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流分析与改善
价值流分析与改善(VSM)咨询
天行健不仅见证精益生产在中国的传播,
更为众多企业实施精益改善与构建精益运营系统,持续为企业贡献价值。
大纲:
一、价值流定义
二、价值流意义
三、价值流使用场合
四、价值流图基本框架
五、价值流符号介绍
六、与价值流相关的KPI介绍
价值流的思想起源于丰田公司,但在开始运用时并没有名称,之后丰田公司以“物与信息流图(Material and Information Flow Diagram)”称呼它,并在实践中采用边干边总结的方法流程来发展。1991年,《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开启了研究及反思丰田之风气后,1996年,几位原作者,Womach等人又编撰了《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一书,轮廓性地阐述了精益生产的五大模块,把精益生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对于其中价值流的具体操作方法见于1998年麦克·鲁斯(Mike Rother)和约翰·舒克(John Shook)撰写的《Learning to See》,在这本书里作者总结了价值流及其应用方法,并在随后的推介中得到了制造业特别是汽车行业的一致认同和好评。但其时的价值流图析,也存在局限性,就是对象较多地局限在一个工厂内,我们知道,几乎所有产品都不能在一个工厂内完成,其价值流一般都要经过若干个工厂、供应商,甚至这些工厂在不同的国家。仅对一个工厂进行价值流图析虽然可以消除这个过程中的浪费,但要完全消除浪费,就要对整个价值流进行分析。
一、价值流定义
价值流就是一个产品通过其生产工程的全部活动(包括增值及非增值价值的活动)。 其中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有两个流程特别重要:
1、从原材料到交付客户手中的生产流程。
2、从概念到投产的设计流程。
如一个产品的流动,应该是至少不少于郎咸平先生所谓的“6+1”,包括顾客要求收集、分析、概念设计、产品设计、工程开发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供应商及订单管理、生产交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价值流分析与改善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