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建设重庆丰涪、丰石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管理办法
1、 监控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1.1监控目的
为确保连续刚构桥主桥在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且成桥后主梁线形符合设计要求,结构恒载内力状态接近设计期望,在主桥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
施工监控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模拟仿真计算、确定每个悬浇节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以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在大跨径桥梁的悬臂施工中,累计挠度的计算和分析处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影响到桥梁合拢的精度,而且影响到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的吻合程度。一般来讲,箱梁悬臂施工中影响挠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容重、弹性模量、收缩徐变、日照和温度变化、预应力大小、结构体系转换、挂篮变形、施工荷载和桥墩变位等因素。
设计中各项参数的设定值与实际施工状态值不可能一致,加上计算理论的不完善(主要指混凝土收缩徐变)导致箱梁计算挠度与实测挠度有较大偏差,而且对挠度偏差的控制随悬臂跨径增大,难度也越大。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箱梁挠度实施监控,预测分析、实时调整,以达到大桥实际合拢线形尽可能地吻合目标线形,这是施工监测的主要目的。
通过施工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和严格控制,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控性,保证结构受力合理和线形平顺,减小施工误差的影响,尽可能减少调整工作量,为大桥安全顺利建成和正常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1.2 监控原则
- 1 -
监控是要对成桥目标进行有效控制,修正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成桥目标的参数误差,确保成桥后结构受力和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1)受力要求
反映连续刚构桥受力的因素主要是主梁的截面内力(或应力)状况。通常起控制作用的是主梁的上、下缘正应力。不论是在成桥状态还是在施工状态,要确保各截面应力的最大值在允许范围之内。
应力监控监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桥墩结构的应力监测和上部箱梁结构的应力监测。应力监控监测的目的是保证大桥安全施工,并为今后运营阶段的长期健康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2)线形要求
施工线形监控监测主要指箱梁高程线形和箱梁平面线形的监控监测。线形监控监测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处理、预测分析和实时调整,以达到大桥实际成桥线形尽可能地吻合目标线形。线形监控监测中高程线形监控监测是重点。 (3)调控手段
监控要采用预测控制法。
对于主梁内力(或应力)的调整,通过严格控制预应力束张拉力实现。
对于主梁线形的调整,通过调整立模标高实现。将参数误差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主梁标高的变化通过立模标高的调整予以修正。
1.3 控制方法
为了消除因设计参数取值的不确切所引起的施工中设计与实际的不一致性,在施工过程中对参数应进行识别和预测。对于重大的设计参数误差,提请设计单位进行理论设计值的修改,对于常规的参数误差,通过优化进行调整。 (1)设计参数识别
通过在典型施工状态下对状态变量(位移和应力应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以及设计参数影响分析,识别出设计参数误差量。
- 2 -
(2)设计参数预测
根据已施工梁段设计参数误差量,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如灰色模型等)预测未来梁段的设计参数可能误差量。 (3)优化调整
监控主要以控制主梁标高、控制截面弯矩为主,优化调整也就以这些因素建立控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通过设计参数误差对桥梁变形和受力的影响分析。应用优化方法,调整本梁段与未来梁段的立模标高,使成桥状态最大限度地接近理想设计成桥状态,并且保证施工过程中受力安全。
2、 监控工作主要内容
2.1 施工阶段仿真计算
采用成熟的监控软件,按照桥梁结构是施工阶段进行仿真计算,复核设计计算所确定的成桥状态和施工状态,即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仿真,并形成相应的施工仿真分析计算文件。
按照施工和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序,以及设计所提供的基本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正装计算,得到各施工状态以及成桥状态下的结构受力和变形等控制数据。主要有:
(1)各施工状态下以及成桥状态下状态变量的理论数据:主梁标高、墩顶偏位及桥墩垂直度以及控制截面应力应变。
(2)监控数据理论值:主梁各节段立模标高。
这些数据与设计、设计监理相互校对确认无误,并经双方签认后,作为连续刚构桥监控的理论轨迹。
2.2监控有关的基础资料试验数据的收集
(1)混凝土龄期为3、7、14、28、90天的弹性模量试验以及按规定要求的强度实验;钢筋混凝土容重;悬臂浇筑节段混凝土方量及实际断面尺寸。
(2)钢绞线的实际弹性模量和截面面积。
- 3 -
(3)气候资料:晴雨、气温、风向、风速。 (4)实际工期与未来进度安排。
(5)挂篮支点反力及其他施工荷载在桥上布置位置与数值。 (6)钢绞线管道摩阻损失的测定。 2.3 施工监控工况划分
采用成熟的监控软件桥梁进行监控仿真计算,复核设计计算所确定的成桥状态和施工状态,即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仿真,并形成相应的施工仿真分析计算文件。
一个梁段施工称为一个阶段,为了改善施工过程中的挂篮和混凝土主梁的受力,每阶段分成4个工况:
①挂篮前移并定位立模; ②主梁混凝土浇筑一半; ③浇注全部混凝土; ④预应力张拉。
2.4 施工过程结构变位、应力、应变、温度及裂缝观测 (1)主梁挠度观测
①测点布置:每一梁段悬臂端截面梁顶设立五个标高观测点,同时也作为坐标观测点。测点须用短钢筋预埋设置并用红漆标明编号。当前现浇梁段悬臂端截面同时设立三个临时标高观测点,作为当前梁段控制截面梁底标高用,并给出对应的测点的高程关系。
其中上、下游观测点作为长期监控观测点,同时应注意岸上基准点的设置和保护。 ②测试方法: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测点标高。根据理论计算,确定全桥复测频率为3个梁段一次。
(2)墩顶变位及墩身垂直度测量
①测点布置:主墩横隔墙顶面,桥面中心线、左右侧游腹板各设一个测点,测点位置选在墩顶、底便于观测的可靠位置处。
- 4 -
墩顶、底观测点应测出相对坐标,以便监测墩身压缩量。 ②测试方法:用全站仪测量。 (3)桥墩沉降测量
①测点布置:主墩承台四个角点各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测点位置选在承台便于观测的可靠位置处。
②测试方法: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测点标高。 (4)截面钢筋应力或混凝土应变观测 ①测试方法
应变计可采用优质振弦式应变计,振弦式应变计采用相应的专用仪器测试。所有的测试元件都具有可靠的标定数据。
②测点布置
左右幅主梁根部及跨中截面附近均布置应变测点,边跨、次边跨和主跨L/4截面考虑结构对称性和左右幅施工的同步性适当布置测点;反弯点附近腹板主应力测试应与设计方协商确定;主梁每一截面测点不少于6个;
每一墩顶、底各布置1个测试断面(具体位置应当根据理论计算,选取应力较大的典型截面),对于高墩(30米以上)适当增加测试断面;墩柱每一断面测点不少于4个;
由于实际施工中受结构自重,挂篮刚度,施工荷载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可能还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状况,对某些截面进行适当的调整。
主墩应力监测断面取距墩底2m处的标准截面。 (5)温度场观测 ①测试方法
砼中应预埋全自动温度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在主梁的标准截面内预埋温度元件,以测量其内部的温度场分布。
- 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施工监控管理办法-01(连续刚构桥)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