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女贞本为乔木,引种到北方以后多作灌木栽培。番茄、辣椒、一串红等多年生植物,均改为一年生栽培。桂花、山茶等不能正常结实的植物,改为嫁接繁殖;另一种就是遗传改良。通过当地播种育苗、筛选突变体或芽变、与当地近缘种或品种杂交、人工诱变或基因工程等途径,改变或扩大植物的适应性,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可见,改树适地是一个长期的育种过程。
3.改地适树:当生态条件、农业技术措施不适宜某种植物的栽培,可通过改变农业措施和改变栽培地点的生态条件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
在设施园艺和基质栽培、无土栽培比较发达的今天,可以说什么样的生长条件都能创造出来,没有改变不了的“地”。
一般来讲,植物在苗期适应性差,可塑性强,通过冬季覆盖、夏季遮荫、薄肥勤施、抚育修剪、光照处理、温度调节、化学控制等精细的农业措施,不仅可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还可改变植物的适应性。最后达到在生长期和成熟期不加保护,即可正常生长的目的。否则,会因入不敷出,或损坏景观而使引种失败。
二、引种的方法(技术措施)
(一)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引种目标——就是通过引种所要解决的问题。引种要有针对性。
可行性—即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影响引种成功的因子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内因:植物本身遗传适应性的大小。
外因:引种地和原产地间气候差异大小(多年生植物;一、二年生植物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产品利用目的与消费习惯;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的采用条件。
(1)植物的生活型:不同生活型的植物,适应性大小不同。一般来讲,一年生植物大于多年生植物,草本植物大于木本植物,落叶植物大于常绿植物,藤本大于灌木,灌木大于乔木。
(2)植物的分布区:除非于遗植物,一般分布区越广泛的植物适应性越强。
(3)气候相似性:可以通过计算机将原产地与引种地的温度、降水、光照等主要气象因子进行比较,相似性越大,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4)主导因子:一般来看,在植物的整个分布区中变化越小的因子,越有可能是主导因子或限制因子。因为该种植物对此因子的变化很敏感,或者说对此因子的要求很严格,这就是主导因子。
(5)当地农业经济技术条件:外来植物的引种、生产大多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和较高的农业技术,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不得不加以考虑。
1.引种植物的自身因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3章 引种(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