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禅境宜春(新闻通稿范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国首部记录电影《禅境宜春》即将上映

由宜春市人民政府、中央新影集团联合出品的《禅境宜春》是我国第一部以禅为主题的纪录电影。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为本片题写了片名。该片拍摄历时一年,主要拍摄地集中在江西宜春,将于2014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本片主旨是什么——首次纪录阐述“中国禅” 中国禅的产生与发展,是印度佛教东传之后,逐渐地与中国本土文化相适应、相结合的产物。千百年来,禅宗的影响深入到了历史、文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禅宗思想所倡导的顿悟、平静等思想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本片关注的是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文化如何通过禅宗影响世界。

影片通过“禅”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哲学概念,通过宜春代表性的寺院作为故事的载体,精彩还原再现了那激流奔涌的历史中无数闪耀的智慧结晶。那些寺庙由何人而建,经年累月的风雨给这些寺庙涤荡出怎样的动人故事?什么是“禅”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无数人穷尽毕生之力去探索个中奥妙?一代代的禅宗先贤们在帮助我们这个民族进行着怎样的思考,那些看似浅显的佛教故事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根植到我们的生活中的?为什么禅宗思想会在宜春发扬光大,这方水土

1

孕育出了怎样的智慧密码?本片纪录了禅宗发展的历史和脉络,把一个个动人的禅宗故事和禅宗公案第一次予以了视觉化的呈现,通过系统地梳理启示人们,“中国禅”不在庙里,也不在佛前,而就在人们的心里,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为什么集中在宜春拍摄——宜春是中国“禅都” 宜春是名副其实的“禅都”,禅宗文化渊源流长。诸多禅宗祖庭集中于宜春这方神奇的土地,无数法门龙象开堂说法于宜春的崇山峻岭之间。

禅宗史上著名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发生在宜春。马祖道一在江西建立丛林数十座,其中在宜春境内有11座寺院,现存如丰城净住寺。始创禅门规式的是百丈怀海,在奉新县百丈山创立“天下清规”,现仍为中国汉传佛教寺院广泛遵守。

史称“开禅宗门风、散一花五叶”的禅宗五叶中,沩仰、临济、曹洞三宗溯源于宜春。黄檗希运弟子义玄在河北临济院创“临济宗”,是为临济宗萌芽于宜丰黄檗。洞山良价开洞上宗风,其弟子曹山本寂加以弘扬,是为曹洞宗扬穗于宜丰洞山。沩山灵祐开法湖南宁乡沩山,弟子慧寂徙居宜春仰山创立沩仰宗,是为沩仰宗结果于袁州仰山。

禅宗五家中,云门、法眼二宗虽不发祥于宜春,但其法嗣们却都相中了宜春这块风水宝地以振宗风。云门

2

始祖文偃一传弟子道谦禅师出居靖安宝峰,法济禅师出居宜丰黄檗,清禀禅师出居宜丰洞山。法眼始祖文益的一传弟子道恒禅师,则出居奉新百丈。

宜春境内祖庭林立,“五百里禅宗祖庭长廊”,铺就一条光耀古今的“江湖禅宗路”。从禅宗“南天八祖”马祖道一瘗塔地靖安宝峰蜿蜒而向西南,百丈、大愚、瑞相院,洞山、黄檗、五峰山,蒙山、九峰、仰山、慈化,构成了“五百里禅宗祖庭长廊”。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宜春靖安宝峰寺方丈一诚大和尚题词说“宜春是禅宗圣地”。2011年,临济宗第48代传人、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千里迢迢来到宜春寻根问祖时,题写了“禅都宜春”四个大字,并说:“全中国有资格称为禅都的,只有宜春。”

禅境的“境”怎么理解——境地、境界、意境 境地——宜春是当之无愧的禅宗圣地。祖庭寺庙林立宜春。宜春是中国禅宗史上丛林肇始、清规草创、三宗溯源、五家传灯之地。在宜春有两大名寺(宝峰寺、百丈寺)、三大祖庭(黄檗寺、普利禅寺、栖隐禅寺)、十大寺院(慈化寺、化成禅寺、大正法寺、净住寺、通慧寺、双林寺、瑞相禅院、大愚寺、九峰寺、万佛禅寺)、纵横九岭山脉,绵延五百里,蔚为壮观。禅林胜迹遍布宜春。宜春境内的禅师塔墓数以千计,黄檗希运塔、洞山良价塔、马祖道一祖塔等已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重点

3

文物。百丈山的唐代柳公权手书“天下清规”刻石,洞山的“逢渠桥”、“夜合石”摩崖石刻,仰山栖隐寺的程钜夫撰文、赵孟頫书丹的“大仰山重建太平兴国寺碑”等著名禅迹更是不胜枚举。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仰山慧寂、洞山良价等高僧大德荟萃宜春,使得宜春的禅宗文化丰富多彩,中国诸多口语、成语和词句,多次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都因禅的因缘形成或联系于宜春。

境界——禅宗只有到了宜春才形成“中国禅”。胡适在《论禅宗史的纲领》中说:禅宗道家自然主义的成分最多,只有到了宜春、到了道一门下,才终成正统、可称“中国禅”了。马祖道一在江西开创洪州宗,四方学者云集座下,入室弟子有139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最著名的为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号“三大士”。此外,马祖道一在宜春弘法的弟子还有百丈惟政、泐潭水潦、法会、惟建、常兴、高安逍遥、米岭、袁州南源道明、杨岐甄叔、濛溪等多人。贞元四年(788)正月,马祖道一登靖安石门山,于林中经行,见洞壑平坦,对侍者说:“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地矣。”至二月初四,果跏趺入灭,弟子如其愿,建舍利塔于宝峰。马祖之后,历史上的宜春号称“江南选佛场”,是孕育禅宗大师的沃土。据统计,《五灯会元》中所记载的全部2088位禅师中,在宜春境内寺院住持弘法的有124人,

4

与宜春有关(宜春走出去或曾在宜参学)的禅师有140余人,占到八分之一还强,就一个设区市范围而言,这是绝无仅有的。海外禅风也大都宗源于宜春。宜春禅宗枝脉繁衍,流布海外,从8世纪末开始,先后有明寂道义等 15位僧师从宜春径直走出国门。宜春已是中国大陆、港澳台、日韩、东南亚、欧美等地千万禅宗信徒的寻根问祖之地。

意境——禅都宜春处处充满禅意、人人都有禅心。宜春“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季宜人”,达摩始祖“一花五叶”的佛家偈语,早已在这块山水清丽的土地一语成谶、化为现实,而晨钟悠远、梵呗深沉,梵天佛国于斯为盛的万千气象,经过历史的积淀,也已经深深扎根于宜春这方土地,塑造了宜春的民风,滋润出宜春无处不在的禅意、禅心。宜春自古就是“农业上郡”,百丈怀海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推动禅宗世俗化发展,他的农禅并重思想在宜春得到了极大发扬,既引导人们学会了在生活和劳作中参禅悟道,更养成了宜春人格外亲近山川自然的品性,培育了宜春人骨子里延续至今的那份朴实自然、宁静简单。千百年来,渊源流长的禅宗文化养成了勤劳朴实、崇文向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秉性,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宜春的淳朴民风得以传承和发扬,涌现了很多好人好事,荣登“中国好人榜”人数连续多年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禅境宜春(新闻通稿范文)在线全文阅读。

禅境宜春(新闻通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7367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