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通过主动地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同时掌握思维的方法。从现代教学观点来看,发现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这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保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智力的发展有助于保存记忆并形成迁移知识的能力。
例:第一册 第二单元 活动2 电脑城里的鼠精灵 (关于鼠标指针的形式)
例:一册三单元活动8 快乐的童年 一册三单元魔力画室,关于作品的创作是否有新意 全套教材中所有的作品创作活动都要可以体现出对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的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本套教材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能充分体现学生合作交流活动的单元,第三册第二单元活动1你猜我爱哪颗星,从总体规划、素材准备、分工制作、作品合成,充分体现了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同时每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基本上也都设计成了一个合作交流的活动。
例:第一册三单元活动13可以自主创作,也可以以学习小组的方式集体创作。 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及表达情感的能力 例:一册三单元13 我们的节日,
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情感,表达学生的想法。这种活动中要注重学习和情感表达的过程,并非结果。
任务驱动
?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
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
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
1、任务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教材、实际教学中合理调整教材
2、任务的提出方法:创设情境,导出“任务”、巧设导语,导出“任务”、3、确保“任务驱动”贯穿始终(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导入“任务”——
?
游戏引路,导出“任务”、精品展示,导出“任务”
?
自主操作,发现问题——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开展协作学习,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巩固练习,组间比赛
?
建议:实现以任务为机制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应该以启发式教学为前提,
既注重学科体系的逻辑性培养,又营造创新氛围,给学生充分的去探索、去实践的时间;巧妙的设题、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引导性的总结,会是我们“抓住”学生、圆满完成信息技术课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
?
例:
在有关的活动设计中,大部分是先提出问题,并以此作为任务进行学习。
?
(第一册 第一单元 活动1“什么是信息?”、活动2“电脑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第一册 第二单元 活动1“电脑又是如何为我们工作的呢?”)
?
在第一册 第三单元 魔力画室中大部分是先展示作品(是怎么画出来的
呢?)提出任务进行学习。
注重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是对一个学习阶段(一个单元、几个单元或整个小学阶段)所学
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通过综合练习也可以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
并针对学生练习反馈,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有关教学的巩固。
?建议:综合活动的设计选择与学生综合培养密切相关的主题,充分激发学
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不要一味的模仿课本设计。
?例:
?第一册 第二单元 活动13 整理我的资料夹(是有关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
件和文件夹操作学习的最后一个活动,具有综合性)
?第一册 第三单元 活动13 我们的节日(通过“六一节”作品创作,达到综
合练习)
多种评价方式
多种评价方式要灵活运用,不拘泥于某一种,或局限于课本所指定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对评价内容也可以进行变更。
例:自评、同桌评、小组评、班评、教师评、多种评价结合 注重及时总结
课后小结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堂回顾的作用。既做到了及时整理、当堂消化,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逻辑联系的理解。
《信息技术》小学版 教 材 介
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信息技术》小学版简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