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基于戏剧冲突从“错”处分析西厢记的人物特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XX大 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基于戏剧冲突从“错”处分析西厢记的人物特色

学 院: 学 系: 专 业:

课程名称: 古代戏剧欣赏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年 月 13 日

基于戏剧冲突从“错”处分析西厢记的人物特色

基于戏剧冲突从“错”处分析西厢记的人物特色

摘 要

《西厢记》中的人物特色鲜明,现代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戏剧冲突是推动戏曲向前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从“错”的角度切入,对其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莺莺、张生、老夫人的人物特色重新予以发掘和体认。本文首先对《西厢记》进行简介,然后对其艺术创新——戏剧冲突进行介绍,最后基于戏剧冲突,从“错”处对人物特色进行分析。正是由于这样独具风格的角色塑造,让戏剧的冲突尖锐激烈,但也不缺少喜剧色彩,能给人以美的陶冶和善意的启迪。

关键词:西厢记 人物特色 戏剧冲突 错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 on the Dramatic Conflict of the Western Chamber in “mistake”

Abstract

The characters in \lot of analysis on that. Conflict is the driving force pushing the drama forward. This article delivers something on the conflict from the \Angle, and do the three on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s be excavated and awareness. This article first ha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west chamber, and then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ts artistic innovation - the dramatic conflicts. Based on the dramatic conflicts’ clues of characters, we analyze the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 from the \make drama of conflict more bitter, but the same time , there is not the lack of comedy, which can give a person with beautiful edify and goodwill of enlightenment.

Keywords:The Western Chamber;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 dramatic conflicts; mistake

1

基于戏剧冲突从“错”处分析西厢记的人物特色

1西厢记的简介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其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1]。

王季思先生考证:“《西厢记》杂剧大约作于元成宗大德三年至十一年(1299-1307)之间。” [2]由此推算,《西厢记》距今已经有700多年,在这段时间内,其文学价值和意义一直得到很高的评价。

《西厢记》经典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不论主题还是语言,都是戏剧文学中当之无愧的上乘之作。当然,其无与伦比的创新之处也得到了世人的肯定,特别是其中的艺术冲突。

对于结果部分,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2 戏剧冲突的介绍

众所周知,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推动戏曲情节发展在内在动力。一部好的戏剧,不能只有好的角色、好的情节,好的戏剧冲突也是其取胜的关键。今天看来,戏剧冲突实际上是社会斗争(包括阶级斗争)、生活矛盾或思想差异在戏剧中的反映。任何戏剧,都要把这些不同的矛盾与斗争用设置对立面之间相互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关于戏剧冲突的种类,许多作者都有深刻的研究。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外部冲突;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冲突;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如吴国钦先生在他的《〈西厢记〉艺术谈》中就很明确地把戏剧冲突划分了五类:移步换形法、层层推进法、请君入瓮法、阴错阳差法和主次交叉法。[3]

在本文中,结合《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从其中的“错”处来分析《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

3 从“错”处分析《西厢记》的人物特色

作为戏剧表演的《西厢记》,它的戏剧性在矛盾冲突方面得到了充分表现。《西厢记》的矛盾冲突非常激烈。传统说法,主要是围绕着两条线索而展开,一条是老夫人与红娘、张生、莺莺等三人的矛盾冲突,这是传统婚姻与自主婚姻的冲突,也是本剧的主线。另一条矛盾冲突在红娘、张生、莺莺之间展开,是辅助性的润色冲突。[4]

本文基于人物线索的戏剧冲突,从“错”处分析《西厢记》中的人物特色,这里限

2

基于戏剧冲突从“错”处分析西厢记的人物特色

于篇幅,只是选取最主要的三位人物——莺莺、张生、老妇人进行简要分析。

3.1莺莺

在第一本“楔子”中,老夫人一上场就作了这样的介绍:“先夫去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而我们都知道,《西厢记》主要就是描写张生和莺莺之间的一段爱情,而这爱情,既不是青梅竹马,也不是媒妁之言,而恰恰是在莺莺为父服丧(也称“丁忧”)期间发展起来的。此时正是莺莺为父亲守孝期间,在古代,守孝期被看得特别重要,原则上子女在此期间需要守孝三年,且不能谈论婚嫁之事。因此,在服丧期间莺莺肯定不能随意谈论儿女私情,可是莺莺却不顾传统礼数,和张生私下交往,甚至想出要做夫妻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显然,这个时间是“错”的,而且这肯定会遭到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封杀。因此,整出戏剧的矛盾冲突从这里开始了。

同样是在这一本中,老夫人还讲过:“在扶柩回乡的途中,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我们知道,寺庙是佛门清净之地,这里隔绝人间烟火,更不容忍有情色之事,但是崔莺莺和张生的相恋却发生在这里,这不仅得不到老夫人的同意,更不可能得到世人的同意,显然,这个地点是“错”的。正是由于这样的“错”,才增加了戏剧的矛盾冲突。 从上面这两处“错”中,可以看出莺莺是一个敢于冲破传统礼数的枷锁,敢于正面对待自己感情,并且抓住机会、勇敢追求自己的感情的人,这和传统意义上的女孩的形象完全不同,这似乎也是作者有意为之,他想要突破传统的文学思维。

崔莺莺何许人也?我们还是来听老夫人的介绍:“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年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老相国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子郑恒——为妻。”结合老夫人的话,我们知道,崔家衰落之势已成,必须靠联姻的方式维护其脆弱的贵族家声。崔家是以“书礼”传家的名门望族,与当朝尚书联姻,是保护家族利益、恪守门第婚姻定制的政治行为,莺莺与张生一见倾心的恋情自其发生的那一刻起,就处在与礼教信条、门第婚姻观念无法调和的对立位置上。作为旧相国遗婿的老夫人,愈是因“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墉途路穷”而伤感,就愈拼命地维护家门利益,阻止莺莺的自主婚姻,因此老夫人别无选择地充当了门第婚姻与封建礼教的卫道者。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严守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为千金小姐的莺莺就应该恪守此信条,乖乖地听从老夫人的安排,嫁进郑家,为日益衰落的崔家注入新的政治资本。可莺莺偏偏不愿意听从父亲的遗命,母亲的意愿,她选择了自由恋爱、自我做主,这一为世俗、为父母所不容的方式,按照自己内心的意愿,选择属于自己的感情。竟然还派红娘帮忙递书,甚至主动去赴约,这简直是被看成伤风败俗、大逆不道的行为。显然,这种处理情事的方式是“错”的。

从老夫人的介绍,我们知道,莺莺出场之时已是一个的十九岁少女,并且已经和尚书之子郑恒有婚约。可她对花花公子郑恒却十分不满,感情世界比较单调。正值花季,张生的出现让莺莺也像一般的少女起了春心,即使这个身份的“错”让她不能表达真正的爱,但是她依然面对门禁森严,勇敢的抓住了机会,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3

基于戏剧冲突从“错”处分析西厢记的人物特色

崔莺莺的“错”极大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当时看来她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她敢于挑战世俗的眼光,追求自己的幸福。正是由于这样的人物塑造:崔张的自由恋爱与老夫人的极力阻挠,莺莺的离经叛道与老夫人的恪守正道,才形成了本剧的一大冲突。

3.2张生

《西厢记》中的张生,原本是一个正准备上京赶考的考生,志向高远,但是当他路经过河中府,游于普救寺,在佛殿上与相国千金崔莺莺第一次相见就对她一见倾心,由此选择放弃考取功名。这一为了爱情而放弃一切的想法,在那个年代本来就是“错”的,即使张生与莺莺彼此相爱,但仅就双方的社会地位悬殊这一点来说,在当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里,社会、家庭都不可能允许这种爱情婚姻的存在。可是张生依然选择一错再错,面对强大反对势力,依然没有退缩。

张生从法本和尚和红娘的口中得知“老夫人治家严肃”,明知对莺莺的追求是想入非非。他还是一心一意想方设法去实现。他先借莺莺在花园内夜烧香之机,与她隔墙联吟,探知了对方的心意。接着做出一些事情引起莺莺注意,全然不顾古时候“男女授受不亲”。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抢莺莺为妻时,老夫人当众把莺莺许配给他,这给本来无望的爱情带来了转机。爱情中的男子也许是个“傻子”,他全然不顾自己的背景与当时环境背景,“错”的相信了这许婚之事。 老妇人后来变卦,选择“赖婚”之后,张生依然不改面貌,坚持自己的做法,依然不放弃对莺莺的爱,在世俗人的眼光下依然没有退缩,甚至哭丧着脸去找红娘,希望能帮他传简。红娘照做了,莺莺假意儿把红娘给骂了一顿,还是给张生酬简。诗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接到诗后欣喜若狂,他把诗解释给红娘听:“‘待月西厢下’,等到月儿上来之后;‘迎风户半开’,她就迎着风处门半开等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等我跳过墙来有了影子之后便出现。”于是求红娘到时把后花园门打开,满心欢喜地去见心上人。没曾想等他跳过花墙与莺莺相见时,却被崔莺莺好一顿数落,碰了一鼻子灰。

对于这一折戏,莺莺的“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做出正确的分析,但是,从侧面看,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张生错解了诗意。张生自以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我哪里有差的勾当”。他一厢情愿地以为是莺莺约他去后花园相见,其实此诗应理解为:让他“待月西厢下”,在西厢外等着莺莺前来相会。按常理讲,如果两人相爱,就应该心心相印,能感知对方所想,比较容易的走在一起。这里却巧妙地设置了一出“错”,作者故意安排张生错解莺莺的想法,自以为是的来与相会,可最终却碰了一鼻子的灰,使得原来平淡的故事因为有了这一出显得更加跌宕起伏,这也正是戏剧冲突的艺术。

张生是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人物。可是在原著中,张华的特色并没有重点表现在他的才华上,借助戏剧情节的突变,从上面的分析中,看出他的一个又一个的“错”,都充分展现了张生的自身矛盾,但是在爱情的面前,他是一个傻子,是一个至诚至真的人,面对重重磨难,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宁可忘掉功名利禄也要坚决的死守爱情,这一点品质也是作品传达出来的,当然这也是我比较推崇和喜爱的。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基于戏剧冲突从“错”处分析西厢记的人物特色在线全文阅读。

基于戏剧冲突从“错”处分析西厢记的人物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7825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