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以便进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如果花药开裂释放出胚状体,则一个花药内就会产生大量幼小植株,必须在花药开裂后尽快将幼小植株分开,分别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上,否则这些植株将很难分开。还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做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
九、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剂效果
一、实验原理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2.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 二、注意事项
1.变量的分析和控制
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料、大小及浸泡时间和洗涤的时间等。在这些因素中,水温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而其他因素应在实验中保持不 变。选择什么样的水温进行实验需要实验者根据当地一年中的实际气温变化来确定水温,通常情况下,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可分别选取5 ℃、15 ℃、25 ℃和35 ℃的水温,因为这4个水温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对现实也有指导意义。 2.洗涤方式和材料的选择。
在洗涤方式中有机洗和手洗两种方式,应考虑其中哪一种比较科学?哪一种更有利于控制变量?再有,洗衣机又可以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相比之下,采用全自动洗衣机比较好,并且应该尽量使用同一型号小容量的洗衣机,其机械搅拌作用相同。关于洗涤材料的选择也有一些讲究。用衣物作实验材料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作为实验材料的衣物,其大小、颜色、洁净程度等应该完全一致,而这并不容易做到;此外,人为地在衣物上增加污物,如血渍、油渍等,也令人难以接受。因此,选用布料作为实验材料比较可行。在作对照实验时,可以控制布料的大小、颜色以及污物的量,使其相同;同时,也便于洗涤效果的比较。 3.水量、水质和洗衣粉用量的问题。
水的用量和布料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做实验用的布料不易过大,水量不易过多,但应该让布料充分浸泡在水中。水量和洗衣粉的用量可以参考下表。实验时可根据表中的数据换算出实际用量。如果在实验中使用手洗的方法,如课本中图4-4所示,使用1 000 mL的烧杯作为容器,可以用500 mL的水,洗衣粉的用量可以用1 g或1.5 g。
洗涤方式 机洗 手洗 水量 0.5 L 0.5 L 洗衣粉量 0.5 g 1 g或1.5 g 其他相关问题简述如下。实验中可以用滴管控制污物的量,待污物干燥后再进行实验;布料应放在洗衣粉溶液中浸泡相同的时间;采用玻璃棒或筷子搅拌的方式模拟洗衣过程;模拟搅拌的时间、次数和力量应基本相同。
十、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提取DNA的溶解性原理: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 在0.14mol/L时溶解度最小;较高浓度可使DNA溶解;0.14mol/L可使DNA析出。 在溶解细胞中的DNA时,人们通常选用2mol/LNaCl溶液;将DNA分子析出的方法是向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缓慢注入蒸馏水,以稀释NaCl溶液。酒精是一种常用有机溶剂,但DNA却不能溶于酒精(特别是95%冷却酒精),但细胞中蛋白质可溶于酒精。
从理论上分析,预冷的乙醇溶液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抑制核酸水解酶活性,防止DNA降解;二是降低分子运动,易形成沉淀析出;三是低温有利于增加DNA柔韧性,减少断裂。 2、DNA的鉴定是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呈现蓝色。
3、在选取材料时,应本着DNA含量高、材料易得、便于提取的原则。 4、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动物: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并用玻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 植物:切碎洋葱,加入一定量洗涤剂和食盐,搅拌研磨,过滤后收集滤液。
5、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大量吸水而张裂;洗涤剂会洗涤剂瓦解细胞膜;食盐溶解DNA物质。 6、在处理植物组织时需要进行研磨,其目的是破碎细胞壁,使核物质容易溶解在NaCl溶液中;研磨不充分会使DNA提取量减少,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
7、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用高盐浓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盐中不能溶解的杂质;用低盐浓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因此,通过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就能够除去与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 最初获得的DNA滤液含有蛋白质、脂质等杂质,需要进一步提纯DNA。
方案一的原理是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方案二的原理是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不分解DNA;方案三的原理是蛋白质和DNA的变性温度不同。 8、析出与鉴定
滤液与等体积的冷却酒精混合均匀,静置2~3分钟,析出的白色丝状物就是DNA。DNA呈白色。
9、注意事项:在鸡血中加入柠檬酸钠防止凝固;鸡血静置或离心以提高细胞悬液浓度;玻棒沿同一方向搅拌;玻棒搅拌要缓慢(细胞破裂快速搅拌);玻棒不要碰到烧杯壁;二苯胺试剂要现用现配等。
十一、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1、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萃取等。
2、芳香油的性质:挥发性强,成分复杂,以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主。
3、水蒸气蒸馏法:原理:水蒸汽可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水油分层。方法:水中蒸馏:原料放在沸水中加热蒸馏。
水上蒸馏:原料隔放在沸水上加热蒸馏。 水汽蒸馏:利用外来高温水蒸气加热蒸馏。
不足:有些原料不适宜于水中蒸馏,如柑橘、柠檬等易焦糊,有效成分容易水解。通常用压榨法(通过机械压缩力将液相物从液固两相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简单操作)
4、萃取法:原理: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溶剂挥发后得到芳香油。如石油醚、酒精、乙醚等。 方法:原料浸泡在溶剂中→得到浸泡液→有机溶剂挥发→芳香油。 不足:有机溶剂中的杂质影响芳香油的品质
5、安装蒸馏仪器一般都按照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拆卸仪器的顺序与安装时相反。具体安装顺序和方法如下。(1)固定热源──酒精灯。
(2)固定蒸馏瓶,使其离热源的距离如教科书中图6-2所示, 并且保持蒸馏瓶轴心与铁架台的水平面垂直。
(3)安装蒸馏头,使蒸馏头的横截面与铁架台平行。
(4)连接冷凝管。保证上端出水口向上,通过橡皮管与水池相 连;下端进水口向下,通过橡皮管与水龙头相连。 (5)连接接液管(或称尾接管)。
(6)将接收瓶瓶口对准尾接管的出口。常压蒸馏一般用锥形瓶而不用烧杯作接受器,接收瓶应在实验前称重,并做好
记录。
( 7)将温度计固定在蒸馏头上,使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蒸馏完毕,应先撤出热源,然后停止通水,最后拆卸蒸馏装置,拆卸的顺序与安装时相反。 6、玫瑰精油的提取
0.1g/mL氯化钠溶液:促使油水混合物中油和水的分离。 无水硫酸钠:吸收油层中的水分。
注意事项:蒸馏时间不能过短,温度不能过高。 7、橘皮精油的提取
橘皮精油的主要成分:柠檬烯,主要分布在橘皮中。
石灰水:防止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降低压榨液黏稠度,过滤不堵塞筛眼。 小苏打、硫酸钠:促进油和水的分离(用量分别为橘皮质量的0.25%和5%)。
实验步骤:①新鲜橘皮用清水清洗沥干。②石灰水浸泡③清水漂洗④粉碎和压榨:将橘皮粉碎,加入小苏打和硫酸钠后,用压榨机压榨得到压榨液。⑤过滤压榨液:用布袋过滤,滤液再高速离心处理,分离出上层橘皮油。⑥静置处理:将橘皮油在5~10℃冰箱中静置5~7d,分离出上层澄清橘皮油。⑦再次过滤:将下层橘皮油用滤纸过滤,滤液与上层橘皮油合并,得到橘皮精油。
分析:静置处理目的:除去果蜡和水分。
十二、胡萝卜素的提取
1、胡萝卜素性质: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2、提取β-胡萝卜素实验方法:萃取 步骤①粉碎:使原料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增大溶解度。②干燥:脱水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③萃取 3、萃取剂的选择 水溶性的:乙醇、丙酮
水不溶性的:石油醚、乙酸乙酯、 乙醚、苯、四氯化碳等
选择: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 4、影响萃取的因素
主要因素: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次要因素: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
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萃取前,要将胡萝卜进行粉碎和干燥 5、胡萝卜素提取
装置的设计: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还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在浓缩之前,还要进行过滤,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④过滤: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⑤浓缩:蒸发出有机溶剂 鉴定:纸层析法
基线:滤纸下端距底边2㎝处做一基线,在基线上取A、B、C、D四点。 点样:用最细的注射器针头(毛细吸管)吸取样品进行点样。点样应该快 速细致,在基线上形成直径2mm左右的圆点,每次点样后,可用吹风机将溶剂吹干,注意保持滤纸干燥。
等滤纸上的点样液自然挥发干后,将滤纸卷成圆筒状,至于装有1cm深的石油醚的密封玻璃瓶中。等各种色素完全分开后,观察标准样品中位于展开剂前沿的胡萝卜素层析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知识点总结(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