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站得高,看得远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写景篇四:登鹳雀楼说课稿 17、《登鹳雀楼》模拟上课稿 高娜娜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模拟上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7课《登鹳雀楼》。好,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你来吧,你背的是《游子吟》,
不仅背的准,还加上动作,声情并茂,真像个小诗人,你真棒。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 3、请同学们看这幅图,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
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4、所以登鹳雀楼就是-----------对,就是走上、登上鹳雀楼。 二:解释题目中字: a、雀: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宝宝吗?好,你说,你观察的真仔细,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小字去勾加“隹”,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
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b、那“楼”这个字,谁能观察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你先说,你说的是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很好,你观察的很仔细。你也说,你说的是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你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是啊,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木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
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c、同学们,你看,标题中的斜线你知道有什么作用吗?你说,你说的很对,斜线表示的
作用是停顿,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 鹳雀楼。请你们跟老师这样来读读,好吗?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诗中还有很多的生字,请你把生字宝宝圈出来,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1、看,古诗中的生字宝宝在向你们招手了,我们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你认识谁就和
谁打招呼,不会的可以请小朋友帮忙!好,开始! 2、谁想当小老师领读,你来吧,你读的声音很响亮,音也读的准,真是一位称职的好老
师。其他同学向他一样大声而准确的来齐读吧! 3、下面请同桌进行翻牌读生字小游戏,看那两位同桌翻的又快又准。 4、生字都认得了,那读好诗句就不成问题了,下面请听录音范读古诗,可要注意停顿线 的读法,看谁听得最认真! 5、请大家带着适当的停顿、抑扬顿挫的语调读一读这首诗吧! 高高的小手举起来了,真有自信,请你读,你读的抑扬顿挫,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你
能像他这样再来读吗?你读的真像个小诗人。 四、理解诗意 1、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是连绵起伏的山,“连绵起伏”这个词用的真好。你呢?你看到的是波浪滚滚的水,你
的词也用的非常好。谁想补充,你看到了高大的鹳雀楼了。你再说,你看到太阳都要落山了,
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每个小细节都注意到了,真细心。 2、下面我们先读诗的第一行。示“白日依山尽”,请你读。问:白日指什么?你说,你说的是白天的太阳,有意思,老师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白日:一种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那你能猜出诗中的太阳是什么时候的吗?你们猜的
很准确,是第一种可能,本诗中的“白日”是指傍晚的太阳。 2、“依”是什么意思?你能通过动作来表示吗?奥,大家依靠在了一起,这就是依的意思,所以“依”有个单人旁,田字格范写:“依”小手指,伸出来,跟老师来写一写。 3、所以“依山“就是-------------,对,就是靠着山。真聪明,看来大家都有像一休
一样善于动脑筋的小脑瓜。 4、太阳依着群山慢慢落下去了,最后-------,对,看不见了,那诗中哪个字表示看不
见、完的意思?对了,就是白日依山尽的“尽“。 5、那你们能想象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景象?好,你说,你说的是太阳紧挨着西山落下去
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看来你是个平时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孩子。 6、板画:傍晚的太阳依靠着群山渐渐落下去了。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老师画“连绵起伏的山”,那谁能上来画“白日”呢?好,你来,老师帮它描一下,画的真准,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让我们再次感受 “依山尽”。 7、那第二行写的什么呢?你读,那“黄河入海流”,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你说,你说的是黄河的水流向了大海。你的理解能力非常强。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对,是——入海流。简笔画:黄河水。同学们,“入”容易和哪个字弄混呢?对,是人。都是一撇一捺,捺的位置可不一样。“人”从撇的身上写捺,“入”从撇的头上写捺。 8、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黄河入海雄浑的气势吗?你读,你读的很有气势,是大家学习的
好榜样。你能像他这样再来读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也感受到了黄河水入海的宏伟气势,非 常棒!
9、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让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
好好的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吧。好,开始!你们真是好样的,读出了诗的韵律、节奏。 10、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上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他又可能看到了什么?引读——对,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目”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对,你说的很好,表示的是“眼睛”, 11、原来诗人是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你说,对,要上楼,哪个字表示还要上楼呢?大家说的很好,就是“更上一层楼的“更”,那只要再上一层就足够了吗?你说,
对,这个一层并不是真的只上一层,而是还要继续往上的意思。 让我们来回顾这两行诗的意思,诗人想:要想——对,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必须要——对,要继续往上上楼。是啊,如果只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景色,这是因为—
—?你说,你很聪明,总结的很好,登高才能望远。 ——所以中国就有一句俗语叫做:站得高,看得远。 12、谁能把整首诗读好?你读,老师为你竖起大拇指,你不仅读的字正腔圆,更难得的
是读出了诗的韵律美。
13、你们还记得这么大气宏伟的诗是谁写的呢?一起说——王之涣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王之涣的脚步一起来听一
下为这首诗而改编的歌曲《登鹳雀楼》
多好听的歌曲啊,多美丽的景色啊,白日、远山、黄河、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让我们也胸襟大开,想要登高远望,看到千里之外更开阔更高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做自
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 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变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 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
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登鹳雀楼评课稿(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