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实验课观摩(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球在变脸》教学实录

上课教师:五头镇上尚庄小学 李素齐

1从“天圆地方”说起

课标要求:通过科学学习,知道与科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的交流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 2、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3、通过小组合作,能制造出简单的地球模型。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形状及地球内部的构造。 难点:制作地球模型。

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年龄小,对地球的认知浅显的特点,可引用古代及现代有关地球的科学资料,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地球,再利用地球仪模型,强化学生对地球的认识。 教具:地球仪、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a、古时候,不同地区人们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件: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b、古人为什么会对地球形状有那样的认识?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会不会有同样的认识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表达与交流

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地球的形状是人们通过那些事实与证据推测出来的? 出示教学课件: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了结论:“大地是球形的。”

1519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经过长达3年艰苦的海上航行,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 现在,宇航员从太空中拍摄的照片也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三、观察与提问:

教师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观看: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吗?说一说在地球仪上你还发现了什么?看到地球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内交换意见。 四、搜集资料。

关于地球内部的有关资料请同学们到黑板前展示。 大屏幕出示资料卡: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百万年,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科学家通过研究地震波和火山爆发等,间接地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奥秘。一般认为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17千米,但各处厚度不一,陆地厚度平均约35千米,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7千米。

下一层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它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但它的大部分是

固体。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

地球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摄氏度,最高可达5000摄氏度。地核又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可能是固态物质。 第二课时 一、巧手小制作

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资料,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

出示制作提示:a这个模型要做多大?需要把实际大小的地球按多少的比例压缩? b、我们需要那些工具和材料?c、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二、展示与评价:

请你拿着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给同学们。 这个模型还可以怎样改进?请提出你的宝贵意见。 谁制作的模型最棒。 三、教学反馈: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地球大“变脸”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矿产资源。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的脸是指什么?

地球的脸是指地球的外貌,简称“地貌”。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了复杂的变化。 二、阅读与提问 阅读59页的课本内容。

然后让学生提问。并存入问题银行。 三、交流资料

让学生交流搜集到有关地貌的资料。 四、模型与解释

整理有关地貌的资料,并制作一个模型来给大家演示地貌的形成过程。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地貌。 最后举办一个模型展示会。 3地球“变脸”之谜 教学目的:

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会运用模型解释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

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粘土、托盘、饮料瓶、小苏打、面粉、红墨水、水、勺子 教学过程: 猜想与验证

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变化? 学生猜想:火山爆发、地震、风…… 二、计划与组织

引起地貌变化的原因很多,各小组选择一个开展研究。 各小组制定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做好分工。 阅读资料

阅读63的课本内容。修改自己的计划。 模型与解释

以小组为单位做火山爆发模型 (1)先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2)用粘土将饮料瓶埋起来,使它们像一座锥形火山。

(3)把小苏打、面粉、红墨水和水混合成浆状,倒进瓶子里;最后倒白醋。 探究活动

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地震活动最频繁,为什么?

《植物角里的科学》教学实录

上课教师:五头镇尚庄小学 党治邦

教学目标:

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

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提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实验课观摩(2)在线全文阅读。

实验课观摩(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734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