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重点任务
一、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强化首都文化中心区功能
坚持“文化强区”战略,紧紧围绕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目标,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作为第一位的重要任务,以挖掘区域文化价值为主线,着力激发城市文化活力,推动“首都文化传承、文化经济融合、文化服务提升”三位一体发展,进一步彰显古都风貌,不断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能力,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使文化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动力,使东城区成为展示首都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一)加强首都文化传承融合
按照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要求,坚持“四个百分之百”原则,成立东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完成《东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搭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投融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机制,培养一支专业化团队,实施一批保护工程,逐步恢复古都传统风貌,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融合世界文化精髓,使东城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古都风貌的集中展示区,成为首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加强中轴历史风貌保护。按照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整体风貌的原则,严格保护中轴线及其周边的历史空间形态,完善传统中轴线文化景观,积极推动中轴线文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重点加强故宫及天坛地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推进钟鼓楼地区、前门地区的传统风貌恢复,玉河、三里河等水系景观修复以及前门有轨电车南延至永定门项目,完成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前门月亮湾景观建设等项目。加强鼓楼—地安门、前门—永定门段中轴路的景观改造和道路绿化。
推进文保单位、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整治。对孔庙、国子监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文化功能复兴,举办有影响力的国学活动,传承国学文化。积极引导私人或单位对所占用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修缮。完成欧美同学会、惠王府、清末自来水厂旧址、明城墙遗址西段、美国使馆旧址等一批文物修缮与合理利用,推进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左安门东南角楼复建、前门地区会馆修缮利用、南锣鼓巷市
9
政改造、雍和宫柏林寺周边整治、孔庙国子监周边整治等工程项目。基本完成18.5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保护原有胡同肌理的基础上,整治修缮四合院建筑,再现古都城市中心繁荣景象。结合人口疏解、房屋修缮、胡同环境治理等,将现代化市政设施引入历史文化街区。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编辑出版《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谱系》和《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建立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典藏文库。探索创新保护和传承工作机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程,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加快京城百工坊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聚集区建设。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览会和国家级论坛,进一步扩大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充分挖掘皇家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策划世界级文化论坛、展览等活动,重点办好“王府井国际品牌节”、“皇城文化国际旅游节”、“前门历史文化节”、“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活动,彰显文化魅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健康发展,加强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融合。继续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鼓励中外人士、团体进行文化交流,营造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良好氛围,使东城区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
(二)促进文化经济大发展
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实施保护性利用,加强文化经济融合发展,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文化要素市场,提升文化经济发展活力。
大力推进文化功能区建设。按照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一核、一线、两园、多街区”的文化发展格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文化功能区,使之成为传承历史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强以紫禁城为核心的皇城文化区保护发展;推动传统中轴线及周边区域的文化资源整合和节点间的联动发展,整合沿线文化、商业要素,开发“北京中轴旅游线”;加快雍和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版权交易等高端文化创意产业;推进以孔庙、国子监为中心的国学文化展示区,以前门为中心的民俗文化展示区和会馆文
10
化传承区,以商务印书馆等为中心的出版文化区,以南锣鼓巷为中心的四合院休闲文化区,以龙潭湖为中心的体育文化区等一批特色文化功能区建设。
多路径探索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积极支持一批文化经纪机构、文化经营公司等社会资源,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四合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开发旅游、文化展示、艺术品交易、教育、办公等功能,促进文化资源多元化利用。充分挖掘国学文化、会馆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推动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利用。
促进老字号企业健康发展。落实《关于加快国有老字号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设立老字号专项扶持资金,推动国有老字号企业股份制改革,鼓励老字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进生产、销售模式,促进老字号企业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积极推进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资产证券化工作。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老字号企业进一步向王府井大街、前门大街等区域聚集。充分利用老字号蕴含的特色传统文化,促进特色商业与文化旅游互动发展。
大力培育文化要素市场。坚持文化资源市场化配臵理念,加快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资源市场化利用。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设立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提升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进中国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重点扶持一批管理规范的大型文化市场经营项目做强、做精、做出特色。着力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化机构、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聚集。健全文化资产评估机制,构建文化产权保护体系,支持文化产品多层次、多样化发展。
(三)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按照分布合理、实用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崇文文化大厦建设,协调推进国家国学中心、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北京儿童文化艺术中心剧场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到“十二五”期末,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室达标覆盖。根据区域人口规模,确定服务半径,基本实现“一刻钟文
11
化圈”目标。鼓励、支持驻区单位向社区群众开放文化设施。基本建成设施先进、覆盖广泛、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加快“首都戏剧文化城”建设,提升东城文化艺术节、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地坛庙会、龙潭庙会等文化品牌活动的影响力。高水平举办“百姓周末大舞台”、夏日文化广场等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扶持金鱼池社区节、南锣鼓巷胡同节等社区文化活动,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型社区,实现“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基本实现文化馆、图书馆及博物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不断壮大文化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和扶持区、街道和社区三级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努力实现“人人有组织、组织有活动、活动有特色”的目标。加大业务辅导和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以集中培训和业余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其工作能力,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组织体系。
二、实施高端升级战略,构筑经济高效发展新格局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走“高端化、低碳化、集约化”发展之路,进一步强化服务经济主体地位,逐步壮大文化经济规模,积极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提高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打造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体系
坚持高端发展,突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整合挖掘文化资源,创新资源利用途径,重点加快文化演艺、工艺美术及艺术品交易、文化版权、文化传媒等领域发展,逐步增强东城区在北京乃至全国文化产品和服务领域的影响力。
文化演艺。加快“首都戏剧文化城”建设,构筑戏剧创作、演出、交流三大平台,着力引进剧本创意、演出策划、剧场经营、市场营销、演艺产品开发等文
12
化演艺运营及中介服务机构。推进北京音乐产业基地建设和中国唱片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改造提升一批高雅文化剧场、民族文化剧场、大众文化剧场和旅游观赏剧场,利用有条件的会馆遗址、四合院改造一批演出场所,促进演艺剧场在东城集聚。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演出团体和优秀剧目,不断提升“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等文化演艺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建设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演出阵地,推动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建设国内一流的演艺产业集聚区。
文化版权。依托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推进版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完善版权资源信息、价值评估、版权作品交付、版权使用监测、版权信用征信、版权交易风险管理等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数字版权交易业务,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拓展延伸版权产业链条,努力吸引一批版权贸易、版权评估、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版权投融资、版权行业协会等企业或机构聚集,培育壮大版权服务业。
工艺美术与艺术品交易。充分挖掘工艺美术特色文化资源,推动百工坊、红桥市场等改造升级,积极吸引一批大师工作室、工艺美术产品设计机构、艺术品展示交易机构入驻,策划举办工艺美术博览会或精品展销会,提升工艺美术国际影响力。大力发展艺术品交易,聚集一批艺术品评估、鉴定、拍卖公司或机构,打造高端艺术品交易平台,完善艺术品交易服务体系,培育发展艺术品收藏市场。
文化传媒。进一步巩固新闻出版业发展优势,推动区属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拓展。重点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聚集一批内容创意设计、制作和运营服务企业,拓展多元化内容服务,大力发展数字影视、互联网出版、移动传媒等新兴业态。鼓励发展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出版物网上销售渠道,推动出版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壮大提升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优化业态,拓展领域,进一步壮大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规模,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商业服务业。立足打造国际知名商业中心,优化提升商业业态,大力引进国际高端品牌,重点发展高端商业综合体、旗舰店、品牌店、商业连锁、高档会所、体验消费店等。加大对老字号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老字号企业品牌提升和市场
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