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31
在纯溶剂中加入溶质,溶液的表面张力与纯溶剂相比: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可能增大 (E) 可能减小
试题 32
对于表面吸附量Γ来说,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A) dσ/dc>0,Γ>0; (B) dσ/dc<0,Γ<0; (C) dσ/dc<0,Γ>0; (D) dσ/dc>0,Γ<0; (E) dσ/dc=0,Γ=0
试题 33
对于表面活性物质应有:
(A) -(?σ/?c)?>0,正吸附; (B) -(?σ/?c)?<0,负吸附; (C) -(?σ/?c)?>0,负吸附; (D) -(?σ/?c)?<0,正吸附; (E) -(?σ/?c)?=0,正吸附
试题 34
某溶质发生表面吸附,服从吉布斯吸附温式,则对吸附量Γ的认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与温度有关 (B) 与体相浓度有关 (C) 与溶液表面积大小有关 (D) 与溶剂性质有关 (E) 与压力有关
试题 35 正丁醇加入水中:
(A) 能增大液体表面张力 (B) 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 (C) 对液体表面张力无影响 (D) 表现为正吸附 (E) 表现为负吸附
试题 36
表面活性剂的效率愈高,则溶液表面过剩吸附量对溶液浓度的比值(Γ/c): (A) 大于零,愈正 (B) 小于零,愈负
(C) 与温度关系愈小 (D) 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关系愈小 (E) 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率愈负
试题 37
应用Gibbs吸附等温式,可以求得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表面吸附量Γ,其方 法是测定:
(A) 表面张力 (B) 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量关系 (C) 溶质在不同浓度时的表面张力 (D) 表面张力与表面浓度关系 (E) 对很稀溶液说,测定表面压
试题 38
水溶液表面产生\正吸附\时是: (A) 溶液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 (B) 溶液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
(C) 溶质在表面层浓度<在溶液本体浓度 (D) 溶质在表面层浓度>在溶液本体浓度 (E) 表面自由能增大
试题 39
应用吉布斯(Gibbs)吸附等温方程式, 分析对含有表面活性物质的溶液 在CMC以前:
(A) Г>0, (??/?c)<0 (B) Г>0, (??/??c)>0 (C) Г<0, (??/?c)<0 (D) Г<0, (??/?c)>0 (D) Г>0, (??/??c)<0
试题 40
若测得某溶液表面张力 ?与浓度 c关系为 ?=a+b?c (一定温度下, a、b均为常数) 当发生正吸附时:
(A) a>0, (??/?c)为一定值且大于零 (B) a<0, b>0 (C) a>0, b<0
(D) a>0, (??/??c)为一定值, 且小于零 (E) a<0,(??/?c) 为一定值, 且大于零
试题 41
根据吉布斯(Gibbs)吸附等温式: (A) 浓度愈大, 吸附量愈大 (B) 浓度愈大, 吸附量愈小
(C) 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率越负, 表面吸附过剩量越大 (D) 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率越正, 表面吸附过剩量越大 (E) 浓度愈大, 表面张力降低的愈多, 表面吸附过剩量越大
试题 42
H.L.B.值是表示表面活性剂的:
(A) 效率 (B) 酸.碱平衡常数 (C) 亲水、亲油程度 (D) 溶解程度 (E) 与极性基及非极性基的比有关
试题 43
为了表示表面活性剂性能,下面的物理参数中最重要的是: (A) C.M.C. (B) 表面自由能(?) (C) 表面过剩量(Γ) (D) HLB值 (E) 铺展系数(S?/? )
试题 44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A) 表面产生负吸附 (B) 能形成胶束
(C) 它能在表面定向排列降低表面能 (D) 使溶液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 (E) 表面浓度低于其本体浓度
试题 45
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指:
(A) 形成胶束时浓度 (B) 溶液中形成胶束最多时浓度 (C) 界面张力降到最低时浓度 (D) 胶束量显著增加时浓度 (E)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
试题 46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是:
(A) 对称极性 (B) 不对称双亲结构 (C) 非极性 (D) 有活性官能团 (E) 有极性基团又有非极性基团
试题 47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HLB值愈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极性基亲水性强 (B) 非极性基团的质量大 (C) 易形成水包油型(O/W)乳状液 (D) 是较好的增溶剂 (E) 具有消除泡沫作用
试题 48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时, 则: (A) 胶束浓度最小 (B) 溶液界面张力降很多 (C) 摩尔电导率发生突变 (D) 溶液密度不改变 (E) 渗透压变化很小
试题 49
表面活性剂的 HLB值愈低,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非极性基亲油性强 (B) 极性亲水基团质量大 (C) 易形成油包水型(W/O)乳状液 (D) 亲水、亲油性都很弱 (E) 可作消沫剂
试题 50
液体和气体同时在一种固体表面润湿时, 若??、??分别是液滴、气泡 接触角, 则:
(A) 固体是亲液性, 则??>90°;??<90° (B) 固体是亲液性, 则??<90°;??<90° (C) 固体是憎液性, 则??>90°;??<90° (D) 固体是憎液性, 则??<90°;??>90°
(E) 固体是亲液性, 则??<90°;??>90°
试题 51
毛细管插入液体中, 其液面上升或下降, 决定于该液体: (A) 粘度 (B) 表面张力 (C) 液体密度 (D) 润湿性 (E) 接触角
试题 52
在完全能被液体所润湿的毛细管中, 上升的高度:
(A) 正比于空气压力 (B) 正比于液体表面张力 (C) 反比于毛细管半径 (D) 反比于液体黏度 (E) 反比于接触角
试题 53
液体润湿固体的条件是:
(A) ?(?~?)>?(?~?)-?(?~?) (B) ?(?~?)>?(?~?)+?(?~?) (C) ?(?~?)<(??~?)+?(?~?)
(D) ?(?~?)>?(?~?)+?(?~?)cos? (E) ?(?~?)>?(?~?)+?(?~?)cos?
试题 54
将一玻璃毛细管插入水银槽中,则毛细管中水银面:
(A) 比槽中水银面高 (B) 比槽中水银面低 (C) 与槽中水银面一样高 (D) 管内水银面为凹面 (E) 管内水银面为凸面
试题 55
在装有蒸馏水的干净玻璃管内壁上有一空气泡,平衡时水的接触角??及 气泡的接触角??分别应是:
(A) ??<90?,??>90? (B) ??>90?,??<90?
(C) ??<90?,??+??=180? (D) ??>90?,??+??=180? (E) ??<90?,??<90?
试题 56
当在两玻璃板间放一滴水后,比不放水前这两块玻璃: (A) 容易分开 (B) 分开困难
(C) 与不放水差不多 (D) 推动(滑动)较难 (E) 推动(滑动)较易
试题 57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高度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
(A) 温度 (B) 液体密度 (C) 管的内径
(D) 重力加速度; (E) 大气压力
试题 58
下列与毛细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h成反比的是: (A) 接触角θ; (B) 液体表面张力;
(C) 液体密度ρ; (D) 毛细管半径r (E) 大气压
试题 5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E)
(A) 在相同温度下,纯汞在破璃毛细管中呈凸面,所以与之平衡的饱和蒸气 压(P*)必大于其平液面的蒸气压(P·)。
(B) 垂直插入水槽中一支干净的玻璃毛细管,当在管中水上升所至的平衡液 面处加热时.水柱会上升。
(C) 某水溶液发生负吸附后,在干净的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比纯水在该毛细 管中上升的高度低。
(D) 通常物理吸附的速率较小,而化学吸附的速率较大。 (E) 朗格缪尔定温吸附理论只适用于单分子层吸附。
试题 60
对于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B) 能使被增溶物质化学势降低 (C) 降低体系的稳定性 (D) 与真正溶解作用不同 (E) 增溶与形成胶束无关
试题 61
增溶作用的发生是由于:
(A) 加入增溶剂 (B) 大量形成胶束 (C) 表面活性剂的存在 (D) 超过了CMC值 (E) 由于HLB值较低
试题 62
形成稳定泡沫需加入起泡剂, 其作用:
(A) 降低表面张力 (B) 使泡沫持久、稳定 (C) 使气泡彼此隔开 (D) 使泡沫液膜牢固 (E) 使泡沫量增多
试题 63
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则必需加入: (A) 表面活性物质
(B) 不对称双亲结构物质
(C) HLB值 8?15的表面活性物质形成O/W型 (D) HLB值 3?6的表面活性物质形成O/W型 (D) CMC值较高的表面活性物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表面物理化学多选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