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和“矩”能不能共处一身?孔子给出了肯定答案,而且不是以委曲求全、迁就退让的方式,反而表现出两不相碍、各自包容的存在效应。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不管是“欲”还是“矩”归根结底都属之于人,双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为人所实现的合理性,因而最终统之于人也具备可能性。其二,“欲”作为一种内在能动力量,“矩”作为一种外在行为规范,两者并不截然对立,唯有在人的狭隘心胸中才构成冲突。因而,当人秉持开放的心态以克服其狭隘性时,“欲”和“矩”的冲突性也随之化解。其三,“欲”与“矩”的和谐共处落实到个人身上,一方面需要个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需要使“欲”和“矩”皆成为个人境界涵括之子项。
从心所欲,就是在“欲”的原始性需求下,加以理性的主宰,即在心的调伏下克服其盲目性和冲动性,而升华为一种追求人类共同价值规范的正面力量。由此,心可以化“欲”为个人学习社会规范、提高个人修养的能动力量。理性主宰的欲望与作为人类理性精神结晶的规矩在个人身上得到最自在的结合,即是所谓“不逾矩”。这样的个人于是成为突破小我的大我,其于世间种种廓然大公,从容中道,成就无所不周遍,无所不流行的生命境界。这个个体总是从自身出发,最后还是回到自身,只不过这时的身心已然是开放自在、大而化之的存在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释读(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