标志。
六、混凝土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及防治
6.1 坍孔
(1) 泥浆相对密度不够,应测定后调整。
(2) 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应降低地下水位。
(3) 在松散土中钻速太快或停在一处空钻时间太长,应调整操作程序。 (4) 护筒与钻入进度配合不恰当,应调增护筒埋深。 6.2 桩孔偏斜
(1) 钻孔中遇较大孤石,应调慢钻速。
(2) 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或岩石交界处,应合理调整钻机速度。 (3) 钻机底座不平或钻杆接头不直,应认真校好钻机和连接钻杆接头。 6.3 断桩
(1) 混凝土坍落度过小、骨料过大或未及时提升导管以及导管位置倾斜使导管
堵塞,应调整混凝土坍落度或保持导管垂直,提升操作应正确。
- 15 -
(2) 混凝土浇注中断时间不能过长。
(3) 导管挂住钢筋笼,提升导管时未扶正,应注意纠正操作失误。
砌体工程
砖砌体部分
一、监理要点
1.1 材料质量要求 1.1.1 砌筑用砖及钢筋:
(1)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 (2) 砖进场后应见证取样复验,应以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为检验前提。普
通砖每15万块为一批;多孔砖每5万块为一批;粉煤灰砖及灰砂砖每10万块为一批,各抽1组进行复验。同时还要求在砌筑时,蒸压(养)砖的龄期不得少于28天。
(3) 用作清水墙、柱的砖必须是优等品;用于防潮层以下及基础的砖应为一等
品或优等品。
(4) 用于砌体工程的钢筋品种、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合格证和性能
检测报告。进场后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验。
1.1.2 砌筑砂浆材料要求 (1) 水泥:
? 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以同一生
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期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作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 水泥砂浆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小于32.5级;水泥混合砂浆不宜大于
42.5级。
(2) 砂的含泥量:M5及以上的砂浆中不应超过5%;M5以下的不应超过10%。
- 16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奥网中心及奥韵小区监理细则(土建)1(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