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大于15mm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109页倒数第6 ~ 4行、第110页第1 ~ 2页。 30.顶进过程中出现( )情况时,可以继续顶进。 A.工具管前方遇到障碍 B.顶铁发生扭曲 C.接缝中漏泥浆 D.顶力稳步增加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110页倒数第17 ~ 10行。
场景(五)某排水公司项目部承建的1km雨水管线改造工程,采用DN400双壁波纹管,管道基础为砂垫层,设计支承角为180°。改建后的管底高程为地表以下3m。基层以下地层为湿度小的黏性土。工程施工部位路面宽8m,要求施工期间不得中断交通,采用设置土壁支撑方法施工。
根据场景(五),回答下列问题: 31.沟槽开挖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在有行人、车辆通过的地方应设护栏及警示灯等安全标志
B.机械挖槽时,应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留不小于200mm的余量由人工清挖 C.堆土不得掩埋消火栓、雨水口及各种地下管道的井盖,且不得妨碍其正常使用 D.采用起重机下管时,可在沟槽两侧堆土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100页沟槽开挖内容。 32.支撑施工时不符合施工质量规定或要求的是( )。 A.沟槽开始支撑的开挖深度不得超过3.0m B.撑板安装应与沟槽槽壁紧贴,有空隙时应填实 C.支撑后沟槽中心线每侧的净宽不应小于施工设计的规定 D.支撑不得妨碍下管和稳管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102页支撑施工要求。 33.根据管基设计支承角采用中砂回填的厚度应为( )管外径De。 A.0.15 B.0.25 C.0.50 D.0.75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113页表2K315013-2。 34.管道安装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管道安装应在沟槽地基、管基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 B.管道安装宜自上游开始,承口朝向施工前进方向 C.管道基础接口部位的凹槽宜按放线位置分段一次挖好 D.起重机下管时吊点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绳要拴紧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113页五、管道安装。
35.沟槽回填时不正确的施工方法是( )。
A.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 推土回填
B.回填前应排除沟槽积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及冻土
C.回填土的含水量,应按回填材料和采用的压实工具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
D.为减少土方倒运,闭水试验合格段先回填至管顶部位,待另一段开挖时再回填管顶以
上部位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114页七 回填。
场景(六)某公司承建一项热力管网工程,工程包括从热源刭热力站的直埋管道(简称A段)以及从热力站到用户的架空管道(简称B段)。其中,B段保温棉毡厚12cm。项目部确定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管道焊接和保温,并根据焊接试验结果编制焊接工艺方案。工程质量最后验收结果为合格。
根据场景(六),回答下列问题: 36.按所处地位,本管网( )。 A.为一级管网 B.为二级管网
C.A段为一级管网;B段为二级管网 D.A段为二级管网;B段为一级管网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122页热力管网的分类。 37.焊接工艺方案中管道焊接质量检验次序是( )。 A.表面质量→对口质量→无损探伤→强度和严密性 B.对口质量→表面质量→无损探伤→强度和严密性 C.无损探伤→对口质量→表面质量→强度和严密性 D.对口质量→无损探伤→表面质量→强度和严密性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222页二、焊接质量检验次序。 38.B段保温施工中,保温棉毡至少应分为( )层施工。 A.1 B.2 C.3 D.4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120页倒数第11行。 39.本工程管道安装检验项目,主控项目为( )。
A.高程、中心线位移 B.中心线位移、立管垂直度 C.高程、对口间隙 D.立管垂直度、对口间隙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220页表2K320131。
40.本工程进行严密性试验,应采用( )为介质做试验。 A.水 B.空气 C.氧气 D.油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223页顺数第20行。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场景(七)某市政工程公司中标一座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采用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工程项目中含一座排水泵站工程,采用沉井法施工。泵站直径18m,高14m,土层主要为黏质砂土,顼目部采用水枪冲土法下沉,用水力吸泥杌吸泥。沉井采用泥浆套润滑减摩;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对减摩泥浆进行了置换。 根据场景(七),回答下列问题:
41.污水处理工艺中,关于一级、二级处理正确的说法有( )。 A.一级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处理法
B.一级处理后的污水BOD5一般可去除40%左右
C.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性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 D.二级处理通常采用生物处理法
E.二次沉淀池是一级处理的主要构筑物之一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95页二、城市污水的常规处理工艺。 42.本工程采用水枪冲土下沉方法的优点有( )。 A.设备简单 B.耗电量小
C.在黏土层下沉效果较好 D.下沉与排渣两道工序合一 E.成本低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82页表2K314011-2。 43.本工程的设备应包括( )。
A.抓斗 B.高压水泵 C.吸泥器 D.空气压缩机 E.泥浆泵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83页3.水枪冲土下沉。 44.常用的置换减摩泥浆的凝固材料有( )。
A.水泥浆 B.水泥砂浆 C.膨润土泥浆 D.水玻璃 E.聚氨酯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84页顺数第14~16行。
场景(八)某单位中标一座水厂工程,水厂以地表水为水源,原水的浊庋很高,其处理工艺流程为:
该水厂有两座圆形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无盖水池,水池设计蓄水深为6m,施工单位浇筑板缝混凝土时,采用外模一次到顶,内模随混凝土浇筑陆续安装的施工方案。板缝混凝土在板缝宽度最小时浇筑,采用机械振动并辅以人工插捣。施工后连续保湿养护7d。 壁板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后,开始缠绕环向预应力钢丝。 根据场景(八),回答下列问题: 45.本工程水处理的主要去除对象有( )。
A.铁 B.锰 C.氟 D.胶体 E.悬浮物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98页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 46.本工程处理工艺流程中,①处设置的构筑物可能为( )。
A.砂滤池 B.沉砂池 C.预沉池 D.氧化反应池 E.除锰滤池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99页图2K314022-2。 47.澄清处理工艺流程中的②、③应为( )。
A.曝气 B.沉淀 C.过滤 D.消毒 E.除氟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99页图2K314022-2。 48.场景资料中板缝混凝土浇筑的错误做法有( )。 A.外模立模方法 B.内模立模方法 C.板缝混凝土浇筑时机 D.振捣方式
E.养护时间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国家标准GB50141-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3.13条的规定。
49.下列关于本工程水池满水试验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应分3次向水池中注水,每次水位上升2m B.每次注水时间应不少于24h
C.水池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进行处理 D.本工程水池可不测定蒸发量
E.满水试验应在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前进行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90页三、构筑物满水试验要求。 5O.下列关于本工程水池缠绕预应力钢丝说法正确的是( )。 A.缠绕时板壁混凝土强度过低,不符合规范要求 B.缠丝应从池壁底向池壁顶进行 C.每缠一周钢丝应测定一次应力值
D.钢丝需搭接时,应使用18~20号钢丝密排绑扎牢固 E.缠丝主要是保证水池的整体性和严密性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国家标准GB50141-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4.8条和6.4.9条的有关规定。
三、案例分析题(共3题,每题20分) (-) 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一城市主干道拓宽改造工程,道路基层结构为150mm石灰土和400mm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150mm沥青混凝土。总工期为7个月。
开工前,项目部做好了施工交通准备工作,以减少施工对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并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施工能力编制了工程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
方案确定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为确保质量采取以下措施:不同粒级的石料、细集料分开堆放;水泥、细集料覆盖防雨。
质量计划确定沥青混凝土面层为关键工序,制定了面层施工专项方案,安排铺筑面层试验路段,试验包括以下内容:
(1)通过试拌确定拌合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的控制及打印装置的可信度; , (2)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射方式和效果,摊铺、压实工艺及松铺系数。
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施工,施工中发现某段成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部分横向收缩裂缝。 问题
1.工程施工前施工交通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本题的答题依据是2009版考试用书第180页顺数第8 ~ 9行。 2.补充背景中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料出厂质量的措施。
本题的答题依据可参照2009版考试用书第185页顺数第2 ~ 5行内容去掉背景资料中已叙述过的内容。
3.补充面层试验路段的试验内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5-2015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历年真题及答案 - 图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