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国省级联考湖北省鄂东南示范高中教改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上(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答案】D

【解析】若 2 个 R 基因全部转入 S 的细胞质 DNA 中,后代的细胞质基因来自于S 的细胞质,因此自交后代全为抗旱植株,A正确;若 2 个 R 基因全部转入 S 的一条染色体上,该个体产生的不含抗旱基因 R的配子占1/2,因此S 自交,后代不具抗旱的植株占的比例=1/2×1/2=1/4,因此后代抗旱植株占的比例=1-1/4=3/4,B正确;若 2 个 R 基因分别转入 S 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产生的配子全部含有抗旱基因 R,因此S 自交后代全为抗旱植株,C正确;若 2 个 R 基因分别转入 S 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产生的不含抗旱基因 R的配子占1/4,因此S 自交,后代不具抗旱的植株占的比例=1/4×1/4=1/16,因此后代抗旱植株占的比例=1-1/16=15/16,D错误。

24.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A

【解析】由于从T 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的豹的种群数量增到5百余只,说明豹的种群数量呈增长型,豹的基因多样性增加,A正确;群落垂直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B错误;由于豹的数量增多,则其食物来源也增多,即物种丰(富)度增加,C错误;豹的数量增多,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减少,否则无法适应环境,使其数量增多,D错误。 2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

B.没有地理隔离就不会有生殖隔离的形成

C.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答案】A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因此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A正确;没有地理隔离也会有生殖隔离的形成,如多倍体的形成,B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咱中不断地进化和发展,C错误;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D错误。 【点睛】理清隔离、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二、综合题

1.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 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 递抗原的功能,图示 DC 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 细胞能通过_____方式将外来细菌等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人体的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随时出现的异常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_____功能。

(2)DC 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 T 细胞膜上具有_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 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 T 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 ____。 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 DC 细胞外还有_____等。

(3)T 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可作用于已被抗原刺激的_____细胞增殖 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体来发挥免疫效应。

【答案】 胞吞 防卫、监控和清除 (特异性)识别 信息交流 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B(淋巴)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 (1)DC细胞能通过胞吞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被T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这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除DC细胞外,吞噬细胞也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

(3)T细胞受刺激后会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2.如图是从动物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 神经元 A,B 上的 1,2,3,4 为四个实验位点。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若要探究神经元 A 是传出神经元还是 传入神经元,实验的方法步骤如下(只在神经元 A 上完成): 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 A 的 1、2 之间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 A 上的实验位点_____, 若_____, 则神 经元 A 为传出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入神经元。

(2)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肾上腺,其分泌的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具有_____作用,寒冷时 两种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3)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胰岛,则甲位于 ______________。现有Ⅰ(正常)、Ⅱ(胰岛 B 细 胞受损)、Ⅲ(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 高到低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或“=”表示) 【答案】 1 出现肌肉收缩现象 协同 下丘脑 Ⅲ>Ⅰ>Ⅱ

【解析】试题分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已知甲是神经中枢,则乙、丙中,一个是感受器、一个是效应器,A和B中,一个是传入神经、另一个是传出神经.

(1)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实验原理是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①实验要求只能在神经A上完成,操作时,先用剪刀将神经A的1、2之间剪断. ②若A是传入神经,乙是感受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兴奋无法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无收缩现象;若A是传出神经,乙是效应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兴奋仍可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有收缩现象.

(2)假设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肾上腺,其分泌的肾上腺素与甲状腺素具有协同作用,寒冷时两种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3)假设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胰岛,则甲位于下丘脑,因为下丘脑是血糖调节的中枢。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减少,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储存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胰岛B细胞正常的人(Ⅰ)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受损的人(Ⅱ)胰岛素分泌不足;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人(Ⅲ)一直受到高血糖的刺激,胰岛素分泌大幅度增加,则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Ⅲ>Ⅰ>Ⅱ.

3.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 6 号染色体,称为 6 号单体植株。

(1)6 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该植株的形成可能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 第一次过程中_____未分离。

(2)6 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_____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

n 型和 n-1 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_____。 (3)科研人员利用 6 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亲本 6 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6 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①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 n-1 型配子______多于、等于、少于)n 型配子, 这是因为 6 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_____ 而丢失。

② n-1 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_____(雌、雄)配子育性很低。

实验结果 子代中单体占 75%,正常二倍体占 25% 子代中单体占 4%,正常二倍体占 96% 【答案】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 20 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 缺体(2n-2)=1:2:1; 多于 联会(无法形成四分体) 雄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多于n型配子;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雄配子育性很低.

(1)6 号单体少了一条染色体,故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该植株少了一条6号染色体,其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使配子中少了一条6号染色体所致.

(2)正常体细胞2n=42,6号单体植株为40+1,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20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即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n:(n-1)=1:1,故自交后代正常二倍体(2n)=1/2×1/2=1/4,单体(2n-1)=2×1/2 ×1/2

=1/2,缺体(2n-2)=1/2×1/2=1/4,故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缺体(2n-2)=1:2:1.

(3)①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后代中单体较多,是由于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联会而丢失,故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多于n 型配子.

②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后代中单体较少,是由于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雄配子育性很低导致后代中单体较少.

4.对正常绿叶的小麦纯系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将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其中有 两株(甲、乙)的后代分离出花斑叶的突变株。请回答:

(1) 应 用 实 验 法 判 断 该 突 变 株 是 可 遗 传 变 异 , 还 是 不 可 遗 传 变 异 , 实 验 的 基 本 思 路 一 般 是 ____。

(2)该辐射处理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若甲和乙的后 代均出现 3:1 的分离比,该辐射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中各有________(1、2 或多)个基因 发生突变。 【答案】 改变该突变株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 1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的特点及诱变育种,通过分析诱变育种的原理和过程,再结合题意作答。

(1)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所以应用实验法判断该突变株属于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实验的基本思路一般是改变该突变株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

(2)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因此诱变育种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因此最可能导致甲乙各有1个基因发生突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全国省级联考湖北省鄂东南示范高中教改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上(3)在线全文阅读。

全国省级联考湖北省鄂东南示范高中教改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上(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1337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