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道栽培苹果时,用湖北海棠作砧木就比东北山荆子更耐盐碱。
⑤其它因子:大风、检疫性病害、共生环境、菌根等。
植物在长期生长、演化过程中,不仅适应了所在的光、温、水、气、土等非生物的环境,也与周围的生物建立了协调或共生的关系。如板栗、兰花、松树的菌根,只引植物、不引菌根是难以成功的。另外,还要注意在引种的同时,引进授粉树和特殊的传粉昆虫。
以上我们讨论的气候相似论和主导生态因子,都是基于现存的生态条件及其植物的适应性。事实上,随着地球环境的变迁,尤其是第四纪冰川时代的影响,现有植物的分布区并非是其历史上分布区的全部,植物对现有生态环境的适应,也不能代表其适应性的全部。植物在进化长河中经历的每一步,都会在基因型上打下烙印并传递给后代。下面讲生态历史分析法。
3.生态历史分析法
前苏联学者将植物的驯化分为渐进型和潜在型两种类型。渐进型是指被驯化的植物开始获得对改变了的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潜在型是指在改变了的生态环境中发展其祖先长期积累下来的适应性潜力。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容易得多。
如原产华中、华东,适应高温多湿的南方水蜜桃品种群,引入干燥低温的华北地区后,也表现了很好的适应性。而原产华北、西北的桃北方品种群就难以适应南方高温多湿的环境。这是因为桃树主要原产温带地区,南方桃品种群可能是在各种自然条件或人为条件下迁移到南方后,为适应南方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而形成的。南方品种群经历了比北方品种群更复杂的历史生态环境,因而表现了更广的适应性。北方品种群由于一直生活在北方,没有积累对南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因此引种到南方一般表现出不适应。
历史上分布广泛的植物类型,其适应性更强,引种更易成功。
第四节 引种的方法
一、引种原则
适地适树、改地适树、改树适地
1.适地适树:“树”泛指各种植物。所谓适地适树就是某地区一定要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植物栽培;或者说某种植物一定要选择生态条件与之适宜的地区栽培。
既要充分发挥植物潜在的适应性,又要广泛利用当地的气候、土壤资源。可通过多品种(种源)的多地点试验,为每个品种找到最适宜的栽培地点,也为每个地点找到最适宜的品种,尤其是要注意品种与地点之间的交互作用。
2.改树适地:改变植物以适应当地环境。怎么改变植物呢?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形体,改乔木为灌木,改多年生为一年生,改有性繁殖为无性繁殖。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3章 引种(1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