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乐府诗集》,宋·郭茂倩,中华书局1979年 3、《唐宋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63年 4、《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年
5、《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王晓明 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6、《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许志英 邹恬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百年中国文学丛书》谢冕 孟繁华 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8、《新时期小说主潮》许志英 丁帆 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语言学研究专题
课程编号: 090002 课程名称:语言学研究专题 课 时:54 学 分:3 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1 教学要求:
通过对语言学代表人物、代表观点的重点介绍,使学生了解语言研究的发展现状。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学生的学术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科研选题及研究提供新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介绍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和最新动态;二是介绍我国传统哲学和文论中的语言观;三是结合具体文本,介绍修辞学、结构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理论和方法,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如罗兰·巴尔特等的符号学,巴赫金的意识形态批评和对话理论、超语言学理论,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和修辞批评,福柯的话语理论等都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得以了解。 参考书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2年。
2、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李幼蒸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
3、巴赫金《小说理论》白春仁 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4、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5、巴赫金《文本 对话与人文》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6、伊格尔顿《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郭国良 陆汉臻译,译林出版社,2005
年。
7、布 斯《小说修辞学》华 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8、福柯《主体解释学》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9、大卫·宁《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常昌富 顾宝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0、弗莱《神力的语言》吴持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1、罗杰·福勒《语言学与小说》於 宁等译,重庆出版社,1991。 1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 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3、安伯托·艾柯《开放的作品》刘儒庭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 14、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16、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17、王一川《修辞论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研究方法专题
课程编号:090003 课程名称:研究方法专题 课 时:54 学 分:3 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2 教学要求
人文科学由于以人为根本的出发点,归宿点和价值取向,它要认识和理解的是人的情感,心态,信仰,理想,意义,文化等问题,因而应当采取人学本体论的立场,观点和方式进行认识。人文科学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研究方法的更新远大于价值的追求,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往往依赖新方法的建立。本课程的主要宗旨即是使文学院研究生了解现代研究方法,建立自身的哲学观念,以及具体层次上的方法。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介绍现代思想和角度,使学生具有现代研究方法的一般知识,具体如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解释学、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文化研究等。二是介绍目前前沿性的研究趋势和途径,如后现代的身体文化、数字化等方法。三是结合后现代社会状况和学科研究状况,学会应用其中一种或者数种方法,进而建立自身的方法体系。
参考书目:
1、《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2、《后现代理论》,斯蒂文·贝斯特,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2月。 3、《弗洛伊德与文学思想》,霍夫曼著,三联书店,1987年11月 4、《阐释学与文学》,霍伊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 5、《符号·神话·文化》,卡西尔著,东方出版社,1988年 6、《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著,商务印书馆,1987年5月 7、《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荣格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7月 8、《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三联书店,2006年4月
中国古代文化史
课程编号:090701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化史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1 教学要求:
本课程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古代文化史的一些基本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深入研究古代文学史的相关问题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本课程拟以儒、佛、道典籍的阅读为突破口,在锻炼学生阅读元典能力的同时,提高其传统文化素养,开阔研究视野,夯实专业功底,为以后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
1.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三册,北大出版社1991年; 4.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
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6.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7.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课程名称:校勘学
课程编号:090702 课程名称:校勘学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第1学期 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校勘的概念、校勘的作用、古典文献错误的类型、校勘的资料、校勘的基本方法、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古代校勘史、校勘中应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等相关内容,为古典文献的学习与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校勘相关的基本知识与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以掌握基本的校勘技能为重而不以唯课本知识为重,使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与校勘相关的领域的基本工作。 参考书目:
1.《校雠广义》四册,程千帆、徐有富著,齐鲁书社1998年版。 2.《应用校勘学》,林艾园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校勘学概论》,张涌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校勘学释例》,陈垣著,上海书店1997年版。
5、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
课程名称:版本学
课程编号:090703 课程名称:版本学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2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版本学绪论、古代版本的装帧形式、古籍版本的鉴定等,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古典文献,分别有重点和针对性的讲解有关版本的特点与版本鉴别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一般性的版本鉴别与选择能力,为学生打下从事与古籍相关专业工作时的初步基础。 参考书目:
1.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0年版 2. 李致忠《宋版书叙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3. 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赏》,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 5. 施廷镛《中国古籍版本概要》,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史
课程编号:090704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史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2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学习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及近代的古重要古文献学家及其著作,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轨迹与轮廓,借鉴古代文献学家的学术成果、治学方法,丰富充实古典文献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中国古文献学发展的线索、脉络、轮廓灯方面的相关知识,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与启发,增强自己在古典文献学方面的能力。 参考书目:
1.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曾贻芬、崔文印《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3.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河南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