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卡特福德的等值论及翻译转换
英国的功能语篇分析学派非一夜之间产生。我们先对卡特福德为代表的早期的功能理论及其发展做简单的回顾。
卡特福德(J.C.Catford)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模式为其翻译理论基础,在传统翻译研究与现代翻译研究之间架起桥梁。他的著名理论就是等值论及翻译转换论。
卡特福德把翻译理论看成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他对翻译的定义是:“翻译可以这样解释:一种语言(SL)的语篇成分由另一语言(TL)中等值的成分来代替”(Catford 1965:20)。他认为,翻译这个词本身就是指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指把一种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等系统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相应系统。
卡特福德的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1965)是翻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他也因此书而被世界各地翻译界的读者认识,奈达称他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翻译语言学家(Nida 1993:161)。曼迪则认为,《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是卡特福德“把语言学理论系统地运用于翻译研究的重要尝试”(2001:61)。
1.等值论及其理论根源
卡特福德曾在爱丁堡大学执教多年。在撰写该书的过程中,他曾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反复讨论。他(1965)在书中承认,他所采用的普通语言学理论基本上是爱丁堡大学的,尤其是韩礼德提出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弗斯(J.R.Firth)学说的影响。
卡特福德借用了系统功能语法对语言的描述分类,尝试用韩礼德(Halliday 1956,1961)的阶和范畴语法(Scale and Category Grammar)来建立一个基于语言学的翻译理论模式。阶包括级阶(rank)、说明阶(exponence)和精密阶(delicacy);范畴语法指的是单位(unit)、结构(structure)、类别(class)和系统(system)。他主张用级阶的概念来解释历史上争论不休的“直译”、“意译”问题,认为意译打破了级阶的限制与约束,追求译文在句以上语言单位与原文的等值。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t)和“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t)的概念,并区分了两者之间的差别:
形式对应是指译文在语言范畴(单位、类别、结构成分等)与原文的语言范畴对应;文本等值是指译文全文或部分跟原文全文或部分等值。除提出“等值论”外,卡特福德(1965)还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描述“转换”(shifts)问题。他认为,翻译中有两种转换:(1)层级转换(1evel shifts);(2)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他采用了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模型,分析在某一语境中用作交际的语言。这一模型分析的对象是不同的语言层级(语音、词形、语法、词汇等)和级阶(句子、小句、意群、词、词素等等)。他认为,根据翻译的层次,翻译可分为完整翻译(total translation)和有限翻译(restricted translation);而根据语言的级阶,翻译可分为逐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直译(1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逐词翻译是建立在单词级阶上的等值关系;而意译则不受限制,可在上下级阶变动;直译则介于逐字翻译与意译之间。以下用英汉译例来解释卡特福德的转换概念。
2.例释卡特福德的转换概念
层级转换是指有些概念在一种语言中用语法形式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则用词汇表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二、卡特福德的等值论及翻译转换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