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屏蔽体材料的屏蔽效能的因素同时还兼顾电磁屏蔽室整体的机械性能,设计要求达到:钢板不平度≤4mm/M2,屏蔽体垂直度≤10mm,以及屏蔽体抗震≥8级。
根据屏蔽壳体不同部位承载力的不同,而设计制作不同截面积的矩形钢龙骨作屏蔽体的加固支撑,龙骨采用30×40mm矩形管依附屏蔽体钢板内壁焊接。 5. 屏蔽体原材料(Q235-C级钢板)加工制作成单元模块,现场按装采用熔焊工艺进行连续的焊接(Co2二氧化碳保护焊),此种工艺确保了模块板之间接缝处的屏蔽效能与无接缝处的钢板相同,同时还能提高焊缝的抗电化腐蚀性。(电化腐蚀会造成降低屏蔽效能和互调效应,因为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是非线性的半导体物质,这会产生信号混频,导致产生新的干扰频率)。 6.2.4 通风系统
屏蔽室通风系统采用屏蔽室专用通风波导窗,其插入衰减与屏蔽室 指标相应,它是由许多小波导组成的波导束,其截面形状设计制作为六角形,在同等插入衰减能力条件下,六角形波导的通道面积大于方形波导,从而扩大了通风面积,减少换气阻力
屏蔽室进出风采用换气机通过截止波导窗实现通风目的,首先在屏蔽壳体预定部位预留安装通风截止波导窗的孔口,波导窗与壳体焊接,同时并制作与换气机相符的法兰框(便于通风管按装),室内风口部位采用铝合金百页窗装饰。波导窗规格:300×300×50mm
屏蔽室通风设备除了设置中央空调通风外,还可在屏蔽室内配置柜式或挂壁空调机。(注意:变频空调不宜在屏蔽室内使用) 6.2.5 供配电系统
广泛采用低泄漏电流的电源滤波器,插入衰减能力与屏蔽室综合效能一致。电源滤波器测试标准符合:MIL-STD-200A
大容量(50A以上)的供电尽可能采取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 尽可能做到三相平衡供电,降低零—地电压。
屏蔽室的强电部份采用机房专用滤波器引入屏蔽室:PLFz-30A额定电压220/380V,工作频率50/60Hz,输入损耗14KHz~10GHz≥100dB,最大泄漏电流1.5A 滤波器适应环境温度-25℃至+50℃,相对湿度<85%。
室内电缆沟或管线走线,按要求位置配置电源插座。(按现场环境和用户要求分布)
供配电系统的技术指标应符合GB2887—89“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中规定的C级标准。
所有电源滤波器应集中安装,滤波器前端不能有过流保护装置但可设置过载保护装置。
6.2.6 屏蔽室通讯系统及信号接口装置
多模、单模光缆均可通过专用光纤波导管引入屏蔽室内。
6类数据线可通过屏蔽接口箱(多次波导并穿铜管处理,辅以吸波材料)处理引入屏蔽室内。(建议超6类数据线通过光端机或交换机转换为光信号经光纤波导管引入屏蔽室内。所有进出线需集中在转接板上)
消防系统一般机房内采用二氧化碳、干粉、烟感等消防措施,不管采用何种消防措施,多需作波导滤波,信号滤波处理。 6.2.7 屏蔽壳体接地
屏蔽地:为使屏蔽体壁面上的感应电流(静电)都能迅速入地,有效地降低壁面对地的高频电位,屏蔽体需与大地相连,形成电气通路,为屏蔽体上的电荷提供一条低阻抗的泄放通路。一般屏蔽地的电阻要求≤1Ω。
保护地:计算机系统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包括辅助设备,外壳均应接地。因为电子设备的电源线绝缘层破坏和偶然接触时,设备的外壳可能带电,极易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必须将外壳接地,以使外壳上积聚的电荷迅速排放到大地。 保护地一般是为大电流泄放而接地,我国规定机房内保护地的地阻≤4Ω。保护地在插头上有专门的一芯,由电缆线连接到设备外壳。插座上对应的一芯(地)引出与大地相连,保护地通过专用地线滤波器引出屏蔽室。
直流地:又称逻辑地,是计算机系统的逻辑接地,即计算机中数字电路的低电位参考地。数字电路只有“1”和“0”两种状态,其电位差只有3V~5V。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电位差越来越小,对逻辑地的接地要求也越来
越高。因为逻辑地(0)的电位变化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直流地的地阻一般要求≤2Ω,屏蔽室内的逻辑地也通过专用逻辑地滤波器引入。
6.3 电气及UPS系统
供配电系统是保证计算机设备、场地设备和辅助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其设计原则是:满足数据中心机房的使用要求;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保证人身安全;便于施工、维修和管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本项目中计算机设备按一级负荷供电。按照《电子数据中心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和《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00),在本项目中按A级供电方式设计、施工。 6.3.1 供电系统
整个数据中心机房从大楼公共电网引入二路独立的400V供电线路(市电和大楼自备的油机电源),配电容量满足数据中心UPS、精密空调、新风、照明、弱电系统、维护插座等用电设备用电需求。并接入院方柴油发电机电源作紧急备用电源,专供数据中心机房使用。
二路总进线电源均取自大楼总配电室,所有切换系统均需采用自动切换系统,切换时间不高于5分钟。每路进线均应采用阻燃电缆敷设。
机房的油机供电由大楼发电机房统一提供,大楼配电室至机房的电源电缆由政府公建部门统一实施,不包含在本次改造项目范围内。 6.3.2 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 UPS用电需求计算:
1、机柜配置:一层至三层机柜数量为120台,按每台机柜3KW设计。
所需电量:120*3=360 KW
2、弱电监控系统:暂按每层2KW用电量设计。
所需电量:2*4=8 KW
3、应急疏散照明系统:按机房设计规范,取普通照明的1/10灯具作为应
急照明。 所需电量:3 KW
UPS所需电量:360+8+3= 371 KW
选用高频UPS功率因数为0.9 ,所需UPS容量为:412 KW
考虑设备的同时系数,UPS建议选用3台艾默生NXR 200KVA UPS组成“2+1”并机系统。如一期设备较少,可先采用“1+1”并机系统,待业务量提升再进行扩容升级。按单台UPS后备半小时配置电池组。 动力用电需求计算:
1. 空调配置:一层、二层每层放置2台制冷量为70KW精密空调,其用电
功率为32KW,共4台。每层放置4台制冷量为40KW的精密空调,其用电功率为21KW,共8台。地下室放置1台制冷量为20KW的精密空调,其用电功率为12KW。 所需电量:4*32+8*21+12=308 KW
2. 照明设计:主机房区域按照度500 Lux ,监控室及UPS电池间按照度
300 Lux 。 所需电量:18 KW
3. 动力维修插座设计:暂按每层5KW设计,三层共15 KW。 4. 新风机排烟系统:暂按每层5KW设计,三层共15 KW。 动力所需电量:308+18+15+15=356 KW 6.3.3 UPS不间断电源系统配电
UPS配电系统的供电范围是:主机房内所有计算机等关键设备;UPS系统架构采用2+1冗余方式。每台200kVA 高频机,UPS主机须配套提供单台设备满载运行30分钟的蓄电池组。3台机房用UPS放置在UPS配电间内,电池放置在电池间内。每台UPS后备电池选用12V 140AH*(30-40)块*2组。
UPS主机的主路输入和旁路输入应取自上游配电柜内不同的断路器,按In=800A选用断路器,分断能力不低于1000kA。
服务器机柜或网络机柜的UPS配电采用区域配电柜方式,各机柜要求双回路供电。配电柜内要按机柜规划总量(详见机柜系统要求)配置C16A 1P和C32A 1P微型断路器,并预留10%的备用断路器及2个C63A 3P的微型断路器。区域配电柜进线回路电气参数要求采用智能电量仪,可实时监测总输入和每个输出回路的电气参数,并通过自带的通讯接口集成入环境监控系统中,实现远程在线监测。
普通机柜电源采用单相16A工业连接器方式连接,高密度机柜采用32A工业连接器,工业连接器防护等级不低于IP43。每套工业连接器分为插座和插头,插座安装在对应机柜位置的“热通道”的活动地板下方,插头随机架式电源条PDU配出。服务器机柜或网络机柜的UPS配电线缆规格要求:单相16A采用3×4mm2阻燃屏蔽电缆。高密度机柜的UPS配电线缆规格要求:单相32A采用3×10mm2阻燃屏蔽电缆,三相采用5×4mm2阻燃屏蔽电缆;网络机柜内单电源设备采用 STS静态转换开关供电。 6.3.4 动力系统配电
动力主输入电源经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后给动力系统供电市电。动力系统的供电范围是:精密空调设备、新风/排风设备、照明、维修插座等。
配电系统采用交流50Hz,380V/220V,接地系统采用TN-S方式,零线和地线分开设置。机房内所有管道须进行防锈处理,所有线缆需用钢制桥架、线槽或钢管作屏蔽保护。 6.3.5 低压配电柜
数据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是机房安全运行动力保证,要求采用国际知名品牌配电柜来规范数据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根据实际用电情况合理设计配电系统并配置相应输入输出配电柜。保证数据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合理。 所选用的断路器、接触器和熔断器应满足计算机系统的电气参数要求; 柜体选用机柜式或玻璃门柜体。
配电柜所设计的供电路数,应能足够提供主机和外部设备的使用,各配电柜均应留有一定数量的备用开关,其中UPS输出配电柜及主机房内UPS区域配电柜各规格的备用输出开关应不少于20%或可作进一步扩充;
所有配电柜的输入回路应设置智能电量仪,以便读取供给计算机负载的电源参数(包括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智能电量仪具有RS-485通讯接口,并集成至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XXX市政府信息中心机房(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