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第1课时
比例与倍数问题
目的与要求:会根据具体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并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知识与技能:结合实践与探索,让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增强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教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例1.一个扶贫小组共有成员45人,根据需要分成甲.乙,丙三组,这三组人数之比为2:3:4,求这三个小组的人数.
分析:相等关系,三个小组的人数和=45
解:没其中一份为x,则甲.乙.丙三组人数分别为2x.3x.4x
根据题意:2x+3x+4x=45 解这个方程得:x=5 ∴2x=10 3x=15 4x=20
答:甲乙丙三组人数分别为10人,15人,20人.
例2.一张桌子有一张桌面和四条桌腿,做一张桌面需要木材0.03m3,做一条桌腿需要木材0.002m3,现做一批这样的桌子,恰好用去木材3.8m3,共做多少张桌子?
请大家完成课本第128页练一练
百分百第230页 二.课堂作业 作业纸 三.课堂反馈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第2课时
日历中的学问 课程目标:
1、认识万年历,会查阅万年历,了解中华民族特有计时法—天干地支计年法。
2、引导学生阅读、了解日历。发现日历中每个月的日期排列的基本规律,为进入中学系统研究方程奠定基础;
3、能用相关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引导学生读日历的过程中,拓展视野,亲近中华文化,感受人文亲情。
课程理念:日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工具,具有一定的阅读日历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历中数的排列蕴涵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它是一块很好的数学研究基地,同时它也是一块很有价值的人文文化研究基地,因此对它的研究太有必要了。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学生出题老师猜。(任意给出纵横相邻三个数的和) 2、揭示课题(板书:读日历)
把本月的日历写下来,老师一遍写,学生一边仔细观察。 适时提出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例1.这是2006年1月的日历:
例2.2005年某月的日历上,星期六的日期全部加起来是75,问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 分两类讨论:
(1)若有4个星期六,则设为x-7,x,x+7,x+14 根据题意:x-7+x+x+7+x+14=75, x= 不合题意。
(2)若有5个星期六,则设为:x-14,x-7,x,x+7,x+14
根据题意:x-14+x-7+x+x+7+x+14=75, x=15,即五个星期六有日期是1,8,15,22,29。故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六。
例3.在日历中你是否发现一个4×4的16个数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如何求这16个数的和呢?
若将连续自然数1至2004按图中的方式排成一个长 方形阵列,用一个正方形框出16个数,它们的和能否
等于2000,2004?若不可能,试说明理由;若有可能, 请求出该正方形框出的16个数中的最小数和最大数。
例4.口答(课件出示)
A.六一班右几个在一月里连续三个周六都去敬老院做好事,第一个周六是8号,第二次去是几号?第三次呢?
B.上个月小勤连续5天都为妈妈洗脚。他只记得最后一天是19号(星期六)。那么这5天中第一天是星期几?这5天的日期和多少?
C.李校长外出开会一周,这一周各天的日期之和是63,这一周是哪几号? D.今年的5月1号是周日,五月份还有哪几天号是周日。 思考题:
4、制作日历(开放性问题)。
这个月有31天,但有5个星期日,而且1号不是星期日。
三.课堂练习 练习纸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作业纸 六.课堂反馈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第3课时
调配问题 情境的引入
小丽在水果店花18元买了苹果和橘子共6kg,已知苹果每千克3.2元,橘子每千克2.6元。小丽买了苹果和橘子各多少? 新授
例1、为了合理利用电力能源,扬州市市区实行了分时计收电费制度,晚21:00-早8:00时,电费价格为0.30元/千瓦时,早8:00时-晚21:00时,电费价格为0.55元/千瓦时。某户居民十月份用电98千瓦时,共付电费42.65元,问该户居民白天(早8:00时-晚21:00时)用电多少千瓦时?
分析:相等关系:当月白天电费+当月夜间电费=42.65元 解:设该户居民白天用电量为x千瓦时,则夜间用电量 为(98-x)千瓦时。 0.55x+0.3(98-x)=42.65 解之得:x=53
答:该户居民当月白天用电量为53千瓦时。
例2、交警一中队有42人,交警二中队有19人,能否从一中队调几名交警到二中队,使得一中队交警人数是二中队交警人数的2倍?
解:设从一中队调x人到二中队,则一中队人数是 (42-x)人,二中队人数是(19+x)人。 42-x=2(19+x) 解之得:x=
因为人数不能为分数,即x= 不符合题意 答:不可能从一中队调若干交警到二中队,使一中 队的人数是二中队人数的2倍。
例3.某镇粮食仓库中,1号仓库存粮200t,2号仓库存粮70t,现在1号仓库每天运出15t,2号仓库每天运进25t粮,问几天后,2号仓库的存粮是1号仓库存粮的两倍?
相等关系:2号仓库存粮=2×1号仓库存粮 解答:设x天后两个仓库的存粮符合要求
根据题意:70+25x=2(200-15x) 解这个方程得:x=6
答:6天后,2号仓库的存粮是1号仓库的两倍.
例4、甲车队有50辆汽车,乙车队有41辆汽车,如果要使乙车队的汽车辆数比甲车队的辆数的2倍还多1辆,应从甲车队调多少辆车到乙车队
解:设应从甲队调x辆车到乙车队,这时乙车辆数是甲车辆数的2倍还多1辆。 41+x=2(50-x)+1 x=20
答:应从甲车队调 20辆车到乙车队。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练习纸 五、课堂作业 作业纸 六、课堂反馈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第4课时
盈余与不足问题 情境引入
问题3、某小组计划做一批“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么比计划多了9个;如果每人做4个,那么比计划少做了15个。小组成员共多少名?他们计划做多少个“中国结”? 解:设小组成员共有x名 5x-9=4x+15 x=24 5x-9=111
答:小组成员共有24名,他们计划做111个“中国结”。 新授
例1、汽车若干辆装运货物一批,每辆装3.5t,这批货物就有2t不能运走;每辆装4t,那么这批货物装完后,还可以装其他货物1t,问汽车有多少辆?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相等关系:两种装法的货物总重量不变。 解:设:汽车有x辆 3.5x+2=4x-1 x=6 4x-1=23
答:汽车有6辆,这批货物有23吨。
例2、一个邮递员骑自行车在规定时间内把特快专递送到某单位,他每小时行15千米,可以早到24分钟,如果每小时行12千米,就要迟到15分钟。原定时间是多少?他去的单位有多远? 解:设原定的时间为x小时,
答:原定的时间是3小时,他行的路程是39千米。
例3、某中学组织初一学生进行春游,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车,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每日租金为每辆220元,60座客车每日租金为每辆300元。试问(1)初一年级人数是多少?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2)若租用同一种车,要使每位同学都有座位,怎样租更合算?(3)若不考虑车的型号,你还有更好的租法吗?
解:无论租用哪种车,学生人数不变 45x+15=60(x-1) 解之得:x=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3.2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