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大《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 高晓声 在1979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后,又以陈奂生为主人公连续写了《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等五篇小说,称为“陈奂生系列”。

4、 高晓声 的“陈奂生系列”,因塑造了陈奂生这一继阿Q之后的典型农民形象而获得高度评价。

5、发表于1979年 蒋子龙 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被看作是开“改革文学”的风气之作。

6、1980年 王蒙 的小说《春之声》,以写意的方式透露出改革春潮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心理的有力拍击。

7、1980年,何立光小说《 乡场上 》以写实的方式反映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在人格、地位和精神面貌上发生的变化。 8、长篇小说相继出现了张洁《 沉重的翅膀 》、李国文《花园街五号》、 柯云路 《新星》、贾平凹《浮躁》等改革题材作品。

9、改革文学中,反映农村改革的代表作品有高晓声《水东流》、 贾平凹 《鸡窝洼的人家》等。

10、 路遥 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11、发表于1982年的小说《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农村青年 高加林 形象。 12、“文化寻根派”作家群中,北京的 阿城 和湖南 韩少功 的是很有代表性的两位。他们的小说《棋王》 和《爸爸爸》 分别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寻根意识。

13、阿城在1984年首次发表文学作品,处女作就是被誉为“寻根文学”扛鼎之作的中篇小说《 棋王 》。

14、 阿城 在198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棋王》,随后的《孩子王》、《树王》皆取材于他本人亲历的知青生活,并称“三王”。

15、中篇小说《棋王》的主要魅力来自于主人公 王一生 ,这是一个在历史旋涡中具有独立生活方式和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16、韩少功的中篇小说《 爸爸爸 》以一种富于想象力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写在湘山鄂水之间一个原始部落的历史变迁。

17、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富于想象力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小说的文化批判主题主要是通过对“ 丙崽 ”这一中心人物形象的描绘完成的。

18、1985年, 刘索拉 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的发表,引起热烈反响,被称为“真正的”现代派小说。

19、马原发表于1984年的《 拉萨河的女神 》,是大陆当代第一部将叙述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

二、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

答:新时期小说以“伤痕文学”为开端。伤痕文学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文学思潮,其主旨是对十年动乱种种灾难和痛苦的文学记忆,1977年11月刘心武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是发端之作。接着,卢新华于1978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这部作品的篇名,与后来“伤痕文学”名字的出现,存在某种联系。

随后,一大批揭露“文革”历史创伤、真实反映当时社会心理和时代需求的的小说 涌现出来,掀起了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第一个浪潮。

2、“陈奂生系列”

答:高晓声于1979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后,又以陈奂生为主人公连续写了《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和《陈奂生出国》五篇小说,人称“陈奂生系列”,后被结集出版为《陈奂生上城出国记》。因塑造了陈奂生这一继阿Q之后的典型农民形象而获得高度评价。

3、《棋王》

答:中篇小说《棋王》发表于1984年,是阿城的小说处女作;这部小说和阿城随后发表的《孩子王》、《树王》皆取材于他本人亲历的知青生活;小说的主要魅力来自于主人公王一生,这是一个投射着久远的、富有无限生机的文化精神的人物形象;小说被誉为“寻根文学”扛鼎之作。

三、简答题

1、简述“反思文学”的思想内涵。

答:反思文学触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可以概括为:

①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左”的思潮对人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如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张贤亮《灵与肉》、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②揭示封建残余势力和封建意识在现实生活和人们精神上的烙印,如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叶蔚林《蓝蓝的木兰溪》、韩少功《西望茅草地》等;

③对党和人民的关系的反思和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如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王蒙《蝴蝶》、《悠悠寸草心》等;

④对扭曲人格或心理以及“国民性”的剖析与针砭,如高晓声《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陆文夫《美食家》《井》等;

⑤对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深刻洞察与批判,如张炜《古船》、王蒙的《活动变人形》等。

反思小说把情绪浓重的伤痕展露推向了理性反思,力求把对政治路线的简单否定推向社会深层心理结构的搜寻,去寻找民族灾难和个人悲剧形成的多重成因。

2、“改革文学”的主要特点

答:其一,热忱呼唤改革,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改革进程作及时、迅捷和持续的反映与描写。

其二,力图整体地反映变革中的时代、社会与人,真切描绘改革的复杂过程,如贾平凹、路遥、张炜等侧重于表现变革中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等,从人们的心理和情绪或道德观念、价值尺度等方面表现作家对改革的关注和思考。

其三,塑造了一批以改革家、开拓者形象为中心的“当代形象”,乔光朴、郑子云、李向南等,同时,还通过陈奂生、高加林等各色人物的创造,表现了改革背景下的诸种心态世相。

3、寻根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答:寻根文学思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是由于文化意识的形成,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就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视野,而生成了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二是寻根小说中的浪漫主义倾向及其对现代主义的多种表现手法的探索,打破了小说创作真正单一的现实主义的格局,并在语言文体、隐喻象征、叙述方式、作品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表现出了文学的自觉。

第21-22讲 1978-1989年的小说(下) 一、填空题

1、1977年, 刘心武 在《人民文学》11月号发表的《班主任》,被看作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2、1979年发表的《 我爱每一片绿叶 》是刘心武从“问题小说”向“写人生”小说过渡的标志。

3、刘心武的中篇小说《 如意 》以普通工人石义海与前清贵族小姐金绮纹的传奇爱情故事为线索,写人的心灵、人性和人情。 4、刘心武的长篇小说《 钟鼓楼 》被称作是“最普通的京华市民社会生态景观的缩影”,小说 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5、80年代中后期, 、刘心武 创作了《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王府井万花筒》等“纪实小说”。

6、蒋子龙1979年初发表《乔厂长上任记》轰动文坛,主人公 乔光朴 成为家喻户晓的改革者的代名词。

7、 谌容 1980年因发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而蜚声中外,这部小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

8、198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 人到中年 》是谌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新时期文学复兴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9、《人到中年》在凄婉细腻的心态描写中,展示了 陆文婷 这一普通、平凡的中年知识分子形象。

10、1985年,小说《 你别无选择 》的发表,在当时被认为是“横空出世”之作,李泽厚称它是“大概是我第一次看的的真正的中国现代派的文学作品”。

11、 王蒙 在50年代初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该书因“右派”,直到1979年才修改出版。

12、王蒙的短篇小说《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1956年9 月号。

13、从1978到1980年, 王蒙 连续发表了《布礼》《春之声》《蝴蝶》等六部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运用“ 意识流 ”手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文坛戏称为“集束手榴弹”。 14、80年代中期,王蒙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是长篇小说《 活动变人形 》,这是当代文学史上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力作。

15、90年代,王蒙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 恋爱的季节 》《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这一系列是作者回首往事、反思历史,进一步感悟现实和历史的用心之作。 16、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讲述了一个刚走出校门不久,对新中国和革命事业抱着单纯而真诚的信仰的青年人 林震 ,来到某区委会组织部工作后所遭遇的矛盾和困惑。

17、 刘世吾 是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他是以林震的现实指导者的身份出场的,是我们解读小说主题意蕴的关键人物。

18、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是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改造,因而被称为“ 东方化意识流 ”。

19、汪曾祺是个跨时代的作家, 1980年发表小说《 受戒 》受到普遍赞誉,进入创作高峰期。

20、小说《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 明海 和 小英子 ,实际上的主人公却

应该是这种“桃花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

21、 汪曾祺 8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开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

22、汪曾祺小说《 大淖记事 》近一半篇幅写民情风俗,小说中十一子和巧云追求爱情的方式同大淖风情相和谐,风俗和人物浑然一体、自然天成。

23、1985年, 莫言 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关注。 24、1986年莫言的中篇小说《 红高粱 》,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25、继《红高粱》之后,莫言连续创作了在故事背景、人物上有连续的几个中篇,后结集为《 红高粱家族 》出版,确立了其在当代文坛的地位。

26、1995年莫言推出长篇小说《 丰乳肥臀 》,这是一部有争议的力作,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的桂冠。 27、莫言的小说主要以故乡 山东高密 的记忆为背景展开,表现这块土地上世代繁衍着的生灵的审美本性与生命精神。

28、1984年发表的《拉萨河女神》是 马原 第一篇进行叙述实验的小说。 29、马原创作了一系列以 西藏生活 为背景的小说,如《冈底斯的诱惑》《叠纸鹞的三种办法》《虚构》《西海无帆船》等。 30、《 冈底斯的诱惑 》是马原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冈底斯山作为人和事遥远的背景,采用“ 元叙事 ”手法就是打破传统小说关于真实与虚构的界限。

二、名词解释

1、小说《班主任》

答:短篇小说《班主任》是刘心武的成名作, 1977年11月发表于《人民文学》。小说通过两个不同类型的中学生谢惠敏、宋宝琪形象的塑造,最早揭露了文化大革命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的精神内伤,在文坛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小说打破了文坛的僵滞局面,给沉寂、封闭的文坛冲开了一个突破口,预示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回归,被视为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2、“马列主义老太太”

答:“马列主义老太太”是谌容小说《人到中年》中塑造的一个名叫秦波的领导干部夫人形象;她言辞上冠冕堂皇,满口马列词句,实际上却据权势以营私利;强烈的优越感、夫贵妻荣的特权思想是秦波思想的核心;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却神情毕肖,是谌容对新时期文学的一个独特贡献。

3、小说《受戒》

答:短篇小说《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10月号《北京文学》;小说以清新质朴的语言叙写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单纯无邪的青春恋情,以及一种奇妙和谐的民间生活状态,被誉为“充满艺术个性和天人合一意境的快乐文本”;小说开创了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

4、小说《红高粱》

答: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是莫言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通过“红高粱”这一象征意象,来表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北方农民充满野性、生机勃勃的民族精神和生命意识;小说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出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被视为寻根文学的“最后辉煌”与新历史主义的“开山之作”;1987年,这部小说由

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荣获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响广泛。

5、“元叙事”手法

答:所谓“元叙事”手法就是自觉地暴露小说的虚构性的技法,以打破传统小说关于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把叙事本身看作是审美对象,小说中占支配地位的是故事的叙述方式而不是故事本身;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马原第一个把小说的叙事因素置于比情节因素更重要的地位,他广泛地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

三、简答题

1、《乔厂长上任记》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乔厂长上任记》发表于1979年7月,是新时期以反映改革开放过程中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民族心理、人物命运的变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文学”的先声,在新时期文学史上与《班主任》有着相当的地位。

2、蒋子龙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蒋子龙是新时期“改革文学”的先行者和代表作家。

①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现实关注。他的小说追踪时代变革的步伐,敏锐地把握社会发展脉络,多方位反映改革发放的社会风貌。

②改革者形象的着力塑造。其改革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塑造了乔光朴、车蓬宽、解净、刘思佳等一批改革者形象,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开拓者家族”的改革者形象系列。

③粗犷刚健的艺术风格:蒋子龙的小说文笔粗犷,呈现出鲜明的政论色彩。在谋篇布局上,善于高屋建瓴,体现了阳刚之美;在叙述方法上,少作细描和心理活动刻画,而是营设波澜壮阔的剧烈矛盾冲突,将人物置身于旋涡中,从人物行为和语言上表现人物;在语言上,他崇尚气势的雄浑和雄辩力。

3、小说《人到中年》的主题意蕴

答:人到中年》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首先在于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小说通过主人公陆文婷形象的成功塑造,形象而尖锐地提出了中国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的“断裂”问题及其背后的深层隐患,包括人才问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以及知识分子政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小说进一步把中年问题加以升华,提到人生价值这一更具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高度,使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现实性和深刻性。

4、小说《你别无选择》的思想特色

答:小说以某音乐学院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描述李鸣、森森、孟野等音乐学院的大学生(或曰愤怒的青年),不满以贾教授、金教授为代表的陈旧僵化的教育体制,以激烈的姿态对音乐学院的生活秩序进行反抗,表现出种种乖张的精神心态,以标示对个体生命“绝对自由”状态的追求。表现了特定时空下一代青年人骚动不安的内心世界和寻找自我过程中的生存荒诞感。

5、小说《你别无选择》的现代主义特征

答:小说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描写了音乐学院青年学生的群像,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人物躁动的心态、反常的言行、杂乱无章的情节,反讽、隐喻、调侃等表现手法无处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浙大《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6)在线全文阅读。

浙大《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772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