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讲义
第一章 绪论
一、对中国古代文论了解的必要性 (一)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艺术表现方式与视角
1、大全式的视角——上观天文,以察时变;下观地理,以化成天下 2、散点透视法与警语点睛 3、文史哲合一的批评平台
(二)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与西方的对话及其对世界的贡献的可能性 (一)又一次中外对视中的中国话语——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的建构
1、注重于“生生不已”的流程与“天下之大德曰生”的终极关怀的结合 2、文以气为主的“气本论” 3、以趣味为核心的审美境界论
4、意象、意境与兴象兼具的形神观与鉴赏论
(二)可能性
1、文字训释的文本论意义与西方语言分析法的对接与错位
直探本源法及其琐碎性 2、总体观与西方系统论的对接
3、点评(微观)与文艺理论体系的结合
第二章 先秦文论
先秦诸子的哲学视野与其文学审视 1、《尚书》
诗言志(感性、理性),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伦夺(各显其特色,不能相互替代、僭越,追求和谐)。 2、《周易》
上观天文——文学表象,以察时变;下察地理,以化成天下。 忘——文言与象
象与意——超越性——归根复命 易——简易、不易、变易 3、《老子》
道论——被遮蔽性——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语言无能与离不开语言的艺术
语言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诗意的栖居
艺术辩证法——有无相生:整体观——向后看————文学的功用:言无言 美学观——天下皆知美(善——恶,伦理范畴——历史功用)之为美,斯恶矣。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如何艺术地统一?
修养论——致虚极,守静笃(涤除玄览,澡雪精神)——外身而身存——灵感的产生——作品生成
文学风格与境界——自然——天然与道法自然——复性
表现形式——见素抱朴——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文学意象论:方法论——执大象,天下往——得一
文学驮载——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器免成
4、管子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多言不当,不如其寡也——要言不繁;博学而不自反——自反性——文学就是人学,必有邪。
5、孔子与《论语》
自然观——绘事后素(见素抱朴)——淡扫蛾眉朝至尊 功用——兴观群怨
情感表达的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语言观——辞达
诗教理论——温柔敦厚,诗教也。 文学的社会本质论——克己复礼
美学观——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真善美益宜 6、墨子
三表法——历史、文学、政治结合的统一体
上本之于古圣王之事——文学方法论:向后看——尊重历史事实——文学的本体论——历史连续体——文学观照方式
——代圣贤立言——述而不作——希贤希圣——作者人格确立的表现、表征——文学是人学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对人尊重——对欲望的表现,淋漓尽致——文的一致性
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文学功用 7、《庄子》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道通为一。??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得鱼忘筌,得意忘言。 齐物论、逍遥游、等生死
得吾心——自得说的滥觞之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8、荀子
一、文学涵盖的宽度与高度——宗经、征圣、明道
1、学问的标准——宗乎经为始,依乎礼为终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代文论讲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