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双肩挑是指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干部。由于我国医院院长职业化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目前,医院专职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技术职称系列,即使管理专业毕业生分到医院工作也一样。医院管理者多是抽调有一定资历的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这些人既是医院管理者,又是某一专业的专家,形成了双肩挑。当前,双肩挑人员在当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面临着尴尬境地。按照此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把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工资系列分开套改的原则,从市属三级医院到区县二级医院再到乡镇一级卫生院,技术岗位人员基本工资都可以设置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至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工资级别,相对于管理岗位工资水平,大体相当于科员(十级)至局级(二级)。而医院管理岗位人员却只能按照目前上级规定的处级、科级单位规格套改管理岗位工资。如此一来,双肩挑人员按照处或科级(新的工资标准为管理五至八级)岗位工资套改明显吃亏。为此,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医疗机构院长、医务处(科)等管理岗位人员有较大反应。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应该考虑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特殊性。按照这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套改薪级工资规定和实施中有关政策的通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双肩挑人员先要明确主要任职岗位,再分别按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套改工资,套改后选择的岗位工资不再变更。按道理说,医院领导、中层领导确定为管理岗位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在三级医院领导和主要业务中层领导岗位任职的人员中,大多数是临床选拔出来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客观地说,这些人员能够被上级看重,抽调到重要管理岗位,源于政治和业务素质都比较好。他们服从医院整体利益需要,损失业务发展前途,走上当初并不是很熟悉的新岗位,是要有一定勇气和奉献精神的。但是,按照套改后选择的岗位工资不再变更的要求,双肩挑干部为医院管理和发展耗费大量精力,若干年后管理岗位工资上不去,临床业务或荒废或落伍,技术职称工资也上不去,这就大大打击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后业务骨干谁还愿意干管理呢?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早有学者把管理和科技比作推动社会发展的两支轮子。甚至经济学家认为管理者的才能是生产力当中,除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工具以外的第四个要素,而且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管理既然如此重要,我们现行的人事分配制度却让具有奉献精神的双肩挑干部在选择工资系列上如此为难。还有,按照当前管理工资系列和专业技术工资系列分开的原则,管理岗位人员选择了管理岗位工资,在退休时就不能享受执行专业技术岗位工资人员在退休时能够享受的有突出业务贡献或获得科技进步奖提高5%退休金的待遇。这种结果客观上也会使在管理岗位的人们产生不必努力钻研业务、不用搞课题研究的念头,因为这种努力和成就不被分配制度承认。目前,医院行政职能科室设有各种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比如人事部门的经济师、党务部门的政工师、审计和财务部门的会计师等。但是按照管理岗位工资与专业技术岗位工资必须严格分开,原则上不能同时在两类岗位任职的要求,担任主要管理职责的科长、院长不能享受专业技术岗位工资(即使有专业技术职称也不应该享受),而不担任科长、院长的科员如果聘用了专业技术职务,却可以享受中或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工资。那谁还愿意费力劳神地当长呢?像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其管理岗位与政府机关的管理岗位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以承担医疗任务为主要功能的医院,是抢救病人生命、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妇女儿童安全的单位,是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大量集中的地方,时间紧、任务重、风险极大,来不得半点马虎、疏忽、不懂装懂和犹疑不定。担负主要管理岗位职责的人员既要熟悉医疗业务,又要有果敢决断的能力,工作性质决定了对双肩挑干部的要求很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对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双肩挑”人员政策的一点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