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外科学实训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内翻缝合法(varussuture)

缝合后表面光滑常用于胃肠道的吻合及胃肠道小穿孔的修补。 (一)胃肠全层吻合

1.单纯间断内翻缝合:常用于胃肠道全层的吻合,其缝合法同单纯间断缝合。

2.单纯连续内翻缝合:用于胃肠道后壁的吻合,其方法同单纯连续缝合,现已很少使用,因缝合不当可引起吻合口狭窄。

3.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Connells):多用于胃肠道前壁全层的吻合(图7—2—1)。 4.“U”字缝合(figure—of—Usuture):适用于胃肠吻合口两端的吻合,也适用于实质脏器断面如肝脏、胰腺断面的吻合(图7—2—2)。

(二)胃肠道浆肌层缝合法

用于胃肠道全层吻合后,为加固其吻合口、减少张力,多用此法。其特点是缝线不穿透肠壁粘膜层。

1.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Lembert):最常用的一种加固胃肠吻合口的缝合方法,缝线与切口垂直,作褥式缝合,缝一针便打一个结(图7—2—3)。

2.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Halsted)缝线与吻合口平行,作褥式缝合,缝一针便打一个结(图7—2—4)。

3.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Cushing):可用于胃肠道前后壁浆肌层的吻合(图7—2—4)。缝合方法类似于Connells缝合,只是缝合的层次有所不同。这种方法缝针仅穿过浆肌层而不是全层。

4.荷包缝合(purse—stringsuture):以欲包埋处为圆心于浆肌层环形缝合一周,结扎后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利于愈合减少粘连(图7—2—5)。常用于阑尾残端的包埋、胃肠道小切口和穿刺针眼的缝闭、空腔脏器造瘘管的固定等。

5.半荷包缝合或“”缝合:适用于十二指肠残端上下角部、胃肠吻合口两端的包埋加固(图7—2—6)。

三)、外翻缝合

常用于血管的吻合和较松弛皮肤的吻合。前者吻合后血管内壁光滑,避免血栓形成;后者使松弛的皮肤对合良好,利于皮肤的愈合。

L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适用于血管吻合(图7—3—1)。 2.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interrupted venical mattress suture):常用于松弛皮肤的缝合(图7—3—2)。

3.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interrupted horizontal mattress suture):适用于血管破裂孔的修补、血管吻合口有渗漏处的补针加固(图7—3—3)。

四)、器械吻合法(instrument anastomosis)

近年来,吻合器的出现大大减少了手术操作,节省了手术时间,使过去手工操作较困难的部位的缝合变得简单易行。但是,进口的吻合器价格昂贵,使许多患者因经济原因而不

能得到使用;国产吻合器又因其吻合可靠性·有限而使医生不能放心大胆地使用。因此,手工缝合技术仍是目前外科必要的基本操作。

三、剪线

[执剪方法]

剪刀的执法(图5-5A)是将拇指、环指分别放入剪柄的环中,食指放于近轴节处,起导向和稳定作用,操作方便、稳妥。在做精细或深部手术的剪线时,为避免损伤附近的组织,使剪线更为准确,可采用双手剪线法(图5-5 B)。用左手托住剪刀中段,使右手剪切时不致抖动。操作时应用剪刀的头端,不可张口过大或用刀刃的后端割,这样不但防碍操作,且易损伤附近组织或使线头留得过长。用中指套入环柄中是错误的执剪刀法(图5-5C)。

[剪线]

将缝合或结扎后残留的缝线剪除称为剪线。手术中剪线一般由助手操作完成,快速有效剪线需

术者与助手的默契配合。正确的剪线方法是手术者结扎完毕后,将双线尾提起略偏向手术者的左侧,

助手将剪刀微张开,顺线尾向下滑动至结的上缘,再将剪刀向上倾斜45度左右,然后将线剪断(图5-6)。为了防止结扣松开,须在结扣外留一段线头。丝线留1.2mm,肠线、尼龙线留3--4mm,细线可留得短些,粗线要留得长些;浅部的结扎可留短些,深部的结扎可留得长些;结扣次数多的可留短些,结扣次数少的可留长些;重要部位结扎可留长些。保留线头的长短,以既要防止线结松脱,又避免线头异物过多为原则。剪线应在明视下进行。

附:剪刀的用途

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剪刀(图V-7)有各自不同的用途。手术者应珍惜剪刀的锋利,不要拿组织剪剪线。图v-7剪钢丝则有专用的剪刀,不要用一般的剪刀剪钢丝。

实训项目五:外科穿刺术训练

[实训要求]

1. 熟悉:常见外科穿刺术如:腹穿、胸穿等操作方法 2. 了解:穿刺术适应症 3. 实验完毕写出实训记录 [实训内容]

常见外科穿刺术如:腹穿、胸穿等操作方法训练 [操作程序] 1.评估

外科穿刺术训练 2.准备

(1)操作者(同学): (2)操作对象:模型

(3)物品:模型 、腹穿包,腰穿包,胸穿包,引流袋,生理盐水、一次性注射空针、2%利多卡因 ,纱布块,无菌手套等 (4)环境:示教室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腹腔穿刺术 1.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观察腹腔内有无积血、积脓,鉴别腹腔内积液的性质。 (2)治疗性穿刺 减轻因大量腹水引起的压迫症状,如胸闷、心慌、气短等;同时可向腹腔内注射药物。 2.操作方法

(1)穿刺前先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

(2)体位可取半卧位,如有休克、内出血等情况,可取平卧位。应向穿刺的一侧侧身,以使腹腔内液体集中于穿刺侧而较易抽出。

(3)常用穿刺部位为脐与左或右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之中点,稍偏向左或右侧l~1.5cm处。

(4)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用1%普鲁卡因作局麻,必须深达腹膜。

(5)如仅作诊断性穿刺,可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10~20ml注射器,直接从穿刺点垂直刺入,如感到阻力突然消失即表示已进入腹腔。抽出液体后拨出穿刺针,揉压针孔片刻,盖无菌纱布后用胶布固定。如欲放腹水,则穿刺针应接一橡皮管,让腹水自行流出。 二、胸腔穿刺术

1.适应证

(1)解除气胸引起的肺组织受压。 (2)怀疑胸腔内有积液或积血。

(3)某些胸腔疾患,可行胸腔穿刺进行治疗。 2.操作方法

(1)患者取坐位或斜卧位,腰背部垫软枕。

(2)穿刺部位,抽气取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抽液取肩胛线第七或第八肋间,也可取腋中线第七至第九肋间。如有条件,也可先作X线透视,确定胸腔积气或积液的位置后,再作穿刺。

(3)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孔巾,局麻后用穿刺针连接一小橡皮管,并用止血钳夹住橡皮管,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若在腋中线及锁骨中线部位穿刺,可从下一肋骨的上缘进针,如在肩胛线部位穿刺,则可从两肋之间与皮肤呈垂直进针,感觉阻力消失即入胸膜腔。然后用注射器套入橡皮管进行试抽,停抽时要用止血钳夹住橡皮管。 3.注意事项

(1)进针进应注意位置,以免损伤肋间血管与神经。 (2)进针时一定要夹住橡皮管,以免引起气胸。 (3)进针不可过深,以免刺伤肺组织。 (4)穿刺抽液时,每次不宜超过500~800m」,如过多过过快,可能引起休克。 三、腰椎穿刺术 (一)适应证

1.了解有无颅内出血

2.检查脑脊液性质,测定颅内压力,注入碘油或空气行脑或脊髓造影,以诊断颅内疾病

3.放脑脊液减压,或鞘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二)操作方法

1.体位患者取侧卧位,头向前胸弯曲,腰向后弓,双膝向腹部屈曲,脊柱靠近床沿。

2.穿刺部位一般选择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即两侧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处。 3.操作步骤

(1)局部常规消毒、铺洞巾,用1~2%普鲁卡因逐层麻醉至椎间韧带。 (2)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从椎间隙之间,与脊椎呈垂直或针尖稍斜向头侧方向缓慢刺入,进针深度成人约4~6cm,儿童2~3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时,阻力突然消失,拔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 (3)立即接上测压管,测试并记录脑脊液的静水压,此为初压。 (4)收集脑脊液2~5ml于试管内,作化验用。颅内压增高时不宜放液过多,2~3ml即可。

(5)放液后再接测压管测压,此为终压。

(6)测压后注入放出脑脊液量之无菌生理盐水。

(7)术毕将针芯插入,再一并拔出穿刺针,盖以消毒纱巾,胶布固定。 (8)鞘内注药时,应先放出一定量脑脊液,然后再注入同量的药物。 (三)术前准备

1.因感染性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术前可静滴甘露醇脱水,减轻水肿,降低颅内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外科学实训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2)在线全文阅读。

外科学实训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170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