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注重整合资源,打造发展富民“助推器”。建立“3+1”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机制。实施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工程,选派16名县直机关主要负责人兼任示范村指导员,组织百个机关党组织挂钩村党组织,1264名机关党员与农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落实帮扶项目200多个,启动帮扶资金300万多元,帮助贫困户解决630多个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月份,市检查组来我县检查脱贫攻坚工作,对我县的“牵手致富”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按照“村设总支、职能建支、配优班子、理顺队伍、建章立制”的总体要求,全面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组建合作社、协会、产业链、经纪人党支部361个。强势推进农村党建阵地建设。按照“五室两超市一广场”的要求,新建67个、修建32个村级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党群共建致富林活动,新植致富树20多万株,增加了村级集体积累。
四是抓好非公党建,促进企业发展。加强规模企业党建工作。对全县非公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进行认真核查,选出83家规模企业单独建册管理,分别对其党组织单独组建、党员发展、规范化建设等工作进行逐一过堂并分类指导。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将42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党建示范带建设,按照“十个有”要求,结合《响水县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百分考核标准》,对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观摩评比。加强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集中力量对规模以下非公制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建立起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开展党组织组建活动,使所有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都建立党组织,所有党员都纳入到一个基层党支部,确保党的工作全覆盖。今年11月份,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专门来我县调研指导并对给予充分肯定。
六、以建设表率部门为标杆,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一是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建立部机关科室联系点制度,各科室联系一个乡镇(区)、一个村居(社区)、一个部引进项目或企业。建立组工干部挂职到村制度,选派五名同志挂任村居党组织负责人,参与新农村建设,指导村居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按照“三驻、三访、三结对”要求,扎实“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驻村企(社区)243个,结对联系大学生“村官”和高层次人才123人,走访慰问英模人物和困难党员群众143人,帮助解决问题369个。撰写下基层手记,在市级媒体大篇幅刊登2篇。
二是踊跃投身发展服务发展。出台组织部门服务沿海发展文件,要求组工干部积极投身沿海大开发建功立业。部机关年初确立“招商引资工作在县直部门争第一,在全市组织系统争上游”的目标,每月召开全体人员会议数成果、谈做法、说打算,召开“组织部门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会议”,印发部机关招商引资考核意见,对组织部门招商引资任务进行层层落实,使得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形成了较好的招商引资氛围。项目招引过程和开工建设后,实行“一站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目前,在手跟踪项目信息10条,意向投资22.5亿元,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3.35亿元,其中竣工项目2个,开工项目3个。
三是积极开展创新创优。建立创新创优考核评价机制,实施量化考核,强化目标创新、方法创新、成果创优、业绩争先。年初确立“七个一”重点工作,逐一分解落实,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实施,项目工作品牌化打造。着力构建富于人文关怀的内部环境,关心组工干部的身心健康,帮助解决现实困难,促进和谐机关建设。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建设“组工文化墙”,努力构建“四个之家”。全年信息调研宣传在市级以上媒体用稿130多篇,中央学习实践活动网站、中国党建网、《半月谈》、《新华日报》、《群众》、《组工研究》等国家、省级媒体都对我县组织工作和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2010年,全县组织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工作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以及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发展效益年”活动为主线,以服务沿海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组织工作的服务和保证作用,为推动响水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团委工作总结2009年县委组织工作总结范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