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鲜明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征。
d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已经从分离走相结合 8.“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最早出自( ) a.《论语》b.《学记》c.《孟子》d.《中庸》
9.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中属于() 范畴。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教育
10.提倡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凯洛夫
11.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的提出者是()
a 第斯多惠 b赞可夫c马卡连柯d洛克 12.以下选项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模仿 b视觉适应c经典条件反射d操作条件反射
13.某初级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取消年纪排名靠后的部分学生参加中考资格,该学校做法侵犯了这些学生的( )。 a人格尊严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教育权。
1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提出者是( )
a蔡元培 b黄炎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 1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其教育观点属于()。
a遗传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环境决定论d二因素论。
16.人的身体发展遵循由中心向周围发展的规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特征(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17.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卢梭 c涂尔干 d洛克
18.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有( ),有效的行为规范,共同的心理归属感。
a.明确的共同目标,共同的舆论基础 b明确的共同目标,共同的活动基础 c明确的共同目标,公认的班级核心 d共同的活动基础,公认的班级核心
19.我国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 ) A接班人 B建设者 C建设者和接班人 D劳动者
20.下列关于学生本质属性论诉不正确的是( ) A.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B.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C.学生是以升学为主要任务的人 D.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21、 具有鲜明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特征的旧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22、以下关于教师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 b、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c、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d、师范教育的产生促使教师培养走向专门化 23、关于终身教育思想表达不正确的是( ) a、终身教育成为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 b、终身教育谋求各类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c、终身教育不包括非正规教育
d、终身教育已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 2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属于( ) a、经验型课程 b、综合性课程 c、三级管理课程 d、学科性课程
25、下列关于课程标准表达不正确的是() a、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及评价的依据
b、课程标准是按学科门类制定的 c、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d、课程标准时国家标准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26、下列关于教学直观性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学直观包括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b、教学中较多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c、直观教学主要由学生年龄特征决定 d、直观教学不应该与讲解配合 27、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包括() a、激励功能 b、诊断功能 c、导向功能
d、补偿功能 28、根据教师成长五阶段理论,教师发展基本目标是()
a、高级新手阶段 b、胜任水平
c、熟练水平 d、专家水平
29、为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及达标的程度而进行的测验是( ) a、预测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30、有经验的司机,在正常开车时,可以顺利与别人交谈,此时他的动作技能处于( )a、认知阶段 b、联系形成阶段 c、动作模仿阶段 d、自动化阶段
31、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的启发式策略不包括( ) a、手段--目标分析 b、爬山法 c、尝试法
d、逆向推理法
32、化学测验试题的语句文字超出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那么该测验属于( ) a、低效度测试 b、低信度测试
c、低难度测试 d、高区分度测试
33、学生由易到难进行学习活动,如先学加减再学乘除,这种学习属于( )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34、教师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不包括()
a、钻研教材 b、设计教学 c、设计测验试题d、了解学生
35、下列选项中属于特殊心智技能的是() a、心算 b、观察 c、分析 d、综合
36、奥苏泊尔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37、某教师认为只要教学认真,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但又认为即使自己认真教学也没有能力达到期待目标,根据班杜拉的效能理论,表明该教师的效能感属于() a、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低
b、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高 c、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低 d、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高
38、某学生在快速阅读英语课文时发现某段语句没有读懂,就放慢了阅读速度,重新仔细的进行阅读,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3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 a、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内控型和外控型
d、深层加工和精细加工 40、根据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个体(避免失败者)倾向选择
(1)最低难度 (2)中等难度 (3)最高难度 (4)无特殊要求 a、(1)(2)b、(1)(3) c、(2) d、(4)
41、某教师进行鸟的概念教学中,列举出“企鹅、麻雀、鸵鸟”等实例,该教师运用了_______方式来进行概念学习。 a. 同位概念 b. 变式 c. 反例 d. 以上三者兼有
42、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的和一致性的需要,力求维持自己观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这一观点来自_______ a. 认知失调理论 b. 人际关系平衡理论 c. 认知发展理论 d. 社会学习理论
43、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在_______水平。 a. 自我中心 b. 权威 c. 前习俗 d. 后习俗
44、“为了赢得社会地位”的学习动机属于_______
①. 所属内驱力 ②. 自我提高内驱力 ③. 内部动机 ④. 外部动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5、某小学六年级(1班)举行“我心中的祖国”作文竞赛活动,根据班级活动目标和功能划分,这属于_______类型的班级活动。 a. 个性发展、社会适应 b. 学习提高、综合实践
c. 思想道德引领、个性发展 d. 思想道德引领、社会适应
46、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能力,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
a. 个人信息、群体信息、成长家庭背景b. 学习态度、同学关系。父母的社会关系
c. 个体信息、校园舆论、学生的家庭定位 d. 身心素质、个人微信、成长家庭背景
47、下列关于班集体核心队伍的构成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 a. 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
b. 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积极分子组成 c. 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主任、班干部积极分子组成
d. 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任课教师和班干部、积极分组组成 48、班级危机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危机预设、_______、危机善后等阶段。 a. 危机发生、危机控制、危机确认 b. 危机控制、危机发现、危机确认
c. 危机预设、危机发生、危机控制 d. 危机预防、危机确认、危机控制
49、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级管理的指南,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把班级打造成四个共同体,即“学习共同体、文化共同体、_______” a. 心理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 b. 精神共同体和活动共同体 c. 精神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 d. 发展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50、教学媒体是指教与学活动传递信息的中介,能够使教学信息传递更加标准化,教学媒体包括存储、呈现、处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理载体和承载教学信息的_______。
a. 符号载体 b. 社会载体 c. 信息载体 d. 物质载体
51、信息.qq.email.blog等作为协作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应用于教学活动中_______,有助于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形成发展. a. 教学性软件 b. 搜索性软件 c.社会性软件 d.网络性软件
52、2015年10月 26日到29日,中国共产党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核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特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强调要实现到“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发展理念是_______
a. 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和谐 b. 创新、绿色、开发、协调、共享
c.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 创新、协调、绿色、公平、民主
53、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以下关于“关爱学生”不正确的论述是_______
a. 维护学生安全 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的权益 b.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c. 严慈相济 作为学生的严师良友
d. 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4、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师德是_______为人师表,终身学生,
a. 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团结协作 b.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c. 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d. 爱国守法,勤恳敬业,热爱学生,作风正派
55、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基本方式有,反省与慎独,教师要做到慎独,就要在慎独时警醒自己行为不能越轨,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小德为大德,为此,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_______ a. “隐”与“微” b. “独”与“微” c. “隐”与“小” d. “独”与“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6教育综合知识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