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校交通安全责任书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交通安全责任书

尊敬的家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民族的希望。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交通安全无小事”的意识,给孩子讲解交通安全常识,注重引导、培养和提高孩子自救自护的能力,做到责任到位,确保交通安全。

学校责任

1.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非法营运及不符合要求的车辆。

2.配合交警部门对运载学生的车辆情况进行查验,及时发现并制止超员、超速等重大违法行为的发生。

3.放学后,学校安排值日教师把学生护送到大门外,学生自行回家。 4.教师教育、督促学生放学后按时回家。 家长责任

1.保证不让孩子乘坐无牌、无证、报废、超员车辆及农用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上、下学。

2.严禁自发组织合伙租用车辆接送孩子上、下学。

3.平时学生上下学要有人按时接送,雨、雪天家长要亲自接送学生上、下学。 4.严禁学生骑自行车(电动车)上、下学。

5.教育孩子放学后按时回家,离学校较远的,家长或监护人必须按时接送,凡在上、下学途中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家长自行负责。

双方共有的教育责任

1.行人须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右边行走。

2.横过马路先看清是否有来车;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硬闯。 3.不准在公路上追逐、嬉戏、猛跑。 4.不能边走路边看书。

5.不准扒车、追车,不准强行拦车,不准抛物击车。 6.不准跨越或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公路上的护拦。

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学校(公章) 学生签名: —————— 家长签名:—————— 2014年2月24日 交通安全责任书

尊敬的家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民族的希望。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交通安全无小事”的意识,给孩子讲解交通安全常识,注重引导、培养和提高孩子自救自护的能力,做到责任到位,确保交通安全。

学校责任

1.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非法营运及不符合要求的车辆。

2.配合交警部门对运载学生的车辆情况进行查验,及时发现并制止超员、超速等重大违法行为的发生。

3.放学后,学校安排值日教师把学生护送到大门外,学生自行回家。 4.教师教育、督促学生放学后按时回家。 家长责任

1.保证不让孩子乘坐无牌、无证、报废、超员车辆及农用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上、下学。

2.严禁自发组织合伙租用车辆接送孩子上、下学。

3.平时学生上下学要有人按时接送,雨、雪天家长要亲自接送学生上、下学。 4.严禁学生骑自行车(电动车)上、下学。

5.教育孩子放学后按时回家,离学校较远的,家长或监护人必须按时接送,凡在上、下学途中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家长自行负责。

双方共有的教育责任

1.行人须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右边行走。

2.横过马路先看清是否有来车;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硬闯。 3.不准在公路上追逐、嬉戏、猛跑。 4.不能边走路边看书。

5.不准扒车、追车,不准强行拦车,不准抛物击车。 6.不准跨越或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公路上的护拦。

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学校(公章)

学生签名: —————— 家长签名:——————

2014年2月24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学校交通安全责任书在线全文阅读。

学校交通安全责任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815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